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蘇聯航空工業代表,米格戰鬥機為什麼絕少出現在衛國戰爭中?

作為蘇聯航空工業代表,米格戰鬥機為什麼絕少出現在衛國戰爭中?

米格-15戰鬥機。

提起米格戰鬥機,這個詞在今天已經顯得默默無聞了。但是要是換個時間段,比如說冷戰時期,米格戰鬥機可謂是鼎鼎大名,要遠遠超過當今如日中天的蘇霍伊戰鬥機。不過很多人會注意到,米格戰鬥機的崛起其實只能追溯到朝鮮戰爭裡的米格15。而在此之前,比如說在蘇聯1941-1945的衛國戰爭期間,則很少能聽到米格戰鬥機的名字。相比之下,雅克、拉沃契金戰鬥機在整個戰爭期間可謂是功勳卓著;甚至蘇霍伊也有一款蘇2攻擊機量產並參加了戰鬥。那麼,作為蘇聯航空工業的傑出代表—米格戰鬥機在衛國戰爭時期的哪裡去了?

作為蘇聯航空工業代表,米格戰鬥機為什麼絕少出現在衛國戰爭中?

米格-1戰鬥機。

有人會說,那可能是米格設計局在當時還沒有成立?但是相關資料顯示,這種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為米格設計局成立很早,在1939年2月就成立了。略晚於拉沃契金設計局,和雅克列夫設計局、蘇霍伊設計局成立於同一時期。實際上,米格設計局成立後不久,具體地說是成立後三個月就拿出了自己的產品。這就是米格1戰鬥機的前身伊-200戰鬥機。不過作為米格設計局的第一款產品,雖然米格1以高空高速著稱,外形上也符合當時的潮流。但是實際上它的問題很多,並不是一款合格的戰鬥機。所以它的產量也很有限,只有103架。

作為蘇聯航空工業代表,米格戰鬥機為什麼絕少出現在衛國戰爭中?

米格-3戰鬥機。

針對米格-1出現的問題,米格設計局很快就進行了改進,這就是後來出現的米格-3戰鬥機。和米格1戰鬥機相比,米格-3加大了航程,採用了新型的螺旋槳和瞄準具。到蘇德戰爭爆發前,米格-1/3戰鬥機約佔蘇聯空軍新型戰鬥機總數的89.9%,共計1020架,可以這麼說,當時米格戰鬥機幾乎就是蘇聯空軍新型戰鬥機的代名詞,後來鼎鼎大名的拉式和雅克戰鬥機遠遠不能與之相提並論。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認為,從當時蘇聯航空工業部門的安排來看,米高揚的米格設計局無疑是波利卡波夫的接班人。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來確實是米高揚才華橫溢,二來另一個米高揚當時的影響力也很引人遐想。

作為蘇聯航空工業代表,米格戰鬥機為什麼絕少出現在衛國戰爭中?

雅克-1戰鬥機。

但是,蘇德戰爭爆發以後,米格-1/3戰鬥機的表現很快就令人大失所望。當然,客觀的說米格-1/3戰鬥機性能在當時來說還算可以,尤其是其高空高速方面的表現很是搶眼。然而,當時大部分空戰都發生在1000-4000米的高度,米格-1/3戰鬥機的優勢根本無從發揮。而在通常的空戰高度,米格-1/3戰鬥機不但遠遠比不上德國的ME-109E/F,也比自己的雅克-1和拉-3戰鬥機落後很多。所以雅克和拉式戰鬥機很快就在取代了米格-1/3戰鬥機的位置,後者也在1941年12月徹底停產。此後,米格設計局在戰爭中研製的一系列型號都沒有得到量產,一直等到噴氣時代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