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对母校的深情告白:富平县美原中学,我的零点起步

美原中学的记忆:让我们今天回到起点


关于美原中学,我一直并没有写点什么的胆量。那是开启我视野真正的窗口,却一直被深藏着不敢有丝毫的流露。前几年在富平同学们聚在一起,惠伟等几位同学邀请我去校园看看,我拒绝了,不是不想看,而是担心看到的不再是我心中的美中,更担心丢掉了那时的记忆。丙申年的初四有个同学会,惠伟要求我一定要写一点东西,而且不许推辞。就在前两天,她还微信我,问我写的咋样了。我没有回信。因为对于美原中学,对于我们五班,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不知道能不能写出点什么,迟迟不敢动笔。


初三的上午,刚一起床我却看到了六班的张鸿兄转发的一篇文章:适时把自己归零。总之一句话,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善于放得下,然后从零开始。零就是一个原点。我恍然大悟。我们的原点在哪里?美中不就是我们的原点吗?35年前的那一幕幕便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今天,我们将自己归零,又回到美中去吧。

同学们,还记得那个遮天蔽日的桐树壕吗?那是我们每天都要穿过的地方。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站在那里,李克信老师给我们讲了曹操被一个聪明人所骗的故事,提示我们不要做那聪明而害人的事情。后来,我们在桐树壕里开过多少次会不记得了,但是常常在树荫里讨论学习、朗诵课文。

同学们,还记得大操场以及那个古老的戏台吗?每逢重大的活动,校领导总是站在那里向我们训话。时间在那个时候总是觉得不够用,每天的出操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我们的最爱,在我们的心里那是浪费太多。然而,那里留下了我们最多的汗水,也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有谁爬上过那个几十米高的铁吊杆吗,有谁没有对着那些可爱的老槐树打着口哨唱过歌呢?

还记得校园西北方那一大片田地吗?春天里那里有绿油油的麦苗和菜籽黄,秋天里萝卜夹在白菜的行子里,还有那一排排的玉米杆,我们偶然徜徉期间,那是我们的本色——黄土地的本色,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之源。


还记得马可闻老师那一声声的小咳嗽吗?他从“文革”中过来,最讨厌有人打小报告,他不愿意从偷窥中揪住学生的把柄。每当他前来教室,他总是在向我们提醒:我来了。那是君子的作风,光明磊落,是做正直人的根本。我们,谁没有受到他的风格的影响呢。他惩罚你就是让你脱离集体,让你一个人在外边享受孤独的痛苦。我们至今能有集体的荣誉感,我们有自信和不屈服的精神,马老师的影子常常伴随左右。


同学们,还记得那个烧水的李师傅吗?他总是没日没夜地烧了大锅的开水,可常常供不应求。当水要开的时候,不停地揭开了锅盖要看。有一次教物理的保德老师告诉他,水开了。他不信,结果真开了,他惊讶地说:我烧了一辈子的水,不揭了锅盖不知道水开,你是怎么知道的?保德老师笑了。那时候我更加知道:经验固然重要,但科学更加重要,读书肯定有用。


同学们,我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穷则思变,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他们寄予学生很大的期望。那时候对于老师最流行的评语就是“辛勤的园丁”,他们无私奉献,受之无愧,我们感激不尽。屈指数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很多,但是有几个老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威震全校的化学邹喜中老师,白发苍苍的英语张老师,慢条斯理的数学何道发老师,还有震撼五班的那个一笔圆向增科老师。


同学们,老师的故事永远都讲不完,谢也谢不了,但我只能说一声“谢谢”。至于我们班上的同学,故事就更加多了,还记得第一次上课时韩建设那一声起立吗?还记得樊存弟那洋瓷碗底的天气预报吗?还记得樊三林那可爱的小自行车吗?还记得来新泉那震撼惠西安的那一记扫堂腿吗?等等等等,当然不得不提我们班有谁能比得上惠西安同学的体育全能呢?还有许多许多我没有经历而大家心目中的永远忘不了的深刻记忆。


亲爱的同学们,我说的再多,还有什么比得上邻座的女生那淡淡的幽香更迷人的吗?还有那些温婉、羞怯、魅力含蓄的女生给你我的浅笑呢。还记得是谁开启了你纯真的情愫吗?别是假装着忘了,那可是我们奋斗的动力,很多人正是因为那一个不经意的笑眼暗自用功,终于有了一点成就。各位美女同学,别噎着藏着,起因可能就是因为你,你一定要珍惜这一次可以弥补的机会,给在座的那个人一个深情的回馈。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归零,重新回到美原中学这个起点,带着美原中学鲤鱼跃龙门的精神,心灵会更加淡然,前景会变得更好。

2016.2.11丙申初四李郁为五班同学会的寄语写于西安。高新一中的常小绵同学友情朗诵,特此感谢,并为惠伟同学激励我打开尘封的记忆和同学们的友好致意。2016.2.13修改。

难忘美原中学:我的零点起步


丙申年初四,我应美原中学原五班的老同学相约,写了一篇文章《美原中学的记忆:让我们今天回到起点》作为寄语,上了微信,万万没有想到居然在几天之内传播很远,引起了有过同样经历的朋友们尤其是美原中学许多校友的共鸣。实际上那只是一时的感想而已,与此同时我也写了一篇对于母校和同学的回忆文章,写实的更多一些。或许有些朋友们的影子。今天初十,几位高中的同学及同道好友小小茶叙,期间说起高中的很多事,便又做了修改,作为对那篇感想的补充,以飨朋友。


北大才子对母校的深情告白:富平县美原中学,我的零点起步


我的母校美原中学,简称美中,是富平最著名的一所高中。上世纪80年代一度创造了全县最好的升学率,那时候,考取名校的美中学生很多,其中不乏北大、复旦、同济、中山、陕师大、西大、兰大等全国著名的高校。我当年也考得不错,天随人愿,考取了理想的大学。我从美中走出来,见识了更大的世界,我的视野开始变得遥远。

现在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测试题:此生影响你最大的人是谁?此生最难忘的事是什么?此生最艰难的是什么时候?我曾经将这样的问题复述给我的孩子,他的回答很简单:“我还小。问我妈。”他的妈妈指着孩子说:影响我最大的人是你,最难忘的事是生你,最艰难的时期是养你。她说的真的很实在。那么我的回答是什么呢?我说:影响我最大的人是高中老师,最难忘的事是高考,最艰难的时期是高中时期。他们不明白,我便说:人生最关键的时期正是高中时期,最艰难的时期也是高中时期。高中苦三年,享受一辈子;高中逛三年,辛苦一辈子。没有比高中更重要的了。

美中是我的窗口,我从美中的窗户爬出来,最初的大学几年真的很享受。然而此后的路却并不好走,而且越走越难走,越难走又必须得走。我多少次想要放弃,但是只要想起美中的那几年,我便觉得所有的苦算不上是苦,所有的难更是算不上是难,所有的煎熬只能说是一种历练。

美中位于富平的东北古镇美原。美原具有三千多年历史,曾经是秦朝的开国大将王翦、王贲父子的封地,因其有美田千顷、原野丰饶而得名。上世纪70、80年代,在富平的北部有三所高中从西往东分别是薛镇中学、美原中学、老庙中学,其中以美原中学历史最长、师资力量最好,当然质量也是最好。我们上学那一年,美原中学在几千名初中生里一共只招收了六个班的学生,大概不到三百人,几乎是十分之一的比例,可见农村学生上学的难度有多大。当时能够上高中已经是非常的幸运了。

那时的师资力量极缺,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是全校公认的好老师之一,也没有大学文凭。其他的代课老师有些是“文革”前的大学生,有些是最近几年才培训的临时代课老师。那时候有民办公办之分,好些老师在学校上课,只拿一个月几块钱的生活补贴,其他的待遇就是记工分,一天8分还是10分,年终到自己所在的生产队领取钱粮,往往入不敷出。但是,他们敬业,他们一边学一边教。那时候的老师对学生关怀备至,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他们的心中也只有高考,高考成绩好了,学生鲤鱼跳了龙门,老师们欢天喜地,和他们的父母兄弟一样高兴。

学校的教室是那种宽敞的大房,砖瓦土木结构,没有暖气,更没有空调,只有房梁上一前一后的几盏大灯泡。夜里按时熄灯,10点还是9点半,不记得了,但是,有一个预熄灯,提醒大家做好准备,中间的间隔大概是几分钟。可是,管灯的师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延长了熄灯的时间,能够让我们多看一会儿书。那时候,只要预熄灯一灭,同学们就很快收拾好书本,放在手边,然后拿着一本书继续学习。熄灯了,校园里一片寂静,只有昏黄的路灯有些许的光亮,大部分同学回了宿舍,有些同学却就着那个路灯继续看书,直到值班巡夜的老师再三提醒该回去睡觉了方才离去。宿舍也是按时熄灯的,有些同学睡不着就拿着手电筒,偷偷地钻在被窝里看书。宿舍是那种大通铺,几十公分高的木板床分成两边,中间留出过道,几十个人一人占有一个床铺,大概就是被子那么宽,被褥都是自带的,白天叠了被子整齐地放在一起,晚上一个挨着一个,同学中也没有太胖的,并不觉得挤。每个人的床头不高处必有一枚铁钉子,那是用来挂自己背的馍包的,布包很大,必须拿够了六天的干粮,一个星期回一次家,每天每顿必须计划好了,吃多吃少完全靠自己,一不小心多吃了半个馍,下一顿你就得少吃半个,否则你挨不到星期六。学校有大灶,但是粮票是补助的,非常有限,只能挤了去打上些玉米稀饭,虽然常常有一种焦煳味,但总比得上白开水泡馍就咸菜辣子好许多。稀饭是那种极大的铁锅熬的,直径最小在一米五以上。偶然有些炒的玉米面饸饹,那是一个星期里最好的饭了,但是只有拼命地挤进去才能打上一小碗而已。

学校离家有远有近,最近的是住在美原街道上的,最远的大概是北山里的。我的家距离学校十里路,不算很远,来回两个小时。星期六下午放假回去,能吃一顿饭,然后背馍回校,星期天补课或者自习。补课是老师自愿的,不收一分钱。那时候,老师常常将课外作业手抄在备课本上,然后再写在黑板上。晚上,老师批改完作业,再将问题罗列出来,一个一个反复讲解。当时,全国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历史、地理和政治也不甘落后,唯独英语是新开的,用的是使用课本,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篇文章选用了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上的一段关于邓发的片段。老师们教导我们奉献的理想和学习的责任,也教导我们做人的根本。我记得马可闻老师给我们讲述“罢了”的故事,教我们学会知足和达观的理念,田遇中老师教导我们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不要为了一时的苟且取巧而陷入短见和意气用事,王忙寿老师激发我们不要怕苦、积极进取的精神,敢于向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名校冲刺。几十年来,我一直觉得我们遇上了一个好的时代,遇到了一批敬业、有良知、无私奉献的好老师,也深知国家待我们不薄,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是免费,我常常想,如果要交学费,我肯定没有学上,更不用说上大学了。

体育课是必须的,那时的教学理念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整天吃不饱,即使吃饱,也营养不良,所以,从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我们的体育课就很少正常去上,老师也不很在意。既节省能量,又腾出时间看书学习。总之,文化课学习才是第一位的。每天的出操却很正常。在操场的正北方有一个宽大的木板门一直关着,我们每个星期要绕很大的一圈从南校门出去再绕到北面去,最少花费我们20几分钟时间。我每个星期都渴望那座门能够打开,给我们行个方便。但是从来没有。我是不是偷偷翻过那个门记不得了,但是我肯定有过翻墙越门的非分之想。要不然至今我还耿耿于怀呢。现在我坚持“能与人方便便与人方便”的信念,似乎与此也不无关系。

回家的路走的多了,便有了同行的伴儿,那时候一个村也就一两个高中生,也很少在一个年级,更不用说分到一个班了。所以常常是同班邻村的两三个人走在一起。时间长,就两个人拿着单词本背单词或者互相提问问题,一问一答,时间很快就能过去。然后又约好了时间一块儿返校。上了几年学能交上最铁的哥们,互相激励了考上大学的非常之多。不仅如此,每当课间,也是彼此提问、互相解答。读书学习是很快乐的事情,不读书毋宁死。大概是那个时候养成的习惯。到了大学,我发现我的周围怎么都是这样的主,而且比我有过之而不及。我觉得比他们差了很大的距离。于是我恶补了两年的读书,才逐渐缩短了距离。我经常想如果没有高中时养成的读书习惯,大概我老早已经被淘汰了。

时间走得太快,很多年过去了,但是,美原中学的艰辛历程总是萦绕在我的心际,幻化成那种催人奋进的精神。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是能够想到:如果拿出高中时候的三分之一精神,天下还有做不成的事吗?丙申初春,有人写了一篇微文《适时让自己归零》,非常之好,我归了零,就回到美中。从零开始起步,我希望我的心能够如此。

2016.2.12初五李郁写于西安,2016.2.17初十修改。

作者简介:李郁,原名李稳信,男,1964年生于陕西富平。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特许高级广告师,第二批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