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行業之殤:2018年汽車年度銷量28年來首次下跌。

回顧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整體表現低迷,全年銷量創28年以來首次負增長。

2018年,我國汽車銷量28年來首次下滑,這是否意味中國汽車市場拐點到來?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之殤:2018年汽車年度銷量28年來首次下跌。

彷彿一夜之間,買車的人少了很多,這是為什麼?

車市陷入頹勢

2018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銷量連連“踩剎車”,累計增長率持續下降。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2%和2.8%。其中,乘用車銷量2371萬輛,同比下降4.1%。轎車、SUV、MPV、交叉型乘用車四類車型銷量均出現負增長。

多重因素疊加造成這一結果

工信部部長苗圩說,28年來,汽車產銷量雖然每年不同,有高有低,但出現負增長是第一次。在市場因素方面,前三年1.6L及以下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造成提前消費,國六政策實施在即,三線以下城市消費能力下降,多個負面因素影響汽車市場進一步增長。GDP緩降、投資和消費雙下降、M1/M2去槓桿、房地產去庫存等宏觀經濟因素也是汽車銷售增速放緩甚至下滑的原因。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佔有率同比下降。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之殤:2018年汽車年度銷量28年來首次下跌。

據汽車之家發佈的《2018中國乘用車市場競爭格局洞察報告》顯示,入門級小型轎車/微型轎車方面:曾經熱門的微型轎車市場近年來日漸萎縮,小型轎車市場也不景氣。

入門純電汽車方面:北汽新能源EV系列、江淮iEV等車曾經一度熱銷,但如今顯然不太行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中,幾乎處於邊緣地帶。

受多重因素影響,2019年車市將面臨不少挑戰。

如今,高峰已過,未來更慘。

一方面,國內汽車市場已進入長期低增長階段。中汽協方面預計,2019年全年汽車銷量與2018年持平,增速為0。未來一年由於三線以下城市消費能力下降,低端SUV受波及大,而中國汽車需求增速放緩,未來3年內維持L形發展態勢。 另外,在合資股比放開的大背景下,有限的增長空間內自主品牌的銷量或將弱於合資品牌,來自於國際品牌的競爭壓力在2019年將有增無減。

新能源汽車能否成亮點?

去年我國消費指數下降,其中跟汽車銷量下降有很大的關係。今年1月19日,十部委發文刺激消費,其中多次提到汽車,對汽車消費非常重視。

與傳統車市一片頹勢相比,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能否成為寒冬裡的一抹亮色?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之殤:2018年汽車年度銷量28年來首次下跌。

看完以上的數據,你有什麼感想?

反正小編不淡定了,汽車銷量28年都在漲,為什麼偏偏2018年不行了?是因為錢包緊張?

通過採訪汽車業內人士,小編漸漸找到了答案。

入門車銷量劇烈下滑,是2018年汽車銷量下降的核心原因,這說明內需低迷,而內需低迷的核心原因是居民債務過重。

近兩年異常的年份是2016年增長13.7%,主要是購置稅減半政策刺激的結果,但是其副作用就是透支市場的購買力,因此2018年負增長3.6%是必然的。

靠什麼提振消費?

汽車就是簡單的非必須消費品,買來就面臨貶值。除了生活需要和炫耀性需要之外,沒有任何投資價值,因此更容易受到實際收入的影響。

所以,汽車銷量下滑,是更顯而易見的經濟信號。

機會在哪兒?

2019年車市發展受到車市自身消費規律、宏觀環境及政策的影響,外部不確定因素相對複雜。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之殤:2018年汽車年度銷量28年來首次下跌。

信心是必須要有的。有人預測,隨著無人駕駛技術成熟並進入商業運行,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項目開工建設,特斯拉是全球電動汽車領域的領先企業。恆大、蔚來等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勢力的加入。

科技+新能源能否打開新局面,我們且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