隋唐人物之來護兒

在隋唐評書故事中,來護兒是僅次於羅士信的“天下第二猛”,但出場時間很短,而且以反派人物的面貌顯現。來護兒是朝廷派在山東濟南府的監軍,負責監控山東主官唐璧;他與秦瓊的關係也不好,唐璧想認命秦瓊為大帥府的旗排長,遭到他的堅決反對,但被羅士信打敗,被迫同意。後眾好漢反山東炸濟南,秦瓊家屬被解送京城,由來護兒監押,他一路上虐待羅士信,羅士信半夜砸壞囚車並將秦瓊母親和夫人的囚車拉走。來護兒一路追捕未成,囚車被瓦崗軍劫走。來護兒反回濟南,羅士信隨後趕到,在其家中將來護兒打死。

歷史上真實來護兒(?—618年),字崇善,本為隋朝名將,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祖籍南陽新野,曾祖時遷居廣陵(後改稱江都,治今江蘇揚州)。來護兒自幼父母雙亡,由伯母吳氏撫養成人。來護兒自幼即顯卓犖(即卓越,突出)。他讀《詩經》時,讀到“擊鼓其鏜,踴躍用兵”(《詩經·邶風·擊鼓》)、“羔裘豹飾,孔武有力”(《詩經·鄭風·羔裘》)時,感嘆“大丈夫在世當如是,會為國滅賊以取功名,安能區區專事筆硯也!“(《北史·列傳第六十四·來護兒》)。

隋唐人物之來護兒

隋文帝楊堅

開皇元年(581年)隋朝建立,賀若弼出鎮廣陵,來護兒投隋軍,常過江偵諜,積功升大都督;又以擊陳將曾永,加授儀同三司。開皇九年(589年),來護兒隨軍平陳,進位上開府。開皇十年(590年),江南豪強高智慧叛亂,來護兒隨楊素率軍平叛。叛軍屯據浙江(今錢塘江)東岸,營壘連綿百餘里,戰船佈滿江面。來護兒獻計前後夾擊,並率數百艘輕船偷渡浙江突襲,焚叛軍營壘,配合楊素正面進擊,高智慧大敗逃入海中。來護兒率軍追至閩越地區,高智慧被同夥王國慶擒,被楊素斬於泉州,來護兒因功進大將軍,升泉州刺史,封襄陽縣公。來護兒繼又討平高智慧的餘黨盛道延,改任建州總管;與蒲山公李寬平婺州汪文進叛亂,進位柱國,封永寧郡公。“文帝嘉其功,使畫工圖其像以進。”(《北史·列傳第六十四·來護兒》)開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遣使召來護兒入朝,賜其宮女以及寶刀、駿馬、錦彩等物。來護兒返回建州,長子來楷被留在京師,以千牛備身擔任皇帝禁衛武官。仁壽元年(601年),來護兒改任瀛州刺史,任內以“善政”聞,頻受朝廷慰勞、勉勵。

仁壽四年(604年),隋煬帝繼位,來護兒再次徵召入朝,百姓不捨,以致多日不能離開,還有數百人上書朝廷挽留。入朝後歷右驍衛大將軍、左驍衛大將軍、右翊衛大將軍,改授光祿大夫,封榮國公。來護兒所受禮遇,滿朝無人能及。大業六年(610年),隋煬帝巡幸江都,來護兒隨駕前往。煬帝賞賜財物、祭品,讓他祭掃祖塋,宴請鄉中父老,“仍令三品已上並集其宅,酣飲盡日,朝野榮之。”(《北史·列傳第六十四·來護兒》)

隋唐人物之來護兒

隋 黃釉武士俑

612年(大業八年),隋煬帝親征高句麗,來護兒為平壤道行軍總管,兼檢校東萊郡太守,率水軍由浿水(今朝鮮大同江)進入高句麗,在平壤城六十里外與高句麗國王高元相遇。高句麗軍列陣數十里,高元之弟高建率數百敢死隊來攻,諸將皆有懼色,只有來護兒笑道:“吾本謂其堅城清野以待王師,今來送死,當殄之而朝食。”命兒子來整、部將費青奴斬殺高建,大敗高句麗軍。來護兒不顧水軍副總管周法尚勸告,選精銳四萬趨平壤城下。高句麗軍出城交戰,詐敗,將來護兒引入城中。來護兒縱兵搶掠,隋軍混亂無章,高句麗伏兵殺出大敗隋軍,來護兒率數千殘兵逃出城外。後宇文述等軍盡皆戰敗,來護兒只好撤退軍。

隋唐人物之來護兒

隋煬帝行宮

613年(大業九年),隋煬帝再次征討高句麗。來護兒仍出滄海道取海路進攻。這時,楊玄感詐稱來護兒造反,以“討伐來護兒”為名反叛,進攻洛陽。來護兒行至東萊(今山東掖縣),與周法尚商議回軍討伐。周法尚等人未得朝廷敕令不敢擅自回軍。來護兒厲聲道:“洛陽被圍,心腹之疾。高麗逆命,猶疥癬耳。公家之事,知無不為,專擅在吾,當不關諸人也。有沮議者,軍法從事!”(《北史·列傳第六十四·來護兒》)來護兒又命兒子來弘、來整馳報皇帝。 八月,來護兒與宇文述等人平楊玄感,來護兒加封開府儀同三司。

614年(大業十年),隋煬帝第三次徵高句麗。來護兒再次率水軍渡海,進奢卑城(在今遼寧金縣東大黑山)大敗高句麗軍,兵鋒指向平壤。高句麗投降,並將隋朝叛臣斛斯政送還。隋煬帝命來護兒班師。來護兒召諸將說:“三度出兵,未能平賊。此還也,不可重來。今高麗困弊,野無青草,以我眾戰,不日克之。吾欲進兵,徑圍平壤,取其偽主,獻捷而歸也。”於是拜表請行,不肯奉詔。(《北史·列傳第六十四·來護兒》)長史崔君肅極力勸諫,來護兒道:“賊勢破矣。吾在閫外,事合專決,寧徵得高元,還而獲譴,舍此成功,所不能矣。”(《北史·列傳第六十四·來護兒》)崔君肅又對眾將道:“我們要是隨元帥違抗詔命,必定會被人奏明皇帝。”眾將非常恐懼,都勸說來護兒。來護兒無奈,只得班師。

大業十一年(615年),來護兒隨隋煬帝出巡塞北,被突厥圍困在雁門(在今山西代縣)。隋煬帝欲率精騎突圍,遭到來護兒與樊子蓋極力勸阻。後各地援軍繼至,解雁門之圍。大業十二年(616年),隋煬帝第三次巡幸江都。來護兒勸諫道:“如今天下大亂,不是陛下巡遊之時。您應留在洛陽,指揮大軍平定戰亂。”隋煬帝惱怒不已,一連數日都不召見來護兒。後來,隋煬帝怒氣稍解,招來護兒入見,對他道:“連你都這樣想,我還有什麼指望?”來護兒不敢再言。大業十三年(617年),來護兒接替宇文述,擔任左翊衛大將軍,並進位開府儀同三司。

大業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發動兵變,弒殺隋煬帝,也忌憚來護兒。“是日旦將朝,見執。護兒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執矣。’護兒嘆曰:‘吾備位大臣,荷國重任,不能肅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乃遇害。”(《北史·列傳第六十四·來護兒》)

來護兒對秦瓊並不如評書中那樣仇視。秦瓊早年為來護兒部將,深得禮遇。來護兒聽聞秦瓊喪母,特意遣使弔唁。軍士都很奇怪,問道:“軍中常有喪事,將軍從不過問,為何單單為秦瓊家弔唁。”來護兒道:“秦瓊勇猛剽悍,且有志節,絕不是久處卑賤之人。”(事見《新唐書·列傳第十四·秦瓊》)

隋唐人物之來護兒

唐太宗李世民塑像

子來濟(610—662),進士出身,唐太宗朝任通事舍人、中書舍人,參與編撰《晉書》。高宗永徽二年(651年),任中書侍郎,兼弘文館學士,兼修國史。永徽四年(653年),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即宰相)。永徽六年(655年),拜中書令、檢校吏部尚書。高宗顯慶元年(656年),兼太子賓客,進南陽縣侯。顯慶二年(657年),又兼太子詹事。因受褚遂良事連累貶庭州刺史。高宗龍朔二年(662年),抗擊西突厥力戰陣亡。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