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生產栽培技術,從播種到採收詳細管理,高產不是夢

一、姜的生物學特性


1、姜屬於姜科姜屬,供食用的部分為其根狀莖。姜的根系不發達,一般每個姜塊只能生7-9條肉質根和少量鬚根,入土淺,對肥水的吸收能力弱,根系分佈在土壤0-30釐米處,深度超過30釐米的根無吸收能力。

2、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姜喜溫但怕高溫,不耐霜凍,5℃以下易受凍害,15-16℃以上開始萌發,生長適溫在20-23℃,26℃以上生長受阻,超過35℃時可造成死亡,晝夜溫差在12-15℃時塊莖膨大最快。

(2)光照:姜喜陰涼,不耐強光,光照強度在3-5萬勒克斯,幼苗期間需中等光照,否則易傷苗,發芽及莖塊膨大需在黑暗環境中進行。

(3)水分:姜的根系淺,吸收能力弱,對水分要求嚴格。前期苗小,吸收水分較少,溼度大,不利於提高地溫,易造成姜種腐爛。地面乾旱,地表溫度過高易造成傷苗,生產上以小水勤澆,不幹地表為準。後期,地上苗生長過旺需水量大,應每隔7-10天澆水一次。

(4)土壤: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無論沙壤土,壤土,粘土均可種植,姜適宜生長的土壤PH值為5.5-7 。

(5)肥料:姜的根吸收能力弱,生產上主要收穫姜塊,因此,姜塊膨大期的施肥量對產量影響較大。對肥的吸收量為:評價每生產1000公斤姜塊需氮4.44公斤,五氧化二磷1.29公斤,氧化鉀9.64公斤,鈣1.30公斤,鎂1.36公斤。前期需要氮量較大,後期需要鉀量較大。除此之外,還需要較大量的硼、鋅、鈣肥。

大姜生產栽培技術,從播種到採收詳細管理,高產不是夢

姜的根吸收能力弱

二 催芽

栽培時間及催芽

(1)曬種:露天地膜栽培可於4月上中旬(萊州市一般在清明後)播種,(4米)小拱棚栽培可於3月底4月初進行播種,(8米、12米)大拱棚栽培可在3月20日前後播種。中午氣溫15℃以上時(二月下旬)即可從儲存窖中取出姜種晾曬。注意:時間要掌握在晴天的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溫度較高的時段內,早上拿出去晾曬,晚上收起來堆放在室內,連曬2-3天,將姜塊表皮溼度曬乾為止。在晾曬過程中可結合噴施20%噻菌銅300倍液消毒。  

(2)困姜:結合曬姜進行,每天晾曬完畢將姜種堆放困種。

(3)選種:上炕催芽前進行,選擇姜塊肥大、色澤鮮豔、皮色光亮、質地硬,不軟化、無病蟲的姜塊做種姜,將選好的姜進行掰分,掰開後的姜塊以75克左右為宜(500克重的姜塊掰6、7塊左右)。

(4)催芽:應因地制宜,北方主要放在火炕上催芽,或保溫箱催芽。現在火炕上鋪墊10釐米左右麥草並壓平,然後鋪放姜種,鋪放姜種高度以60釐米為宜,上覆草氈或棉氈密封保溫避光。溫度保持在20-23℃,經25-35天,當姜芽在0.5-1釐米時(胖而壯,僅見根突起為宜)即可播種。

(5)分芽:將姜芽按大小分開,一般情況下按0.5釐米以下,0.5-1.5釐米,1.5釐米以上分級,已長出超過2釐米幼根的儘量不作種用(試驗表明:0.5-1.5釐米的姜芽種植後產量1000公斤的話,0.5釐米以下的芽能產700公斤,已長出2釐米以上幼根的芽只能產300公斤)。按姜芽大小分播。

大姜生產栽培技術,從播種到採收詳細管理,高產不是夢

大姜催芽

三、播 種

(1)整地施肥: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清除田園植株殘體,帶出田外集中處理,以壓低病(蟲)源基數。年前使用機械深翻,深度在25釐米以上。第二年3月上旬耙實,達到深、平、細、淨、實,並按行距65-70釐米、深度15釐米開溝。

(2)基肥施用: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整地前每畝撒有機肥2500-5000公斤作基肥。開溝後每畝施生物有機肥80公斤(氮、磷、鉀25%以上,有機質25%以上)、有機鈣肥50公斤、硼肥1公斤、鋅肥2公斤,順溝撒施,劃鋤混勻代播。

(3)播種:將開好姜溝的地塊灌透水,待水滲下後按株距22-25釐米播種,播種時姜芽朝上,姜種西南向排列(與行向成45°角),播後覆土2-3釐米。乾旱年份播後再次澆水。

(4)噴施除草劑:每畝地選擇33%施田補(二甲戊樂靈)乳油100-125毫升兌水50-75公斤均勻噴霧。

(5)覆膜:如使用地膜,一定將地膜與土壤貼緊,不留空隙,以防出苗時:“烤苗”,如使用小拱棚,應及時扣棚以利提高地溫。

(6)苗前管理:主要是溫度和水的管理。大姜出牙前應以提高地溫為主,少澆水或不澆水,地表乾燥時應澆小水,下午澆水最好。

大姜生產栽培技術,從播種到採收詳細管理,高產不是夢

播 種

四、苗期管理   

(1)及時破膜放苗:使用地膜或小拱棚時,如發現姜芽出土應及時破膜放苗,以防溫度過高而“烤苗”,此時如地表乾旱,應及時澆小水降溫。  

(2)防治地老虎、薊馬:結合除草、中耕劃鋤保墒,以提高溫。  

(3)遮陰:適宜採用寬80釐米黑色遮陰網遮陰,東西行用木棍支撐遮南部,南北行遮西部。避免使用玉米秸稈做姜草,以減少玉米螟的危害。

五、大田管理

大姜“三馬叉”時進入生長旺期,是大姜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生產上,管理也進入重點。

(1) 撤膜、撤蔭:當氣溫保持在18攝氏度以上時將地膜或棚膜撤掉;當大姜自身能遮陰時將遮陰網撤掉。

(2) 澆水:大姜進入生長旺盛期需水量增加,這時應7-9天澆水一次,保持地表溼潤。同時,澆水也能起到降溫的作用。此時澆水應避開中午高溫時,最好在早晚進行。下雨時注意排水。

(3) 追肥:大姜根系屬肉質根,吸收肥的能力弱,需少施勤施。一般按如下規律施肥:(或者按照推薦的施肥方案選擇使用)  

第一次:三叉期前。結合澆水每畝地衝施增產型黃腐酸鹽、落地豐收,補充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

第二次:三杈期。結合澆水每畝地衝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或尿素20斤,提苗促根。

第三次:第二次施肥後25天左右。結合澆水每畝地衝施腐植酸水溶肥料,或尿素20斤,培育壯苗。

第四次:立秋前25天左右。結合小培每畝地追施腐植酸水溶肥料,利於莖塊膨大。

第五次:立秋前後。結合培土每畝地追施腐植酸水溶肥料,或有機生物肥50公斤(N、P、K25%以上,有機質25%以上)、50%硫酸鉀20公斤。

第六次:培土後30天左右。每畝地衝施腐植酸水溶肥料,或高氮高鉀複合肥30公斤。在根莖膨大期每畝地噴施高濃度清液肥料,隔7天一次,連噴三次,促使莖塊膨大。

(4) 培土:大姜莖塊膨大最佳深度在地表以下8-10釐米處,過深或過淺都不利於姜塊生長,所以,根據大姜生長特點應不時進行培土,始終使姜塊保持在8-10釐米土中;立秋時進入晝夜溫差較大的季節,應及時進行培土,一般情況下,立秋前10天小培一次,立秋深培一次,立秋後找培一次。一定要培好,培嚴,不露姜塊。

(5) 病蟲害防治:這一時期是病蟲害發生嚴重時期,應注意防控。生薑莖基腐病可以用奧力克青枯立克150-200ml+大蒜油15ml+有機硅兌水30斤噴霧、灌根

大姜生產栽培技術,從播種到採收詳細管理,高產不是夢

大田管理

六、收穫與貯藏

(1) 收穫:大姜不耐寒,山東地區在10月下旬初霜到來之前收穫。收穫前3-5天要澆透水,使土壤溼潤以利收刨。收穫時,自莖杆基部將地上部莖杆剪除,不需晾曬即可收貯,種姜另收單儲。

(2) 貯藏:大姜收穫後不需要晾曬,不過夜,隨時放入地窖、恆溫庫內貯藏,貯藏溫度在13-15℃,相對溼度應保持在65%左右,大姜應在恆溫下貯藏,“冬天不涼,夏天不熱”,貯藏前將病、傷、蟲害姜塊剔出,大小分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