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抢玩具?抓住这个敏感期,让他懂规矩、明事理

周末去朋友小艺家玩,发生这样一件事情。

小艺的儿子叫浩浩,平时大多一个人在家玩,偶尔会有住在附近的堂弟过来。

那天,正好叔叔带着堂弟过来了。

因为俩人经常在一起玩,一见面,眼神会意后直奔玩具屋去了。时不时地听见里面哐哐当当,夹杂着说话声和笑声。

过一会儿,堂弟哭着跑出来跟爸爸告状:“爸爸,我再也不跟浩浩玩了。他总抢我玩具。”

看到此状,爸爸一边安抚儿子的情绪,一边建议道,时间到了,该回家了。

可这时堂弟却缠着爸爸说:“我不要,我不要回家,我还要跟浩浩玩。”

任凭别人怎么劝,就是不回家。一定要坚持要不再玩一会儿,要不让浩浩到他家玩。

看到这种情景,朋友无奈的解释说,两个人经常发生这样的事,玩的好的时候,两个人好的跟什么似的,什么玩具都可以分享;但分分钟也可以变成“塑料兄弟情”。

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孩子爱抢玩具?抓住这个敏感期,让他懂规矩、明事理

孩子吵架又和好,事后当个没事人一样,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这是因为孩子在尝试探索与别人交往,却又没有太多的办法维持这种关系,想要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重视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

1

社会规范敏感期:教会孩子“守规则”

当孩子有打人或抢东西的“暴力行为”出现;

当孩子长大一点,却不懂得问候;

当孩子喜欢乱穿马路;

……

这就要注意,是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到了。

孩子爱抢玩具?抓住这个敏感期,让他懂规矩、明事理

社会规范敏感期,发生在孩子2岁半至6岁,主要表现有:

孩子开始关注身边的伙伴,喜欢与人交往,喜欢参加群体活动;

对一些社会规范的事情感兴趣;

有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依赖的迹象。

它是一个让孩子从自我为中心到与社会接轨的桥梁,安全度过这个敏感期,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懂规矩、明事理,懂得社会规则的人。


2

前段时间,发生这样一件新闻,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在北京一家书店,原本安静的环境中,一位女子带着小孩与人拼桌,孩子在大声地朗读英文,严重影响他人。

因这个孩子吵闹,被一名写论文的女孩提醒。

结果,这位女子便谩骂该女孩十几分钟,之后店员协调未果,写论文女孩只好离开。

书店是安静场所,这是大家不约而同会遵守的习惯和规则。

但对于这位母亲来说,似乎并没有遵守,任凭孩子打破别人的界限。

刘墉曾在书中说,要让孩子在成长中,懂规则,而不是像温室里的花朵,一出了室内就会受挫。

这个世界不以任何人为中心,每个人都需要有规则意识。而规则意识,最好是从小培养。

比如,生活习惯的规则。

童童今年3岁了,吃饭时老是需要追着喂,如果不这样他绝对不吃。但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却判若两人,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自己吃,还吃的贼快。

当妈妈觉察到这一陋习时,不再像以前一样追着喂,生怕孩子吃不饱,而是告诉孩子吃饭的时间,过时不候。果然试验没多久,效果显著。

类似的还有收拾玩具、物品摆放等规则。

孩子爱抢玩具?抓住这个敏感期,让他懂规矩、明事理

比如,时间规则。

很多父母会遇到一个问题:孩子很爱看动画片/IPAD,每天沉迷其中,成了一个小小电视迷。

有些父母会给孩子限定时间,有些会限制次数,无论哪一种,都是让孩子学会遵守时间规则。

不仅如此,时间规则还包括上课不要迟到、约定时间要遵守等。

比如,物权规则。

生活中最常看见的,就是孩子们争抢玩具的场景。

两个小朋友,一个玩具,你争我抢不罢休。如果让孩子学会物品的归属权,学会公平,学会交易时互惠。

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当孩子开始懂得规则,意味着边界意识开始发展,你给孩子的规则和界限感越明确,孩子越懂得分寸。因为从父母那儿得知,无理取闹是行不通的。

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的,这一刻没人教他怎么做是正确的,别指望以后他能够自己悟出来。


3

幼儿教育家孙瑞雪老师说,在一个文明、平等的环境中,如果想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就必须有这些规则来保证。

只有当孩子了解规则,才能知道做事的底线在哪里,进而在成长中,渐渐学会如何生活。

  • 平时,多给孩子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

在《他乡的童年》日本篇中,让我们看到了藤幼儿园独特的设计和教育方式。

幼儿园的门,看起来似乎是坏的,总也不能顺利关严,每次需要再次回来关一下,才能关好。

孩子爱抢玩具?抓住这个敏感期,让他懂规矩、明事理

其实这道门是园长故意设计的,当孩子关上门的那一刻,以为关好了,只有这样设计才能让他注意是否真的关好。否则,冬天太冷,门没关好,会影响到别人。

幼儿园的院子里有个水龙头,但园长故意把下面的池子拆掉了。

孩子爱抢玩具?抓住这个敏感期,让他懂规矩、明事理

如果孩子把水开得太大,落到地上,就会把鞋溅湿。这样可以提醒他,用完早些关掉,节约用水。

园长看似无心的设计,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一些社会规则。

孩子的规则意识有时不用刻意教,把他带入社会环境中,接触到的大多事物都接触到规则,比如,红绿灯,打招呼等,孩子自会观察和学习。

  • 还可以用绘本引导孩子

在《大卫上学去》中,让我们认识一下刚进入学校,总也不能好好遵守学校规则的大卫。

孩子爱抢玩具?抓住这个敏感期,让他懂规矩、明事理

“大卫,你迟到了。”

“大卫,回去坐好。”

“大卫,上课不可以吃口香糖。”

“大卫,手不要乱碰别人。”

孩子爱抢玩具?抓住这个敏感期,让他懂规矩、明事理

甚至和别人打架了,大卫也不承认是自己先动的手,还把食物扔得满地都是。

大卫,像极了很多刚入园的孩子。什么规则也不懂,什么也不会,一切都需要学习。

家长可以利用与规则有关的绘本,引导孩子学会怎么做是正确的,从而遵守规则。

  • 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一生最重要的老师,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孩子。

在湖北武汉,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在地铁站候车,小朋友把薯片掉落在地上。妈妈立即弯腰捡起,还耐心教导小朋友。

孩子爱抢玩具?抓住这个敏感期,让他懂规矩、明事理

网友评论:这应该就是父母教给孩子最好的一课!

董卿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成为这样的人。

想让孩子有规则意识,父母就要遵守秩序;想让孩子懂礼仪,父母就要尊重长辈,友爱同伴;想让孩子会交往,父母就需要会交友。

家长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孩子的样子;孩子是一个影子,跟随着父母的脚步。

在孩子尚小的年纪,于生活细微处教孩子遵守规则,这会让他一生受益。否则,别等到事情无可挽回,才发现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