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首領獻上傳國玉璽,明朝皇帝:你留著自己用吧


蒙古首領獻上傳國玉璽,明朝皇帝:你留著自己用吧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東京汴梁城(今屬河南開封),掠走徽欽二帝,包括傳國玉璽在內的皇室大量珍寶同時被劫掠,此後,傳國玉璽下落不明。

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消失了近七十年的傳國玉璽忽然出現在大都(北京)的集市上,有人公然叫賣。

丞相伯顏聞知消息,立即命人將玉璽買了回來。

伯顏曾將收集到的歷朝印璽全部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作私人印章,有學者懷疑,傳國玉璽極有可能被伯顏給毀掉了,但是卻沒有史料可以證實,是伯顏毀掉了傳國玉璽。

明朝時期,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聲稱自己得到了傳國玉璽。

也先,生年不詳,全名為綽羅斯•也先,其父親綽羅斯•脫歡統一了漠北東部地區,成為瓦剌部首領。

明正統四年(1439年),也先繼承了瓦剌部首領之位,一度嚮明廷朝貢,受封敬順王,同時被蒙古帝國大汗脫脫不花封為太師。

也先統治瓦剌部時期,一度征服了女真部族,勢力達到了朝鮮半島北部。

部落逐步強盛,也先開始目無朝廷,以明廷拒絕貿易為由,開始大舉南侵。

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戰,瓦剌軍大敗明軍,俘虜了明英宗,因圍攻不下,只好釋放了明英宗。

景泰四年(1453年)八月,也先擊敗大汗脫脫不花,僭稱“大元田盛大可汗”,以其子為太師,改元“添元”。

《萬曆野獲編》記載:也先派遣使者嚮明廷貢馬時,自稱“大元田盛大可汗”,其中的“田盛”意思是“天聖”,因為漢語沒整明白,所以稱號弄得不倫不類,貽笑大方。

也先給朝廷的奏疏中狂妄地寫道:“往者元朝受天命成為之主,今我已得其位,擁有國土和人民,並得傳國玉璽,敬請遣使修好……”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

以往元朝順應天命,成為夷夏的共主。現在我已經擁有了大汗的地位,擁有土地和人民,而且還得到了代表正統的傳國玉璽,這就是天意啊!敬請大明帝國遣使修好,並向太上皇(明英宗)問好,末尾稱天元元年。

景泰帝召集大臣商議,決定稱呼也先為“瓦剌可汗”,同時設宴款待使者,並給予厚賞。

當時的也先氣焰囂張,雙方“幾同敵國”,所以沒有提及奉送傳國玉璽。

天順元年(1457年),明英宗復位,也先手下的太師孛來、知院阿哈剌派遣使者,表示願意向朝廷進獻傳國玉璽。

明英宗命使者轉達口諭:“爾欲獻傳國寶,此意可嘉,但此寶已失真,即真亦秦始皇所造不祥之物。我朝自有祖宗相傳之寶,亦不用此,其進與否,任從爾便。”

——爾等打算把傳國玉璽獻給朝廷,心意可嘉,但是傳國玉璽目前真假難辨。即便是真的,也屬於秦始皇製造的不祥之物。我朝自有祖宗世代相傳的國寶玉璽,朕也不會使用爾等所謂的傳國玉璽,進獻與否,你們隨意吧!

也先與手下的心拔涼拔涼,此後不再拿傳國玉璽說事兒了。

早在永樂皇帝在位時期,就曾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永樂八年(1410年),永樂帝就對瓦剌首領、北元太師阿魯臺說過:“爾言元氏子孫已絕……”

——你說元朝皇室後裔已經絕嗣,瓦剌倘若沒有誠心歸附,是不會進獻傳國玉璽的。傳國玉璽有什麼啊?想當年堯、舜、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這些君主在位的時候,根本沒有傳國玉璽,不是一樣統治天下嗎?如果說傳國玉璽果真是寶物,大元朝應該萬世永存啊,咋就衰敗成今天這個樣子了呢?

宣德九年(1434年),瓦剌部順寧王脫歡弒殺阿魯臺,得到了傳國玉璽,派遣使者進獻給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傳口諭給順寧王脫歡:“王克紹先志,遣人進馬……”

你順寧王遣使貢獻馬匹,朕看到了你的誠意,你進獻傳國玉璽,朕也明白你的意思,然而國家是否萬世永存,跟傳國玉璽沒一毛錢關係,既然你順寧王得到了,你就留著自己用吧!

明朝幾代皇帝對待傳國玉璽一事不溫不火,態度出奇地一致,足可見明代皇帝的血管裡,都流淌著先祖朱元璋無比強大、堅不可摧的自信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