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走過的職場生涯(三)-第二家也是最後一家國企

上篇,也就是這個主題(二)的部分,寫了我初入職場的經歷,在第一家進出口公司工作的5年。

上篇裡,有個小細節沒有提及,就是工作期間,我考取了駕照。在那會兒,駕照的取得,還是可以作為技能之一,寫到簡歷裡的。

而第二家公司當初面試我的條件之一,也是要求會開車。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平時積累的,有些是在規劃之中,這個是有計劃執行的,而有些,則是需要養成平時積累的習慣。因為,沒壞處!

第二家公司是當時市外經貿系統裡的一家綜合公司,所謂"綜合",就是什麼都做。進出口、保稅、倉儲、報關等一條龍業務,而且當時也是體制改革試點企業之一,一家是當時效益最好的服裝進出口公司,另一家就是這家公司了。

公司不大,但平均年齡很年輕,朝氣蓬勃。公司離家很近,待遇和職位又很滿意,就過去上班了。

人,有個特點,都是嚮往新的平臺。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也能理解,畢竟吸引自己的就多是嚮往的。但一般情形下,正是因為這種期許,才會有日後的失落,哪怕一點點,都會讓你格外在意。

也許,這個就是人性內心底層的弱點。其實不是也許,就是!

這家公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有些員工來自於相關的"關係"領域,這點也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之所以現在還能回憶起來這一點,是因為現今的我,肯定比那會成熟了很多,但當時,這樣的員工背景,還是讓我"記憶深刻"。那時的我,想不到,也正常。

我記得我剛去的時候,公司有5個執照,一套人馬。這裡需要解釋一下,當時進出口、保稅、報關都是歸口管理,就是有特別的專屬部門負責簽發營業執照。比如,後兩者是海關總署管理,而且不能兼營,所以只能有兩個執照。一套人馬,實際上就是各個部門來運營,對外是一個公司的形式。

而財務啊,人事啊,後勤啊,都是一個統一部門。那會,這樣的組織和運營模式,還是效率挺高的。

我還是本行,財務部。我去之前,部門有經理,一位老大姐,有一位出納,是個小夥子。我到了後,就變成了3個人。沒多久,我才知道兩人的背景。也許因為這個背景,也在發生了一些事情後,讓我更加成熟了。

其實,從哲學角度來說,經驗分為兩種,即: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直接經驗成本高,但記憶深刻,而間接經驗成本低,但一般人都"喜歡"直接經驗,也許真的愛上了頭破的感覺。

按照最開始的工作佈置,經理和我分別負責幾個公司的賬目,出納是所有公司的出納,畢竟還是要有崗位上的職責分離。這個分工,沒毛病。

但後來幹著幹著,有些就開始"調整"了。鑑於我也會開車,雖然還沒怎麼實際上過路,但後來隨著和公司老員工一起外出,幾乎天天有機會摸方向盤,後來不久就可以自己駕車外出了。於是,陸續,我負責的幾個公司的報稅和跑銀行什麼的,也就劃給了我。

當時,覺得有點"欺生",甚至如果今天問我當初的感受,我也會多少這麼定義一下。但後來,我懂得一個道理,這個就是"圈子",有些圈子,是你一輩子沒法融入的,因為你的父母和他們的父母,不是一個圈子裡的人。這個,沒必要說,因為是一種社會現象了,多少年來,都是這樣的一種固化的現象。

說說自己的開車吧,最開始,是幾個當哥的老員工帶我,他們在副駕駛指導我,雖然是指導,但感覺他們比我還緊張,因為我那會真心不會開車。現在還記憶猶新的是,一次開車路過和平街北口,一個路口原地,我居然滅了6次火,但副駕駛的東哥(他現在還在我的微信朋友圈裡,看到我記念著他的好,他肯定會高興的,哈哈)還是讓我不要緊張,不要在乎後面的喇叭聲。如果您看到這段,覺得怎麼可能?我要告訴您,那會沒有什麼自動擋的車好嗎,能開輛桑塔納2000,是個很牛的事情了。不過,那類車,他們不放心讓我開,只給我一輛很老款的一汽大眾捷達來開。

隨著駕駛技術逐漸可以單獨開車外出,有些事情的辦理效率就提高了。

時間過得很快,因為某個公司的主管部門的一個約束性規定,之前的大姐調任到公司的其他部門了。然後,我就被扶正了。職場的事情,有些沒必要展開。

這裡,我想說兩個感受:第一,人的一輩子,不可能都如你心意,讓你感受到各種美好,這個也不現實;第二,不論什麼環境,不論什麼人在你身邊,他們對你如何,如果你學到了本事,學到了內容,就心懷感謝即可,多念別人的好,對你的心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當被任命為部門負責人後,也許就開始了當時所謂的"仕途",而這個的開始,也讓我在這家公司的平臺上得以快速成長。

幹活,和安排別人幹活,是有很大區別的。這裡的技巧,不是給你一個頭銜就能搞定的,有些的確和管理藝術以及職場情商有關,現在懂了。

而且隨著公司整體改制的進度推進,直到有一天,公司的總經理更迭了,新任總經理上任不久,就任命東哥和我分別負責業務和行政類部門,並且職位升到了副總經理。

說實話啊,我一直不喜歡拍馬屁,也不喜歡別人對我PMP。開公眾號不久,我寫了一篇關於PMP的文章,裡面也提及了這個階段的一個場景。當有人開公司配給我的車外出後,告訴我車洗了、油加滿了以後,自己雖然不喜歡,但還是很受用的。這個就是人性,畢竟都是凡人!

公司改制不久,引入了新的股東,市地方國資公司,而按照章程的股權比例,國資方面派來了一名財務經理,一枚中年女性。對我一口一個"弟弟",還動不動給我一些KFC的優惠券,但我不知道為什麼要給我這些,直到最後才明白。

國資的那套管理,至今我仍舊曆歷在目,完全能理解,畢竟資產是國家的,要對國家負責。但管理方式,著實讓我習慣了好久,最後還是沒有習慣。。。

為了對國資股東"示好",也為了完成營造股東之間"和諧"的氣氛,我也主動示好這位派來的財務經理。哪家銀行融資快搞定了,我一定請她出馬,然後融資到賬後,這個功勞記在她的名下。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是我當初的做法過於"做作"了,或者是過於"上趕"了,以至於最後和她因為她實在不懂"財務核算",導致我直接指揮財務部的具體工作,而將之前積累的矛盾全部爆發。

我被告發到大股東那裡,其中一條"我對吳寧那麼好,總給他KFC的優惠券,他為什麼對我那樣?",這樣的反饋,讓我徹底在大股東那裡被冷落,直到被指責的地步。

我那會年輕,心想"我都幹了那麼多了,我TM主動給你獻上所有成果物,讓你去買功,你還要幹什麼?!"。在總經理一再勸我冷靜冷靜,不要因為一時之怨而影響股東的關係,我最終還是沒忍住。

記得那會的我,有兩個小的背景因素要說明:

1、黨組織多次找我,讓我入黨,甚至說了,"你要是忙,就在入黨申請書上籤個字,組織就讓你加入",但那時的我,特別寧,我看不慣身邊一些人的那個"味兒",覺得只要用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最後,還是沒有主動申請在覺悟上提高自己。沒有了黨票,在那會,繼續提幹,沒戲。

2、那會的我,還是有脾氣的,認為"你在我脖子上拉屎撒尿,還不能讓我嚷嚷一句?欺人太甚"。

於是,這種緊張的氣氛,一直沒有解除。直到Sars那年,就是2003年,我中專同班同學介紹一個機會,我就當機立斷去接觸了這個機會。

當時還是中外合資企業,但外方是一家50強的跨國公司。這些放到下一篇繼續寫吧。下一篇,是我職場轉折的第一個,也是外企經歷的第一站。在這家外企,我學到了日企的精細管理。

第二家公司寫完了,從一個稚嫩不諳世事的學生,慢慢成熟,就是在這裡開始的。

希望今天以及後續的內容,您會喜歡!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