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越好的茶叶口感越淡?

马雪毅


耳濡目染数十载多少对茶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就拿家乡的绿茶说吧(信阳毛尖),市场普遍认为明前茶品质最为上层,市场价格最贵,每年明前茶采摘期就那么一个星期左右,物以稀为贵,做为春茶最早期的一批茶叶,生长周期最长,品质自然没得说。

明前信阳毛尖绿茶基本采摘的都是小芽,一天一个品质(告诉你们个业内秘密 明前头一天的茶不怎么样),一天一个价位,鲜叶是基础,炒工是关键;明前茶口感比较清淡,汤色嫩绿,茶叶比较鲜嫩,用水冲泡茶香四溢(兰花香),纯正的明前茶确实喝起来挺诱人的,明前茶采摘完就是雨前茶了,雨前茶市场价位有所回落,采摘的有纯芽,有一芽一叶,相对于明前茶来说,雨前茶品起来茶香更加浓郁一些,微涩回甘有甜甜的感觉,朋友们知道吗?经常喝茶的朋友们都知道,山头越高,茶叶品质越好,而真正的大山茶都是雨前茶,由于清明前深山温度还比较低,茶叶根本没有长势,所以我个人认为明前茶虽季节早但没有雨前茶好喝(人生如茶,苦尽甘来)。

茶友们,真东西永远不会太差,最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就是最好的茶,不必人云亦云,追求在外,喝茶喝的是味道,喝的是踏实跟健康,好茶一定对身体有益,但你买的是不是真东西那就难说了,因为假货太多。附上我一年四季喝的手把茶😁





毛尖欢子



信阳毛尖属于绿茶的一种,别的绿茶不太了解没有发言权,今天就说说我了解的这款绿茶吧!


信阳毛尖属于绿茶中的上品,信阳毛尖明前新茶又属于信阳毛尖中的佳品。信阳毛尖明前新茶一般阳历三月下旬就开采了,经过一个寒冬的孕育,茶叶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再个信阳毛尖明前茶只有二十来天的产量,本身品质好质量高再加上比较稀有,所以价格相对来说高。早期的信阳毛尖春茶口味清香,回甘持久,泡开一杯茶后满屋飘香,喝一口后嘴里有持续的回甘。

所以就信阳毛尖而言,早期品质好质量上佳的明前茶,味道清香型,口味相对淡一点的要好些!个人浅解。



信阳毛尖茶农小曾


如果从绿茶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是有一些道理的。比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等。它们的茶味、包括苦和涩是非常淡的,它们主要的指标就是香,当然也包括汤色、回甘等,香气越高越好。这些茶主要就是从香气的高低来判断茶叶的好坏,另外茶汤的刺激性越弱越好。

对于云南茶来说,判断的标准就会有一些不同。云南好的绿茶,茶味一定要饱满,厚重,回甘要好。香气也要高,茶汤一定要透亮,颜色要淡,越淡越好,就这一点而言,在绿茶中是共同的好茶标准。

对普洱茶来说,评价标准又是不一样的,普洱生茶香气要高,要沉;茶味一定要饱满、厚重;层次感要丰富,茶气一定要足;韵味一定要好,韵味包含了回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茶汤的质感要好,不能薄,不能寡,一定要有浓稠度,对于云南绿茶同样是有这个要求的。苦与涩对于普洱茶来说并不是一个判断好与坏的标准,只要化得开、化得快就是好茶,得越快越好,当然还有口腔不同部位所给你带来的不同感受,这是层次感的一种表现,变化也多越好,所以就云南茶而言,味越淡越好并不实用。

如果用口感越淡越是好茶的标准来判别云南茶,那买到的茶肯定不会是很好的茶。


老徐谈茶


茶叶的好坏跟原料等级有关,越嫩的茶叶等级越高,嫩度高的茶采摘时间比较早。

比如绿茶的明前茶,四五月份的红茶、铁观音、普洱茶等等,这些月份的茶叶等级都是全年最好的茶叶。

茶鲜叶中含有苦涩的咖啡碱、茶多酚,茶本性是苦涩的,咖啡碱和茶多酚的含量跟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光泽时间越强越久苦涩度也越大,所以夏茶偏苦,同样芳香类物质也会多一些,所以香气很好。

早春茶的氨基酸含量比较高,氨基酸决定了茶叶的鲜爽程度,所以口感回甘很好,而且等级高的茶,内含物质丰富,芳香类物质吸收春天的雨露,香气甘甜都是比较上乘的。

所以等级较高的茶,绿茶汤色偏嫩绿色,红茶汤色偏金黄色,香气馥郁,回甘生津,条形好看,都是这类茶的特点。

等级高的茶香气层次感丰富,滋味甘醇,韵味十足,但也不是谁都能欣赏的。喝惯了煞口滋味的茶客,当然不能欣赏这样茶的美。

我非常喜欢借用清人陆次纾所云: “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 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这就是品龙井茶的动人之处,你能理解吗?

我是一个不正经的评茶师,最擅长正经评茶!

能求个小小的关注吗?

一起看茶、品茶——


不正经的评茶师


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充满哲理的问题,中国人讲阴阳转化、否极泰来、有无相生、万物轮回,为何会有无味至味的说法呢?

至味无味是清代陆次云赞誉西湖龙井的时候,最先说出来的,“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无味,而饮后感太和之气弥漫齿额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其实早在老子的《道德经》里面就有有云,“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以无为为有为,以无事为有事,以恬淡无味为有味。延展到茶叶中来,笔者认为,所谓的无味的茶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没有味道,而是感觉没有味道,其实各种味道都有,是一种充分融合了的自然平衡的中间的稳定状态,不苦不甜,不涩不滑,不浓不淡,但是其实各种茶汤中的物质依然在对身体产生作用,所以反而可以理解茶叶中的各种味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普洱茶里面有一个奇葩一样的存在就是倚邦小叶种,关于它的来历两种说法占主流,一种是云南大叶种的变异产品,另一种是四川茶农在明末清初在云南落脚时开始种植的,倚邦的曼松茶历史号称“高香甘醇”,这着实不太像云南大叶种的样子。

而且按照明朝时期的,当地人还不会制茶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一种混采(如果有变异小叶种的话,和人工培育的小叶种混采),只取明前春芽头做茶,按照绿茶的工艺制成的,因为明朝不做团茶,只做散茶,这是明太祖的国策。

为什么特别说这个倚邦的小叶种?这种茶有一个特点,就是淡,淡中带苦,淡中带甜,但汤感香气好,很有点无味至味的意思,笔者觉得可以将它作为一个体验无味至味感觉的参考茶叶。

前面写过很多关于茶叶内部化学成分转化的文章,这里不再赘述,假定有一款陈化较好的倚邦小叶种古树茶饼,那么它里面的物质的变化情况应该就是:

茶多酚类,基本氧化到茶红素和茶褐素为主了,所以没有什么涩味了,汤色红亮,味道厚重;

氨基酸类,减少了一半或者多半,应该只有一点鲜爽的感觉和意思了;

咖啡碱,也减少了不少,而且茶褐素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咖啡碱的吸收,所以不会有太多兴奋的感觉,就是平淡;

多糖类,果胶、糖类变多,很甜,能中和到咖啡碱的一点苦味。

这种茶,喝到嘴里一定是很淡的感觉,但是汤色红浓厚重,似茶非茶,似水非水,有隐约的苦、隐约的甜,很平淡,但是丰富的无味的物质,会激发出你体内的反应,茶叶的力道不因为感觉的平淡而是真的平淡。

更重点的是,没有杂味、没有异味,这不就是好茶应该具备的么?真正的好茶,一定要经得起考验,才能穿越时空走到你的身边,洗去铅华,带给你平淡中蕴含的蓬勃力量。

这就是我对好茶口感淡的一种理解,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星掠残阳AYR


越好的茶口感越淡?以南糯山茶区的上好古树茶普洱茶为例,我认为是茶树的树龄、毛料条索、茶树植被等三个原因。

首先好茶当然得是茶树树龄较大的茶树毛料制做而成,树龄越大,茶品内含有机物越丰富,所以在品饮的时候茶在口感变化快,苦涩不显且甜度高的现象,茶味自然有,但极易给人一种口感很淡的假象,苦涩轻显或苦涩不显,余味尽甘甜,除了上好的古树茶品之外南糯山拔玛茶山格外引人注目,近年名声在外,颇受茶客青睐。

其次在茶农制普洱茶毛料的时候,会依揉青的时间长短可制成毛茶毛料紧条、中条、抛条三种类型的茶,以抛条为例,冲泡条索较大的抛条毛茶,按一般的标准冲泡方式冲泡出来的口感都很淡,苦涩不显,即便将出汤时间延后几秒对于口感而言都偏淡,抛条的茶品一般在4-5抛才能出味,对我而言口感要比紧条、中条毛茶淡很多,但也极耐泡,都在紧条、中条毛茶以上,抛条茶品也有可能会造成茶口感很淡的味道,但对于原料本身需要各位朋友仔细品鉴。对于后期想存茶的朋友我不大建议买抛条毛茶或抛条毛茶制成饼型的茶品,其中缘由后期做专题回答。

最后再来说植被的问题,茶园茶树植被丰富,有些茶树会采不到光,这样的茶树制成的茶品口感甜度很甜且苦涩不显,滋味十足,难得茶品自然也就水涨船高,非一般茶客所能得,目前这样的茶已经很少在市面上流通,在茶农手中就被茶客买走。

综上,好茶自有其独特的魅力,但随之而来的是价格的变动很大,由此需得饮茶长久的经验来品鉴,不要盲目跟风购买价高的茶品,免得赔了夫人又折兵!




仓和兄弟古茶坊


原创 | 义芳君说茶:听说越好的茶叶口感越淡,您怎么看呢?

近年来,茶友圈内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越好的茶叶口感越淡。

貌似还挺多人拥护这种说法,难道口感醇厚就比不上清淡?是不是有点“小清新”PK中年大叔的味道呢?

其实,就像喝茶,仔细品鉴,就能品出它的真味。我们也把这种说法,细细思索一下,看看是否真的有道理。

首先,口感滋味只是衡量一道茶叶品质优劣的评鉴标准之一,从产地、工艺、原料、仓储,再到冲泡技艺,以及具体到茶叶的色、香、味、形等等,我们均需要充分加以考量。

当然,茶叶最终是用来喝的,万千优点终究凝聚在舌尖方寸之地的一时之感。但单以口感滋味来评判,显然是不够的。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越好的茶叶口感越淡”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

“淡”相对应的便是“浓”。茶味浓,可能意味着苦和涩。但我们别忘了,茶叶的本味就是苦和涩。有了苦和涩,才能在后续的精加工中,得到充分的兼容并蓄,进而产生化学反应,转化为令人回味无穷的甘甜和韵味。

所谓,先苦后甜,有苦才有甜,便是此理。

“淡”还有层意思“薄”。对于好茶来说,汤色可淡,滋味忌薄。淡薄的茶叶,说明内质缺乏,茶气缺失,更遑论喝茶的层次感。

你看一杯优质的清香型铁观音,抑或是高等级的银针、黄茶等等,哪个不是冲泡后汤色看起来就是比低等级的同类茶来得清澈透亮,但口感滋味并不淡薄,反而是落水含香,甘爽浑融,回甘生津快。

所以,对于好茶来说,淡并不代表薄。而且针对不同茶叶品类的不同工艺特色,更有更加具体的细分。譬如:绿茶的鲜嫩、青茶的回甘、老茶的稠滑等等。

因此,不管是何种品类的好茶,清爽是一种美,醇厚也是一种美,滑顺亦是一种美……浓淡之间,一定是“水中含香,汤中有味”,非常饱满充实的感觉,怎么可能会是淡呢?

我是【义芳君说茶】,每日分享原创茶文。欢迎茶友关注交流,留言转发。


义芳君说茶


首先强调一下,我个人的观点是:茶无上品,适口为佳。浓淡不能说明茶叶的好坏。

言归正传,个人认为会觉得越淡的茶越好可能的原因是这样的:茶叶越淡—茶叶原料越细嫩—人工成本,制作成本越高—市售价越高。

茶叶的淡说明它用得原料是比较细的嫩芽或者胎叶,这样的原料处于茶叶发育的初期,虽然多酚含量高但是总体内含物偏少,特别是影响味觉的内含物,所以除了鲜味和炒制的香味外,滋味比较清淡。但是由于采摘这样的芽叶需要手工,而且产量低,加上制作比较需要功夫,所以成茶的成本相对高得多,售价自然也就高。因此会给客户一种感觉,越贵的茶越淡,越清雅。

但并不是所有的茶都是越细嫩越贵越好的,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有些茶需要采用嫩芽胎叶,而有些需要开面采,有些则需要成熟的叶子或者老叶。


树凡茶庄


看樓上幾位的回答,綠茶是這樣嗎?

我們家是種植高山烏龍的,海拔1600公尺-2500多公尺,我們是論海拔來分茶葉的級別,越高海拔,茶質越厚,越甘甜。目前在台灣比較頂級的烏龍茶區是大禹嶺2500多公尺,再上去茶葉不好生長了,太冷。我們家大禹嶺片區的茶葉,非常的有質感和醇厚還有高山特有的優雅的花香氣,回甘會久久的留在口腔裡頭。

我大概介紹一下台灣高山烏龍茶的特點,其實網上也可以查到,我精簡一下。

台灣高山茶會受到歡迎的主要因素,歸功於台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台灣現有的高山茶園多是原本的林地竹地開墾而來,多年的有機質堆積使得地力肥厚,能夠提供充足的養分,成為種植茶的最佳地點。此外高山種植茶還有兩項優勢:
1. 因為高山氣候冷涼,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導致茶樹芽葉中所含【兒茶素類】等苦澀成份降低,進而提高了【茶氨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的成份。
2. 由於日夜溫差大及長年午後雲霧遮蔽的緣故,使得茶樹的生長過於緩慢,讓茶葉具有芽葉柔軟、葉肉肥厚,果膠質含量高,等等的優點。
高山茶生產上的困難,首先的居高不下的種茶與制茶的人力成本;再者是高山茶青必須現地現做,而高山區午後經常性的起霧環境,時常影響後期制茶的成功率,所以頂級的好茶,只能看老天的臉色。

當然,喝茶是比較個人的,撇開農殘問題,引起胃寒的茶堿問題;您喜歡的茶就是最好的茶,無關乎價位。


簡吳沚祺


这个说法是不全面的,应该辩证来看:

耐泡度是衡量茶叶质量的一个标准,耐泡表明茶叶内含的物质多,经得起冲泡,但不能说明茶叶品质好坏。二者并有绝对关系。

判断茶叶的好坏要综合其干茶、香气、味道、叶底等因素,就同类茶叶来说,一般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