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打開發展局面 中國巨石“三地五洲”全球化佈局

20年前,一場“民企+央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將中國巨石帶入了資本市場;20年後,中國巨石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玻纖行業的隱形冠軍,徹底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引領中國玻纖民族工業的崛起。

4月21日,中國巨石智能製造基地年產15萬噸玻璃纖維、2億米電子布生產線在浙江桐鄉總部正式投產。中國巨石總裁張毓強表示,未來五年,中國巨石要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再造一個巨石,實現從強大到偉大的跨越。

“混改”打開發展局面

中國巨石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浙江桐鄉一家名叫“石門東風布廠”的作坊式小企業,1972年,張毓強從江西九江玻纖總廠扛來了一臺簡陋的拉絲機開始生產玻璃纖維。1993年,桐鄉市巨石玻璃纖維有限公司成立。

上世紀90年末,世界玻纖市場全面萎靡,中國玻纖市場也陷入困境。彼時的巨石,需要資金髮展以擺脫國外玻纖大佬壟斷核心技術的局面。但恰逢亞洲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當時有外資企業對巨石虎視眈眈意圖收購。

當時,張毓強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攜手外資,獲得短暫的喘息機會;另一個是堅持走中國玻纖工業民族道路,與央企合作上市,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張毓強最終拒絕了外企的收購,而是選擇與央企中國建材集團合作,拼盤上市,保留中國玻纖民族工業的火苗。並在1999年登陸資本市場。

上市後,中國巨石募得資金,用於建設年產1.6萬噸無鹼玻纖池窯拉絲生產線。這個項目的立項,代表了國家對中國玻纖工業的認可。據介紹,該生產線是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無鹼玻纖池窯拉絲生產線,由巨石自主設計和引進關鍵技術相結合,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和封鎖。

在目前中國巨石的股權結構中,第一大股東為央企中國建材集團旗下子公司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6.97%。經過股權穿透,目前中國巨石國有股比例不足12%。“國有資本本身的量不是很大,但是國有資本的控制力、控制幅度在增加,企業本身確實成為市場主體,也滿足市場競爭條件,是非常市場化、完全以市場為中心的國有企業。”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志平表示,今天來看巨石的經驗,是混合所有制的經驗。混合所有制要發揮國企在實力、規範上的優勢以及民企在市場和企業家精神上的優勢,進行優勢互補。

“三地五洲”全球化佈局

與央企合作、登陸資本市場,中國巨石進入發展快車道。

2004年,中國巨石選擇在成都建立巨石西部的戰略布點,2008年7月份,年產60萬噸玻纖生產基地在成都落成,中國巨石實現了生產規模世界第一,正式坐上了世界玻纖頭把交椅,改變了競爭對手佔據了70多年的世界第一的位次。

“要真正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公司,光有產品出口和引進外資是不完美的,更重要的是走出去。”張毓強說。2012年,在“先建市場、後建工廠”理念的指導下,中國巨石首次走向海外在埃及建廠。2018年,巨石埃及年產20萬噸玻纖生產線全面建成,埃及進而成為全球第五大玻纖生產國,成為國家產能合作的典範。

2014年,中國玻纖總部由北京遷至桐鄉,實現了投資主體和經營主體的合併。2015年,中國玻纖更名為中國巨石,股票名稱改為“中國巨石”。

2016年12月份,中國巨石又在美國投資3億美元建設8萬噸玻纖生產線在南卡羅來納州奠基,目前美國工廠正在作點火前的最後衝刺。2017年,中國巨石發佈公告,擬在印度投資建設玻纖生產線,如今項目已進入規劃設計階段。至此,中國巨石海外版圖三點聯動,朝著“三地五洲”的目標邁進。

中國巨石的目標是要做世界一流企業。“真正的世界一流企業不僅僅是規模大,而是讓競爭對手也尊敬你。中國巨石目前剛剛跨入到由大到強大的轉變,但是在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上來說,與世界一流企業仍然有一定的距離,還要進一步提升。”張毓強認為。

張毓強提出了中國巨石未來五年新的發展戰略。到2022年末,中國巨石將繼續保持粗紗規模全球第一,實現細紗規模全球第一,裝備與技術水平持續全球領先,最終實現由大到強大的轉變,由強大到偉大的跨越。

如今,中國巨石將智能製造作為產業變革的新引擎。在中國巨石位於桐鄉總部的智能製造車間,《證券日報》記者看到,偌大的一個生產車間,只有少量工人。“目前從智能製造基地首線的運行情況來看,各項指標都創造了公司生產史上最好。”中國巨石智能製造基地首線年產15萬噸生產線負責人顧建定說。

目前,中國巨石智能製造項目已經多點開花。“未來五年,要再造一個智能製造的巨石。”

記者向炎濤

原標題:從小作坊到行業隱形冠軍 中國巨石打造“民企+央企”混改樣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