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明知是坑还得跳的阳谋?

有花向太阳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阳谋是针对阴谋而言,古时候的人一般都使用阴谋,因为这样的算计让敌人措手不及,但是有一些高手却会使用阳谋,让敌人明知是坑,还是得跳。

空城计

空城计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阳谋,尽管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演义出来的故事,但是历史上也确实是有空城计案例。

空城计,总的来说就大开城门,让敌人怀疑有埋伏,这样看来,这个计谋应该属于阴谋范畴,但是实际呢?

据我所知,这个“空城计”是一个极容易被识破的计谋,以诸葛亮空城计为例,我来和大家说一下空城计为什么是阳谋。

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最后主动选择“被骗”,诸葛亮摆下这么一出,意思不是想瞒过司马懿,其实是在说,来杀我啊,司马懿小可爱。这是一种明知道不敢杀他,诸葛亮得了便宜卖乖的表现,也是给司马懿一个撤兵的台阶。

诸葛亮认为司马懿并不敢杀他,所以用阳谋摆下空城计,理由如下:

第一、司马懿在曹魏集团的位置之所以得到了提升,正是因为有诸葛亮的存在,让曹魏集团不得不依赖司马懿抵挡诸葛亮,所以诸葛亮的存在是司马懿掌握兵权的根本原因,如果司马懿杀了诸葛亮,他也会随即失去手中兵权。

第二、司马懿在大军面前,如果放过诸葛亮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否则就要有通敌的嫌疑,一样是死罪。诸葛亮摆下空城计,正是给司马懿这个借口,司马懿明知道诸葛亮是在欺负他,也不得不“上当”,假装被诸葛亮的计谋给骗了。可能司马懿身边的武将都莫名其妙,不理解司马懿的真实想法,他们或许认为自己有一百种破了这种空城计的办法,而司马懿可能只是蠢,其实真正蠢的人是谁还不一定呢。

鸿门宴

鸿门宴也是一个阳谋,当时刘邦由于表现心切,首先进入了咸阳,这下捅了马蜂窝了,遭到了项羽的忌恨。

刘邦进入咸阳,军机严肃,不贪恋钱财和女色,范增非常在意,觉得此人必须杀了,否则后患无穷,于是项羽方面, 摆下了这个阳谋鸿门宴,刘邦军队在霸上,本来刘邦以为这样就可以得到天下,后来由张良的劝说,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的幼稚,于是项羽的鸿门宴是他道歉的最好机会,同时也是以身犯险,性命有危。

即便知道项羽和范增对自己没按好心,但是刘邦还是必须得送上门去,否则他就要成为“反贼”,被诸侯们一起讨伐。

为了心中的大志向,刘邦面对这样一个大坑,他无奈的只能选择跳进去。在鸿门宴上,多次差点被杀,都被他的机智躲过去了。

最危险的一次,当数范增让项庄舞剑,趁机刺杀刘邦,好在项伯及时帮忙,这才挽救了刘邦。

最后,在不怕死的樊哙出面后,几句豪言就唬住了项羽,让刘邦有机会借着尿遁成功逃走了,这才躲开了这次阳谋的算计。

这里体现了项羽的刚愎自用,也体现了范增的超高智谋,刘邦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围魏救赵

这个典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也是孙膑的超高军事谋略的代表作。

当时魏国大将庞涓带大军围困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危在旦夕,求救于齐国,齐国派出齐国的最强cp,田忌和孙膑。

田忌要带兵直取赵国魏军,孙膑却说不必,咱们去围魏国首都大梁,田忌一听,恍然大悟。

庞涓正要拿下赵国首都的时候,突然收到魏国君主的召回消息,才知道孙膑围了大梁,如果他一意孤行继续攻打邯郸,虽然可以攻破赵国,但是自己的首都势必也会失去,这是一个明摆着的阳谋,可惜庞涓别无选择,他只能往了跳,急忙的撤军回援大梁。

庞涓回救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快速回援,但是会有中埋伏的危险;一个是缓慢回援,这样虽然大军安全,但是首都不安全。

庞涓最后只能选择弃车保帅的快速回援,另孙膑和田忌不敢贸然进攻大梁,但是这样一来,庞涓的大军就中了孙膑的埋伏。不得不说,孙膑的计谋真的是高啊!



野史日记


”西安事变“可以称得上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给蒋介石集团挖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大坑,但绝对是阳谋。当时,毛泽东带着只有三万来人的红军将士,饥寒交迫的入驻到了延安,西北黄土高原本来就是一个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红军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再加之蒋介石新一轮几十万人马的围剿政策,红军的生存真可谓是命悬一线…。危机关头“西安事变”爆发了,毛泽东充分的抓住了这个一线生机,苦口婆心的说服了自己的同僚,派出周恩来去说服蒋介石抗日,并许诺共产党人愿意接受蒋委员长的抗日领导,把长江以后的红军改为受蒋委员长领导的八路军,把长江以南的红军改为“新四军”,蒋介石在惊魂未定的状态下欣喜的接受了毛泽东的阳谋主张,对外宣布抗战开始了。并且命令国民政府给毛泽东的八路军新四军补充相当的军需用品。正是这一阳谋,共产党的军队得以生存得以强大!才有了抗日战争胜利时共产党的军队由原来的几万人发展壮大成二百万人的强大力量,才有了后面的和蒋介石号称八百万军队对抗的解放战争。如果不是毛泽东的睿智,强迫性的让红军将士忍辱负重,咬牙含泪换”青天白日”军装,就不会有后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天翻地覆。


全明乐


史上明知是坑,还要往下跳的阳谋,非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莫属。

上世纪45年,二战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中国人民举国上下同仇敌忾,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这普天同庆抗日战争胜利之时,蒋介石以反动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欲挑战第二次国内战争,并阴谋邀请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想将发动战争的责任扣在毛主席和共产党人的身上,从而制造发动内战的假口,将毛主席和共产党军队置于死地。

毛主席和党中央高瞻远瞩,权衡利弊,明知是鸿门宴,毛主席以伟人大无畏无惧的精神,莫英雄气慨和胆魄,识破蒋介石的阴谋诡计,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赴重庆谈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举击破了蒋介石的阴谋诡计,为全国解放埋下了伏笔。

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和党领导人带领解放军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一举摧毁了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伊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毛主席和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搞建设。5O年朝鲜战争暴发,战火燃烧至中国边境,襁褓中的共和国面临着艰难选择,要搞建设,还是决战于境外,支援朝鲜,保卫国家安全。

毛主席和党中央明白唇寒齿亡的危机,审时度势,排除一切干扰。毛主席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北京,调兵遣将,毅然派彭德怀元帅统领志愿军大军赴朝参战,用低劣的武器装备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十六国联合国军队,从而奠定了中国的强国地位,奠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钢铁军队,奠定了中国七十年和平发展的局面。

综上所述,毛主席就是明知有坑,还要跳的阳谋家,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是具有远见和正确的,是战无不胜的法宝。


用户1495609362175


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阳谋,应该是毛主席在解放战争中的一系列策略。

毛主席的一系列政策,其实在重庆谈判后不久就写成了一首诗: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尔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这几句时,把解放战争前夕的形势分析的十分透彻。

第一句“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尔民”应该这样理解:

共产党给老百姓分田分地,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是国家的主人;而国民党总是认为老百姓都是刁民,无法无天。

第二句“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应该这样理解:

重庆最大的问题是,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成了贪官污吏;而延安的大粪,也被当做资源利用起来。

第三四句“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应该这样理解:

共产党的炸桥挖路,夺地争城以及造成遍地哀鸿的行为,不过是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团结的新中国。

解放战争中诸多政策中,最有杀伤力的,当属“耕者有其田”。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不发达农业国,要想振兴农村,发展农业,就必须解放农民。毛主席在广大解放区发布了《五四指示》《土地法大纲》,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得到土地的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巩固解放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让解放军的军事斗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1946 年的8 月、9 月、10 月三个月,全解放区就有30 万名翻身农民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区发动了500万民工支援前线。整个解放战争中,一个山东省就有58万人参军入伍。

在前线的战场上,解放军常常采取攻心战,向对面的国军喊话“二狗子,我是三胖子,你们家分了十亩地,赶快带着国军兄弟们过来吧!”然后国军成建制的投诚、起义。所谓的“国军不愿意打内战”,不是国军军官爱国意识有多强,而是国军士兵得到土地,得到家中书信,无心内战,想回家种地。

毛主席一开始就亮出了“土地改革”的底牌,蒋介石只能坐视丢失大陆

土地革命几乎瓦解了国统区的全部军心和民心,蒋介石也准备搞土改时,遭到了国民党的“还乡团”的坚决反对,只好作罢。蒋介石坐视丢失整个大陆的3年解放战争中,别说分田分地,连二五减租都做不到。

败退台湾后,蒋终于能进行土改,实施了“三七五减租”,最后才稳住了阵脚。


历史知事


在淮海战役,国军黄维的12兵团被中原野战军围困在双堆集,12兵团副司令胡琏中将从上海被蒋校长召回,空降至重围之中。胡琏在明知凶多吉少的情况下,只能硬着头皮跳进“坑中”。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受命前来参战的国军黄维第12兵团行至宿县双堆集地区时,被我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团团围住,陷入绝境。

蒋校长闻讯大为紧张,连忙查问状况,在发现他的得意学生12兵团副司令胡琏不在在前线后,马上就把因竞争12兵团司令失败而赌气称病的他,从上海召至南京,校长的用意不说自明。


胡琏是将星闪耀的黄埔4期出身,同学中林彪、张灵甫、王耀武、赵尚志、毛人凤等名将云集。胡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有上佳表现。在与我军的数次交手中,互有胜负,甚至在南麻、沙土集等战役中让粟裕都吃亏不小。

胡琏到南京后,蒋校长与他探讨12兵团如何解围。对形势认识非常清楚的胡琏当然知道12兵团的处境,但他明白校长的意思,当即表示愿意飞赴双堆集,协助黄维指挥作战。这令达到目的的校长十分满意,他送给胡琏8个字“固守下去,苦斗必生”,并亲自安排飞机送胡琏飞往双堆集。

黄埔一期生黄维是个正直而略显迂腐的人,这个12兵团司令,他本无意为之,原想安安稳稳的教学,却硬被赶鸭子上架,这和胡琏的想法正好相反,一个有意有心栽花,一个无心插柳。


自知凶多吉少的黄维颇有义气,力劝胡琏飞回南京,认为41岁的他还年轻,没必要和自己一起战死沙场,而且胡琏话着,还可以料理12兵团十余万官兵的后事。

但胡琏不为所动,虽然又两次飞回南京去请示报告求援,但最后还是都飞了回来,留在了双堆集。胡琏的到来虽也为12兵团带来了些许生机,但大势所趋之下,任何人的力量都不过是轻如鸿毛。

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12兵团兵败如山,胡琏在与黄维互相讲好“谁逃出去,谁负责照顾两家的家属,同时负责一切善后”的约定后,乘坐着坦克突围,各自逃命。黄维很快就成了俘虏大军中的一员。


国军20军奉命前往救援12兵团,当走到一座大桥时,发现有个人赶着一辆牛车,慢慢腾腾的走近,见到20军的官兵,对他们说“部队搞光了,你们不要去了”。赶牛车的这个人赫然就是12兵团的副司令胡琏。

胡琏的诡滑与运气,在双方阵营中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他几次在就要灭亡的电光石火之时,有每每有如神助般的毫发无损,全身而退。

在南麻战役,在即将城破灭亡之际,他却召集众将上香祷告,而老天竟真的下了7天大雨为他解了围。淮海战役他成为仅有的几个的漏网之鱼,赶着牛车也能冲出包围圈,真是让人费解。后来我军炮击金门,防卫司令部的三位副司令2死1重伤,而司令胡琏却仅受轻伤,又神奇地逃过了一劫。

在金门战役中,正是胡琏率军赶到,才让我军功亏一篑,饮恨至今。

胡琏在双方阵营中也算是个杰出的战将,其忠勇的个性也颇有侠义,虽然他明知是“坑”,但还是义无反顾的跳了下去。但最终却也凭着自己的运气,竟然又爬了上来,也不愧是个难得军事人才。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微点


看到这个题,我脑海里一下子想到了小岗村那十八个签订生死状的农民。

安徽省凤阳县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家,但这里却很穷,经过建国初曲折的建设之路,凤阳县的贫困现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变。在“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社会生产力得不到解放,农民生产积极性很低,粮食危机严重。到了1978年冬季,凤阳县小岗村的村民生活日益艰难,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位农民私自决定实行分田到户,用当时人的话说,这可是要砍头的罪行。但十八个人敢为天下先,冒着被批斗的风险硬是决定闯一闯,为了承担风险,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写下了一份大包干的契约,他们签字画押,按下了自己的手印——有事一起扛。

这就是明知是一个坑,搞不好要被抓进去甚至开公判大会批斗,他们也是坚决要跳进去,没想到他们开出了一片新天地,实行大包干的第一年就实现了大丰收,不仅粮食自给自足了,还有了余粮。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我国基本的农业经营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这样诞生了。

让我们记住这敢为天下先的十八位英雄:

关延珠、严立富、严立华、严立坤、严金昌、严家芝、严学昌、严立学、严俊昌、严美昌、严宏昌、严付昌、严家其、严国品、关友生、关友章、关友江、韩国云。

我是文史工作坊,谢谢关注,欢迎交流文史知识。


文史工作坊


1948年2月24日,西北野战军第三、第六纵队包围并开始攻击延安东南方向的宜川城,这是一座位于黄河中游壶口瀑布之滨的小城,但却是是陕东地区战略要地和关中屏障,更是与山西之间的交通要点。彭总在战斗打响前特别电告三纵司令员许光达和六纵司令员罗元发:“攻城要猛,但攻而不克,以逼敌呼救求援”,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围城打援战法。

(抗战时期的许光达将军)

彭总制定的宜川战役作战计划的要旨是:先以一部兵力围攻宜川,调动黄陵、洛川之敌来援,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先歼援敌,然后再夺城。果然,宜川守敌只有整编第76师之整24旅的两个团兵力,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不到三天外围阵地太子山、七郎山等相继失守,该旅全部被压缩到城区负隅顽抗。

敌少将旅长张汉初认定西北野战军是要一口吃掉他的部队,因此不停重复做的只有一件事:一封接一封发报求援,每一封都标明十万火急。雪花般的求援电终于让胡宗南沉不住气了,下令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迅即增援,而这个时候,黄埔一期的刘戡正在西安欢度春节,同他一起黑皮的还有部下整27师师长王应尊和整90师师长严明。

(彭总指挥战斗)

自从侵入陕北以来,刘戡就成为胡军系统中最苦逼的将领,他的整29军作为胡宗南掌握的机动部队,一直扮演着“救火队员”的角色,一年来不停地救蟠龙、救榆林、救清涧,总之无论何时何地哪个部队被围,他都得带兵救援。而这一次救援宜川,刘戡却是特别的不情愿,原因很简单,他非常清楚这是个坑,决计不能跳进去。

刘戡与西北野战军打了一年多的交道,对解放军的战法颇有了解,深知彭总麾下已有五个野战纵队75000余人,攻击宜川两个团的蒋军需要多少兵力,用脚趾头都可以计算出来,那么主力在哪呢?说不定就在增援路上的某个地方张网以待,等着整编29军钻进去。因此刘戡思来想去,决定采取“拖”的办法,即以缓慢的行军速度,避免为救援宜川而葬送掉自己的部队。

(黄埔一期刘戡)

1948年2月25日,刘戡率领两个整编师(实际兵力只有四个整编旅十个步兵团)20000余人,磨磨蹭蹭开出洛川城,沿着洛宜公路向宜川进发。第二天上午,整27师侦察报告,在水乡东北方向20公里左右发现大量解放军,刘戡命令王应尊派出搜索营一探虚实,结果分分钟伤亡过半,但总算摸清了对手的番号: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

其实到这个时候,猪都知道西野是要围点打援了,何况是身经百战的刘戡,他立刻命令部队停止前进,26日晚给西安绥署发出火急电文,要求首先占领公路一侧的制高点观亭,击破西野打援部队后再相机再翻山接近宜川。这是个进退有据的方案,既可以救援宜川的整24旅,又可以保证自身免遭伏击的风险,唯一的缺点是:翻山前往时间较长。

(西安绥署主任胡宗南)

由于迟迟不见胡宗南的复电,刘戡乐得在水乡地区停滞不前,那边宜川的张仁初发疯般继续求援,原因是胡宗南参加舞会一夜未归,这么大的事也没人敢擅自做主。直到27日中午胡宗南回到绥署,同时看到了张仁初和刘戡的电文,随即大怒通知参谋长盛文:“宜川危如累卵,还不快去救,以解决什么阻击部队为由,畏缩不前,贪生怕死,贻误战机,死罪”!

盛文总算在拟电时缓和了些口气,然而措辞仍然严厉:“不准停留,兼程前进”!刘戡一干人接电几近绝望,他对左右说:“彭德怀早就在全面布置了口袋,胡先生这是赶我们朝口袋里钻哪”,王应尊提议再次电告绥署,给胡宗南讲清楚利害关系,刘戡沉默片刻说:“不要了,大不了老子钻口袋为党国捐躯去,不过,我刘戡要是死了,他胡某人离死也不远了”!

(二纵司令员王震将军)

天空此时飘起雪花,刘戡就这样率部踏上了通往黄泉之路,而实际情况是,我西北野战军已经于当天断粮,如果刘戡在水乡附近徘徊超过三天,彭总将不得不下令全军撤出战斗。2月27日的一整夜里,数万名解放军战士是饿着肚子在寒冷的山上埋伏的,忍饥挨冻死等刘戡,简直无法想像指战员们是如何捱过来的。

1948年2月28日下午,刘戡率领的两个整编师全部进入瓦子街附近我军的伏击圈,傍晚时分战斗猝然打响。西北野战军一纵、二纵、四纵和抽兵参战的三纵、六纵,向被围之敌发起总攻。战至次日下午四时,全歼整编第29军军部和两个整编师,同时又消灭了绝望之下放弃宜川逃跑的整24旅,共计毙伤俘敌29400余人,取得了“宜瓦战役”的彻底胜利。

(胡宗南在延安)

敌主要将领除整27师师长王应尊脱逃外,刘戡用手榴弹战场自毙,严明也在乱军中阵亡,胡宗南被气急败坏的蒋某人宣布“撤职留任”,而军委电贺彭总称此次战役为西北战场“第一大捷”。

这个“阳谋”成功实施的后果是:由于关中门户大开,蒋军不得不抽调晋南和豫西的部队填防关中,从而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临汾被围和洛阳失守,成为我军在西北战场上上影响非常之大的一次精彩战例。

(彭总在作战室)


度度狼gg


阳谋是相对于阴谋而言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明明是个坑,谁都知道,谁都看的见,但还必须要跳进去。这就是非常让人头疼的一个问题。

那么,历史上,到底有那些著名的阳谋呢,我在这里举出几个比较有名的例子。按照常规,排名依然按照时间顺序。

第一,冯亭的献上党之谋

这个真的是一个赤裸裸的阳谋,在三家分晋的时候,韩国势力最弱,所以,分到的领土并不多。

但他有一块飞地,也就是上党,这块地方被韩国控制,就等于说在魏国和赵国之间,插上了一根钉子,这跟钉子,保证了韩国虽然领土不多,但拥有了很好的一个战略要地,所以,对于这个结果,韩国还是非常满意的。

但随着战国争雄的展开,尤其是秦国大出于天下,韩国和魏国都被强悍的秦军打成了废柴,秦军利用魏国韩国的领土,当成进攻赵国的跳板,而韩魏几乎要被灭国,根本没有反对的资本。

迫于秦国的压力,韩国决定,割让上党天险,并且送给秦国,让自己的国家苟延残喘,同时坑一下队友。

但意外情况还是发生了,韩国的上党守将冯亭,是一个坚定的反抗派,他知道秦国的阴谋,也知道,以自己的实力,不可能保住上党。

因此,他没有选择投降秦国,也没有选择为韩国坚守每一寸土地,而是把上党,献给了赵国。

这一招让韩国、秦国,甚至是赵国都意想不到。谁都知道,冯亭为什么要这么做,韩国不敢说,秦国只能气的骂娘。

而赵国最是尴尬,得了上党之地,就意味着和秦国要硬碰硬的干上一仗,但要是不接受,赵国就无险可守,于是,明知道这是一个祸水,也要把这祸水引到自己的国家,明知是个坑,还必须要跳进去。

于是,在冯亭献出上党之后,秦赵那层窗户纸被彻底捅破。于是,两国开始大打出手,而争夺的焦点,就是上党之地。

第二,赵充国平定羌乱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阳谋之战。对于羌部落,可能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但在历史上,这个部落对汉王朝造成的破坏力,不在匈奴之下。

盘锯在河西以及青海一带的羌部落,半农半牧,民风彪悍无比,西汉王朝在占领河西走廊后,羌部落一度臣服汉朝。

但在汉朝中期屡次谋反、攻城略地,一度控制了河西走廊。汉朝屡次派兵围剿,消耗了大量国力。

而到了东汉,因为汉王朝势力退出西域,对河西之地管理也逐渐削弱,河西羌乱困扰东汉百年之久,甚至羌军打到了离洛阳不到二百里的地方。

可见,羌部落的强悍。

面对着这个打不死的小强部落,汉朝相当头疼。于是,想起了已经七十八岁高龄的老将赵充国。赵充国分析了敌我形势,并不打算大举进攻,反而步步为营,开始实行屯田战略。

这是一条很笨,却很有效的阳谋,汉朝将士不断地建造工事、开垦土地、发展经济、积蓄粮草,然后不断的骚扰、进攻、攻击顽固敌人。

眼看着羌军的势力范围被汉王朝一点一点的蚕食,羌部落慢慢的退出河西,失去大量土地,被逼上河源一带。

但赵充国似乎并没有停手的意思,继续有条不紊的屯田,一直把田屯到了青海一带。这种谋略,彻底把羌部落征服了。

强悍的羌部落,只得再次投降,成了汉王朝的附庸。赵充国的这种法子,也成了后世效仿的榜样。

第三、铁铉的心理战术

这场阳谋,实际上是一场相当高明的伦理战和心理战。

靖难之役开始后,燕王朱棣的军队,凭借着强悍的战斗力,连续击溃建文帝的军队,渡过黄河直捣济南,但在这个地方,遇到了一个小强式的对手,名字叫做铁铉。

铁铉非常聪明,极善于用兵,更善于防御,在他精心布置下,济南城如同铁桶一般,任凭朱棣如何进攻,都没有打下来。

束手无策的朱棣,想到了招降,于是他安排人用箭射进城里一封招降信。铁铉平静的读完信,然后平静的回了一封信,让朱棣学周公辅政,不要瞎闹腾。

朱棣碰了一个软钉子,于是撕破脸开始攻城,甚至使用了大炮。眼看着济南城将要陷落,铁铉想到了一条,让朱棣做梦也没想到的主意:他把朱元璋的牌位,立在了城头。

朱棣彻底懵了,他明知道这是一个计谋,明知道只要再进攻一下,济南城就能破了。但偏偏铁铉看透了他的心思,把他老爹的牌位亮了出来。

自己本来就是打着靖难的旗号南下,难不成要把自己老爹的牌位轰碎?眼看着铁铉把朱元璋牌位立在城头,然后有条不紊的修复工事,准备再战,朱棣顿时觉得,自己眼前是个坑,而且还不得不跳进去。

在靖难之役发生的四年间,济南始终没有被攻破,反而逼得朱棣绕道南下,险些被抄了后路,而铁铉的下场也极为凄惨。

可见,铁铉在朱棣心理,留下了多大的阴影面积。

第四、曾国藩的安庆之战

曾国藩是清朝的中兴名臣,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个人打仗,说的好听点,叫做拙战,说的难听点,就是乌龟战术。

他打仗很现实,没有任何奇谋,就是凭借绝对的优势和强大的后勤补给,采取围困战术,一条一条的挖坑道,一座一座的驻土城,一个月不行,围困两个月,两个月不行,围困三个月。

这种打法,所有人都知道,也都能看见,但就是没办法,打打不过,跑跑不了,只能眼睁睁被困死。这种打法,简直恶心死人还不偿命。

安庆之战可以说是这种战法的集中体现,太平天国的名将李秀成和陈玉成,都是天平天国中的天才将领,指挥了无数次胜仗。

但面对曾国藩这种打法,任凭多少奇谋巧计,也无济于事。

安庆城被层层围困,两万多守军,粮食吃完了,杀马充饥,马杀完了,吃老鼠,最后连树皮都剥了下来,谁都知道,曾国藩想要干什么,但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直到最后,将士们全都连站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于是,安庆之战结束,两万守军全军覆没。

这真是一场阳谋,甚至曾国藩除了围困,什么也没有做,但就是这种阳谋,让陈玉成、李秀成这样的天才将领束手无策。虽然笨,却也相当厉害。

历史上,阳谋还有很多,这些明知道是坑,却不得不跳的谋略,现在看来,甚至比阴谋更加厉害,也更加无法破解。


小小嬴政


这个问题可以说非常尴尬。

毕竟在一般人的认知里,明知是坑也要跳,无论怎么看都是典型的智商不足。

但如果是军国大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在这样一个阴谋阳谋满天飞的世界里,一念之差就可能决定亿万人的命运,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让无数人人头落地。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勇往直前的态度就尤为可贵,“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牺牲精神就越发高山仰止。特别是在面对敌人摆出的陷阱时,为更多人幸福而勇敢“入坑”的人,无疑会受到所有人的崇敬,而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伟人”。

而在静夜史看来,虽然伟大的人很多,但中华儿女眼中的“伟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

这个世界上,也许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受到人民的衷心爱戴,更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对手发自内心的尊重。

而领袖在展现自己的雄才大略缔造一个昂首挺立的新中国前,他敢于牺牲,明知不可谓而为之的“入坑”精神,早已为他积累了崇高的威望。

1945年8月15日,日本育人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然而,中国的命运并未因抗战的结束而明确,在所有人都期望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新中国时,在抗战中积累了崇高威望的委员长似乎深知急民意之所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便三次发电报邀请领袖前往重庆进行商谈。

委员长的水平,地球人都知道,除了打仗不行,搞起政治来那是真正的行家里手。在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刻邀请领袖前往委员长老巢,这种司马昭之心就是傻子都皆知。

更可怕的是,这种裹挟了民意的要求,将领袖推到了风口浪尖,不去就是逆潮流而动。

面对这样的“阳谋”,领袖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15日飞抵重庆,令山城为之沸腾,更被各界称之为弥天大勇。

但领袖这诚意并未换来委员长的“回心转意”,解放战争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理论上说,因为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美国和委员长并肩携手没有问题,但领袖的身后,却基本不是斯大林。

早在抗战结束前的1945年8月14日,斯大林就和委员长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委员长承认蒙古独立,条件是斯大林不支持领袖一方。

解放战争爆发后,斯大林虽然也对我方进行援助,但始终和委员长眉来眼去,最典型的就是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斯大林要求领袖接受划江而治的方案,公然制造南北朝。

而且在南京国民政府从南京逃到广州时,苏联大使馆跟随南下,而司徒雷登代表的美国却留了下来。

事实上直到1948年底解放战争形势逐渐明朗时,斯大林才开始加大对领袖的援助,但在蒙古等关乎苏联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斯大林从来不做让步,甚至拿内蒙古独立做威胁。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尤其是苏联三面压迫我国的险恶环境,我国决定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苏联结成同盟。

而斯大林虽第一时间承认了新中国,但后面却干得相当不地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虽然使我国获得了3亿美元的贷款,并得到了苏联专家的支持,但斯大林从来有所保留,而且对蒙古问题不作让步,更可怕的是染指我国新疆等地的权益,比如矿产只能卖给苏联,不能出售给第三国。

然而,相比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得不接受的阳谋,斯大林在朝鲜战争问题上的挖坑,才是真正的机关算尽。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以三八线为界划定势力范围,随后于1948年分别成立了朝鲜和韩国。

此时的朝鲜和韩国都有统一朝鲜半岛的野心,尤其是朝鲜,但金日成深知没有苏联和中国的支持,朝鲜的统一不可能成功。

但领袖在台岛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并未答应金日成的请求,于是金日成找到斯大林,获得了斯大林的默许。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大举进攻韩国,朝鲜战争爆发。虽然战争前期朝鲜军队势如破竹,但很快被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反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斯大林要求金日成向我国求援。

形势异常危急,不仅联合国军逼近三八线,极大地威胁着东北的安全,更可怕的是斯大林以“要求金日成在东北建立流亡政府”为要挟,促使领袖不得不下定决心抗美援朝。

而在我国要求苏联提供空中支援时,斯大林因美军袭击苏联远东军事基地被吓破了胆,不仅空中掩护没了,连先前的武器援助也出尔反尔,30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完全在小米加步枪的极端落后条件下,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而当志愿军第一次战役取得辉煌胜利,让斯大林看到了战争胜利的希望,苏联的援助才姗姗来迟。

虽然从我国根本利益角度来看,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我国的立国之战不可避免,但完全可以到台岛问题解决之后再动手。而斯大林的机关算尽,将新生的共和国拖入异常惨烈的抗美援朝战争,其消耗我国维持其超级大国利益之心昭然若揭。

而领袖为了中华民族能够真正站起来,冒着巨大的风险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自己的骨肉也牺牲在朝鲜战场,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而当中美双方都筋疲力竭,渴望以体面的形式结束战争时,斯大林出于消耗美国力量的考虑,设置了各种障碍阻碍停战的实现。直到1953年4月斯大林去世,中美停战谈判进程才迅速加快,并于7月27日结束战争。

可以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牺牲精神,是领袖的伟大之处,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新唐书》中曾记载过这样一段奇特故事,李渊造反是因李世民用计谋将其逼上造反道路,说是李世民与晋阳宫副宫监裴寂合谋,让裴寂把李世民的父亲李渊灌醉,然后挑选几名姿色宫女“侍寝”李渊。

在隋朝,私通行宫宫女可是死罪,李渊被逼无奈,只能造反,虽说李渊雄才大略,造反念头也有,但无李世民这“临门一脚”的坑,后续结局如何还不一定。

明知是坑也须硬着头皮上的谋

李氏,北周建国时期的贵氏,在建国之初,北周有八名将军,这八名将军还被封为“柱国”,八大世家在当时被誉为“八柱国家”,李氏就是八柱中的其一,特别是李渊的祖父李虎,死后还被追封为“唐公”。

李虎有一子,名唤李昺,这李昺就是后来被逼造反,李渊的父亲,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妹妹,称为独孤氏,所以导语才讲到,李渊后续不因李世民计谋,兴许结果不一定,毕竟,其中涵盖了一层亲戚关系。

李渊作为文帝杨坚的外甥,炀帝杨广的表哥,在隋朝备受信任,因此李渊还袭爵唐公,大业九年六月,杨玄感举兵反隋,杨广派李渊前往讨伐,诏命关陇兵马都受李渊统率,李渊就此建势。

杨广为政时,是一位猜忌心极重的君主,臣子权力过重,他总会百般借口诛杀,哪怕亲戚都不例外,李渊势力膨胀之时,这位君主不止一次想要诛杀李渊。

一翌,召李渊入朝觐见,李渊迟到,杨广还故问李渊的一个外甥说:“你舅舅怎么回事?”外甥答道:“很抱歉,我舅舅生病了。”听闻故病,杨广不仅未关心,还反问:“病了?可得死否?”

李渊惊闻此事大为惶恐,于是故意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以表示自己并无丝毫政治野心,杨广是个聪明人,未必会受此蒙骗,不过杨广最终未真的动手誓除李渊,只是借机将李渊调离京城,并派人监视,因此,大业十三年初李渊任职太原留守。

李渊身任太原手下有两名副留守,分别是虎贲朗将王威、虎牙朗将高君雅,这两人就是杨广派来监视李渊的耳目。

李渊自知留守太原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与好友晋阳宫副监裴寂闲暇聊天时,还了解到杨广在朝中所为,更甚觉需要做长远打算,然而,他这个长远还没来得及打算。

就被次子李世民与裴寂合谋,于一翌宫中饮酒,灌醉之际,安排宫女把李渊“服侍”了,李渊清醒后,大吃一惊,左右无法后,裴寂献策:“既然发生了,与其事发被定死罪,不如造反吧。”

起初李渊并未答应,但李世民嫣能让事情顺其自然,肯定从旁趁机协助,李渊还佯装生气对李世民说:“大逆不道,信不信把你移送官府。”而后又接着说:“虎毒还不食子,我那么疼爱你,怎么会把自己移交,只是,唉,容我再虑一二。”

其实李渊早在调往太原之时就已经预知后事,而且早已另做打算,只不过他老谋深算,不似李世民般急躁,在等时机成熟。

思虑后,恰逢刘武周造反,攻击汾阳宫,李渊召集部下众将商议道:“我当太原留守,汾阳宫在我管辖范围内,现在正遭乱臣贼人攻击,如果我不能将其击退,一定会被怪死罪,然而大规模调兵需要先禀报皇帝,只是,皇帝远在江都,这一来一去恐怕最终落下死罪,各位意见如何?”

众将均说:“为了国家利益,您可以自主决定,不必先请示汇报。”而李渊,要的就是这句“正大光明”,不然岂能顺势齐心,于是李渊招募兵卒,发动平时积累下的暗桩,迅速聚拢万余人。

王威与高君雅一见这等形式即知不好,已经猜到李渊是打算造反,就建议李渊去晋祠祈福,想趁机设下埋伏擒住李渊,哪知李渊早料二人是杨广卧底,先下手为强,还怂恿开阳府司马刘政诬告王威和高君雅谋反。

捉拿两人没几天,刚好突厥兵再次侵扰,李渊遂军中宣布:“有人告发王威、高君雅私通突厥,幸得我早有准备,有防突厥来袭,事已至此,本想留下二人性命,但通敌卖国,不仁不义,该诛。”于是借机杀了两人,后李渊于大业十三年六月祭旗起兵。

从此,开创了后世的盛唐。

文献参考:《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帝王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