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病程的糖尿病患者提醒你:糖尿病的致命合併症——肺結核,不可不防

眾所周知,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你可能還不知道:糖尿病和結核病聯繫密切,素有"姐妹病"之稱,並且均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兩病並存可互相影響

糖尿病患者發生肺結核的幾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 4-5 倍,而肺結核又誘發和加重糖尿病,我國糖尿病合併肺結核率高達 40%,兩病共存時其發病率逐年增高。

糖尿病與結核病共存時往往症狀不典型,經常被誤診為肺炎、肺膿腫等,不能早期診斷。糖尿病患者要高度重視肺結核這一疾病。

我曾經發生過肺結核,用了半年時間治癒了,希望我的經歷對大家有所啟發。

44年病程的糖尿病患者提醒你:糖尿病的致命合併症——肺結核,不可不防

我於1975年2月被診斷為,當時擔任漵浦縣大灣公社秘書工作,整天忙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由於操勞過度,加重了糖尿病病情,“三多一少”症狀很嚴重,經常低燒、咳嗽、晚上盜汗、四肢無力。

公社醫院朱醫生說這是肺結核的症狀,在他好心的反覆動員下,我於1979年5月23日拖著疲倦的身體獨自一人到100多里遠的黔陽地區洪江市,住進了洪江市人民醫院內科病房。

誰知好景不長,一個星期後胸透發現:我得了肺結核,兩下肺均已穿孔,已到到了第三期。醫務人員如臨大敵,馬上把我的行李物品搬到傳染科。

我被安排在5個床位的病房裡,這間病房除了2個年青病人外,其餘3人都是俺俺一息的老人,一個個瘦得如骷髏一般,他們一天到晚呻呤不止,噴出來的血面盆都裝不下,又腥又黑,不到一個星期就去世兩個。

疾病加上惡劣的住院環境,我在這裡度日如年,思想鬥爭很激烈,住下去,日子難熬,不住下去,他們的今天就是我的明日。

為了從衡陽趕來照顧我孩子的年邁的媽媽,為了4個孩子和愛人,我不能死,下決心挺下去,積極配合醫生,與病魔作鬥爭。我的體會是這些方法對治療肺結核是有幫助的。

1.嚴格控制飲食

肺結核是糖尿病引發的,飲食是防治糖尿病的基礎。於是我積極主動地控制飲食。

醫院給我安排“糖尿病食譜”,一日三餐,每餐75克米飯,半碗豆腐和瘦肉。

我肚子飢餓了就自已動手,在煤油爐子上用黃豆粉、麵粉拌雞蛋煎餅,每次吃1個,一天吃2-3次,除此之外不吃任何食品。

2.注射胰島素,強化控血糖

我入院時檢查尿糖+++,血糖15.2mmol/L,尿酮體+++,為了儘快控制住這些症狀,醫院趙主住、彭醫生、曾護士長等研究對我釆取強化治療,開始每天注射胰島素76個單位,每天打3針,中午加服1顆降糖靈。

同時,早、中、晚服用異煙肼、利福平等抗癆藥。

3.加強運動鍛鍊

我每天除了醫生查病房和開飯時在病房以外,其餘時間我都在外面散步、做操,或者協助保潔員清理病房周圍垃圾,這樣既搞好了環境衛生,又鍛練了身體。

4.強化監測

我每天三餐前後均監測血糖、尿糖,根據監測結果調整藥物量和飲食量。

5.調整心態

住院初期我產生了輕生的念頭,想到家裡上有老下有小,我不能丟下他(她)們甩手而去,我決心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於是我安下心來想方設法治病,“黃連樹下吹笛子苦中求樂”。

白天我和病友外出散步、聊天、談心,到醫院閱覽室看報、看書,到學習室聽醫生講課,幫忙打掃環境衛生。晚上看電影、寫日記,生活過得很充實。

經過111天的精心治療,病情明顯好轉,醫生在診斷書上寫上:“

咳嗽、盜汗、低熱、尿酮體消失,體重明顯增加,肺部空洞閉合,病灶已侷限於兩下肺(亞型吸收好轉期),餘者均好”

看了這個結果我非常興奮。為了減輕國家醫藥費開支和家人的擔心,我要求帶上病歷檔案回當地醫院治療。

帶著主治醫生給我寫的《出院記錄》及抗糖、抗癆藥物,幾經周折平安到達目的地:大家看到我後都投下了吃驚的目光:“想不到鄧秘書還能活著回來!”

6.重視出院後調整

我重回工作崗位,擔任秘書工作。我上任後吸取以前的經驗教訓。

  • 合理飲食,加強鍛鍊,科學用藥,定期監測血糖,穩定情緒,適當地補充營養,每天清早到曬穀坪跑步,直至出微汗為止。
  • 每天中午睡1個小時,晚上10點鐘左右睡覺。
  • 每天自已化驗尿糖,一個星期到區醫院檢測一次血糖,根據血糖下降情況逐步減少胰島素用量,由出院時的42單位逐步降到38、34、30、最後穩定在28單位,取消了降糖靈等降糖藥物。
  • 為了加快兩肺康復,我每天到樹林中做腹式呼吸和擴胸運動40分鐘以上,在飲食上交替服用銀耳、百合、木耳、磨菇等潤肺食品。

經過精心調理,身體發生了顯著變化:尿糖、血糖、血壓等指標正常,臉部浮腫消除,體重進一步增加,四肢有力。同年10月10日到湖南附二醫院胸透診斷為“肺野清晰,胸膈…未見明顯肺結核徵象” 。

糖尿病併發肺結核是個漸進的過程,危險性極大。此病如果得不到及早發現和治療,勢必二者狼狽為奸,加大原發病治療的難度,威協人的生命。

希望這篇文章能引起糖友對肺結核這一疾病的重視,有則早治,無則早防。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

作者:鄧煥新懷化市糖尿病康復協會榮譽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華夏醫魂,名醫論壇卷》特邀編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