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延安之——蕎麵碗託

蕎麵碗託,是一種陝西北部、山西北部的特色傳統麵食,在方言裡又叫做“碗團”。碗託是用蕎麵同水揉到一塊兒,加熱熬成粥糊狀,晾涼以後即成。食用時,澆上醋、蒜、特製不辣辣椒,再將它用小刀劃開,即可食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這種陝北的特色小吃--蕎麵碗託 。

舌尖上的延安之——蕎麵碗託

據《本草綱目》記載:“蕎麥最降氣寬腸,故能煉腸胃滓滯,而治濁帶瀉痢腹痛上氣之疾,氣盛有溼熱者宜之。近年來,現代醫學界也認為食蕎麥能降脂通血,對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鑑於此,種類繁多的蕎麥食品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因而吃蕎麥麵食品,似乎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時尚。蕎麵碗飥,就是蕎麥家族眾多的食用方法之一。

蕎麵碗坨:其實在陝北只是一種及其普遍的走遍陝北的各個縣城和鄉鎮,隨處可見,到處都有,即登上了酒店的酒宴,又散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這充分說明蕎麵碗飥還是很受人們歡迎的。

舌尖上的延安之——蕎麵碗託

蕎麵碗坨在諸多的蕎麵食品中有著鮮明的特色,筋軟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厭,常吃常新。蕎麵碗飥的製作方法有兩種:

其一,蕎麥麵粉製法:將蕎麵用溫水和成麵糰,放入盆內,然後用手蘸水反覆揉搓,使其水慢慢的變為糊狀,以拽起能吊成線時為準,然後才盛入碗中,上籠蒸越二、三十分鐘即可熟,取出後在涼水中浸泡待用;

其二,蕎麥糝子製法:將蕎麥糝子放入盆內加水浸泡後,倒在案上擀成茸,再放入盆內,逐漸加入涼水,用拳頭踩成糊狀,用細籮過濾(麵糊稀稠以能掛勺為好),然後將麵糊盛入碗內,上籠旺火蒸越二、三十分鐘左右即熟,出籠後置入涼水中浸泡待用。蕎麵碗飥在食用時先用刀將碗飥片成片,然後再切成條盛入碗內,調入用麻籽油炒過的蔥花及芝麻醬、生薑末、精鹽、醬油、食醋、芥末、蒜泥、油潑辣子等調味品,其味道和口感都很美,吃起來清涼酸辣、鮮美甘醇,很能激發人的食慾。

舌尖上的延安之——蕎麵碗託

如將羊肝或豬肝炒成麻辣味道,拌著碗飥一起吃,那就會是另外一種味道了,頗具地方特色。這就是有名的“麻辣肝碗飥”,很受女孩子們的喜歡!赤日炎炎、燥熱難耐的時候,吃一碗陝北的“蕎麵碗飥”,來兩個油亮亮、金燦燦的“綏德油旋”,領略一下陝北風味的“中國式快餐”,會為你的工作和學習省出了不少的時間,更主要的是經濟實惠、美味可口,讓你省去了大熱天不知道“該吃什麼”的煩惱!

蕎麵碗飥是頗有故事的地方風味小吃,西晉初年,匈奴人內遷,受到西晉統治者壓迫。匈奴貴族劉淵打起了反晉旗號,從離石派大將石勒(十六國時期後趙的建立者,也是世界歷史上唯一一個奴隸皇帝)發兵進攻西晉都城洛陽,營地紮在柳林三郎堡。石勒軍糧不足,派兵四處購糧,購回的糧食多為蕎麥。糧食緊缺,兵士只能把蕎麥磨碎熬粥喝。一次幾個士兵外出,回來晚了,蕎麵粥已冷卻成塊,飢餓的士兵把蕎麵塊切成條,隨便撒了些鹽,感覺味道還不錯。這個意外發現,讓他們很欣喜,於是把蕎麵切成長條,調以鹽、醋、蒜泥,給石勒端去。石勒吃後,讓廚房試做。次日廚房做好,軍士飽餐一頓,精神大振,百姓嘗後也覺新奇,模仿著去做,從此柳林碗飥千年不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