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國內汽車銷量或跌20%,車企開始「恐慌式」自救

4月國內汽車銷量或跌20%,車企開始「恐慌式」自救

“馬自達(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今日發佈了2019年4月馬自達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業績(零售):2019年4月份的銷量為16,919臺,較去年同期減少31.2%……”馬自達方面發給媒體的一封郵件中寫到。

實際上,從駕仕派收集的數據來看,在剛剛過去的4月份,除了個別日系車企保持增長外,絕大部分車企的銷量都依然呈下滑態勢。日產近日公佈的銷量數據顯示,4月份銷量同比下滑2.9%,其中東風日產和東風啟辰合計下滑5.9%;國內自主品牌一哥,吉利汽車,公佈的銷量數據顯示4月份國內銷售量同比下跌24%、前4月同比下跌9%。

4月國內汽車銷量或跌20%,車企開始「恐慌式」自救

4月國內汽車銷量或跌20%,車企開始「恐慌式」自救

更慘的是大量的三四線品牌,比如海馬汽車4月銷量僅為2650輛,同比減少34.95%。而大部分的品牌還暫時沒有公佈4月銷量數據,這足以看出市場的冷淡,讓各個企業都頗為謹慎。

4月國內汽車銷量或跌20%,車企開始「恐慌式」自救

根據乘聯會對4月銷量初步的統計,雖然最後一週各大車企加大了投入來拉昇零售銷量,但由於前四周同比下跌32%,使得整個4月的初步估算零售銷量下跌了18%左右。至於車企的批售量方面,目前的數據是4月批售同比下跌高達到22%,說明車企已經無力向經銷商施以更大的壓力。

當然,銷量下跌並不是從4月份開始的,大量車企的第一季度銷量數據都非常“難看”。

國內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集團一季度顯示,整個集團銷量同比下滑15.88%;而在合資板塊,上汽大眾同比下滑8.8%、上汽通用同比下滑13.1%、上汽通用五菱同比下滑25.4%、上汽乘用車銷量同比下跌17.5%。同樣,廣汽集團的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在第一季度下滑幅度高達41.4%;長安汽車的銷量下滑也高達31.82%……

危局乍現。

但更讓車企難受的是,之前多個部委提出的“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遲遲沒有落地——除了上海地區推出了補貼1-1.5萬元的以舊換新政策外,其他地方並沒有太多的動作……一些車企似乎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它們沒辦法再等了。

所以,從4月底開始,車企的自救行動開始展開,從上汽通用,到吉利汽車,再到上汽乘用車、還有上汽集團、一汽集團等等,都開始向企業內部員工提供額外購車折扣,以促進自家品牌的銷售。

上汽通用對上汽員工給出的折扣是額外的5%,但主要針對的是國五車型;吉利汽車方面給出的優惠是,員工的親朋好友會有額外優惠,由於吉利車價本身不高,據說優惠幅度在三五千元之間。同時,車企方面也積極發動員工在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廣泛發佈促銷信息……

而在網上引起輿論高潮的,是一份洩露的上汽大眾給出的員工優惠——

其中,斯柯達速派1.4T車型甚至只要8.2萬,相當於6.2折;途觀絲綢之路版僅為10萬出頭,相當於半價,諸如此類等等。當然,上汽大眾的“員工價”優惠幅度雖然很大,但是也有“限額”,據說每天只限500個員工申請,並且必須掛靠到員工本人或者直系親屬名下……實際上,這一舉措很大程度上其實是為了在上海實施國六b排放標準之前,將現有的庫存車快速消化。

4月國內汽車銷量或跌20%,車企開始「恐慌式」自救

不過僅僅是發動員工的力量顯然只能解決暫時的問題,比如消化下庫存的國五車型,而真正要想推動銷量則需要車企給予更大範圍的優惠促銷。所以我們看到,上汽乘用車方面直接喊出了“30惠民購車”的口號,直接在汽車之家等網站的焦點圖上直白的標明鉅額優惠。

上汽乘用車此次主要是針對榮威品牌的車型,其表示:“消費者購買榮威全系車型,並在兩個月內前往官網上傳新車購車發票、新車行駛證、身份證、名下老舊車輛行駛證;通過系統審核後,到原經銷商處領取補貼”。用上汽方面的解釋,“這是在最終成交價基礎上額外再享5000-15000元現金補貼,現金優惠最高可達4.5萬元。”

4月國內汽車銷量或跌20%,車企開始「恐慌式」自救

熟悉汽車經銷商的人可以明顯的看到,上汽乘用車所謂的“30億補貼”,主要還是在榮威現有的終端優惠上進行了一個優惠,相當於一次官降舉措,大部分經銷商應該會在現有的終端價格上適當調整,但力度有限。

4月國內汽車銷量或跌20%,車企開始「恐慌式」自救

事實上,這次上汽乘用車給出 “30億以舊換新”的部分補貼,其實是早前一個月,上海經信委發佈了“針對上海註冊登記的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汽車,鼓勵老舊汽車使用者更換購買國六排放標準的環保新車和新能源汽車,啟動了汽車‘以舊換新’活動,對老舊汽車置換環保高標燃油車按1萬元/輛補貼、置換新能源汽車按1.5萬元/輛補貼”的內容。

根據當時的相關報道,這個補貼就是針對上海地區的國三排放車型換購上汽乘用車旗下榮威、名爵、大通的一個企業補貼,申請渠道是上汽自己的電商網站“車享網”。可以說,這次聲勢浩大的“30億”是上汽乘用車一早就開始準備的,而大概是因為4月銷量進一步惡化,榮威方面率先放大了聲量,並且直接擴展到全國範圍。

毫無疑問,榮威這“30億”的大幅補貼,拉開了企業自救的序幕。看上去,上汽乘用車方面已經不再顧忌終端售價是否會打破之前辛苦建立的品牌溢價,而直接回到了價格戰這樣“粗暴”的手段。

4月國內汽車銷量或跌20%,車企開始「恐慌式」自救

後面我們將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車企參與進來,然而真正能像上汽一樣,有足夠資金實力支撐對消費者和經銷商補貼的企業,應該也是屈指可數。如果市場優惠只是侷限於“口頭”上的浮誇數字,終端優惠也只是換湯不換藥的變化,我們認為銷量並不會真正被拉動。

目前看起來,消費者們都已經捂住了錢包,一方面是等待更多的優惠信息,另一方面也在觀望是否會出臺更有力度的汽車消費扶持政策。可問題在於,消費者的錢包在5月份開始就不斷縮水,留給車企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文|JackieLXX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