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人的這碗炒麵啊,這輩子是吃不夠了

安慶人有多愛炒麵?在安慶市區,尤其是在老城區,你走錯路,都能看到一個賣炒麵的。大一點的是店面,更多的,可能就是一輛小推車,一口鍋、一個煤氣罐、一個灶臺就是全部裝備。

安慶人對炒麵的愛,就像天津人對煎餅果子。你問他們哪家炒麵好吃,都會說,我家樓下那家。安慶人對炒麵的愛,是難以撼動的。

樓下一小女孩,小時候在安慶生活,上學之後去了合肥,每次回來必吃的就是炒麵,問及原因,答曰:合肥的炒麵實在太難吃。

安慶人對炒麵的要求是嚴格的,葷素必須區分嚴格,且各有一套約定俗成的標準。

素炒麵,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價格低廉,分量足。以小編20多年的吃麵經驗來看,一碗素炒麵炒的好與否,直接反映這家炒麵的水平。一般來說,大概是一下幾個考核標準。

安慶人的這碗炒麵啊,這輩子是吃不夠了

一是食材要齊。一碗素炒麵必須有的三樣是:青菜、綠豆芽和炒麵。

首先說面。面試一碗炒麵的靈魂。一般來說,炒麵都是選擇機制粗麵,但是最近幾年面有變細的趨勢。買回面後,炒麵的人要做兩個工作,一是煮麵,二是拌麵。煮麵,顧名思義,就是把買回來的生面煮到七八成熟,因為炒麵時間很短,最慢的也就是不到一分鐘。平均40秒左右就能出一碗。所以炒的面都是已經熟的差不多了。拌麵,就是面煮好後,過冷水,然後用油拌麵,這個各家基本上就是用食用油來拌,要拌到每根面都有油,根根分明,不粘連,這是為後面炒麵的時候做準備。

其次說配菜,必須是青菜和綠豆芽。青菜必須是綠葉菜,上海青、白菜、菜薹都可以,但是必須是綠的。豆芽,必須是綠豆芽,用黃豆芽的都會被視為是異類。至於什麼胡蘿蔔、洋蔥之類,在安慶這是沒人吃的。小編在合肥唸書時,看著配料比主料還多的炒麵,我是蒙的。

最後是調料。安慶炒麵的調料基本是固定的:鹽、味精或雞精、醬油(必須是老抽這種上色的)、辣椒粉或者幹辣椒(為吃辣的人準備的)。除了這幾樣,其他的是很罕見的。在合肥讀大學時,看到老闆往炒麵里加咖喱粉、胡椒粉、甚至還有五香粉時,我是無語的。

二是面要軟、滑、順。

安慶炒麵對於面這個主角的要求尤其的高。面要軟,在於炒出來的面不能發乾發硬,上到80歲老人、下到8歲小孩都能咬得動。所謂滑,就是面上面不能沾有過多的像辣椒粉之類的調料,面上裹著油在燈光下能反光,入口時口感要滑,甚至能吸上一口。所謂順,就是面之間不能裹在一起,一夾就能分開。

安慶人的這碗炒麵啊,這輩子是吃不夠了

三是要有滷(安慶話叫lou第三聲)子。

在炒麵結束前,幾乎所有的炒麵師傅都會澆上一點水,這就是滷子的來源,混合油和醬油的滷子,吃之前拌一下,面味道會更好。

四是一定要用鍋炒。在合肥讀書的時候,學校食堂、校門口的很多炒麵的,都是所謂的鐵板炒麵。這樣的炒麵在安慶,幾乎是沒人會吃的。

葷炒麵的話,小孩子最愛的,就是加一根火腿腸。常見的就是加雞蛋、肉絲、牛肉。當然有的人家會在素炒麵里加一點牛肉滷,這樣吃起來味道會更加豐腴。

其實在很多外地人看來,大早上就吃這種早餐顯得很油膩。但是這一碗炒麵,有著明顯的徽菜特點,重色重味。早上一碗炒麵,雖然看著油膩,但是它分量足、管飽,有味,能讓人頂一早上,而且價格低廉。小編上小學時,一碗炒麵1塊錢,現在,也不過5塊錢。更何況相比於牛肉麵、小刀面之類比起來更加方便攜帶,製作的速度也快,一邊走一邊吃也行。

分量足、有味,是平民大眾對於早餐的標準,能吃飽,還能吃好,是普通人對於早點的追求。炒麵就很好的契合了這個需求。

小編在合肥讀書時,經常苦於沒法吃到好吃的炒麵,很多同學到合肥的時候吃炒麵,都覺得合肥的炒麵不太適合自己的口味,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吧。

文章最後投放了廣告,希望大家點擊支持一下,喜歡的可以關注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