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饮食中的“隐形盐”危害健康

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食盐摄入量,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健康常识, 但是很多患者每天做饭时明明控制了食盐的摄入量, 为何血压还是起伏波动呢?近日,市工人医院医务人员提醒市民, 有些家庭炒菜时食盐量控制得很好,但是让菜肴更鲜美,会大量使用酱油或味精等调味品。其实,这些食物里都含有导致血压升高的凶手“钠离子”,所以饮食中的“隐形盐”不容忽视。

“一般人体血液总量为4000毫升,如果吃太多的食盐,血液内的盐分就会升高,为了平衡盐的比例,人体组织里的水分就会渗进血液,导致血液过多而加重心脏负担, 增加对血管壁的冲击, 从而慢慢导致血压升高。”据医务人员介绍,食盐摄入过多,不仅可引起动脉血压升高,还会直接损伤肾和心血管组织,导致心脑血管和肾病的不断恶化。在我国倡导“三减三健”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中,首要的就是“减盐”。科学控制食盐摄入量, 可以维持心脑血管健康、体重稳定,降低慢性病的发生几率。

食盐的主要成分为钠离子和氯离子,传统食盐成分是氯化钠。而其中的“钠离子”扮演着核心角色,并广泛存在于各类天然食物中。应注意的是,食盐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烹调时加入的盐分;另一部分来自食物中本身含有的盐分。很多人重视炒菜时加入的“看得见”的食盐,但往往忽略存在于加工食品中的“隐形盐”,一些吃起来并不咸的食物也可能含相当数量的盐。如果不加控制,这些“看不见的盐”的摄入量非常可观,甚至可能超过“看得见的盐”,结果导致总量大幅度超标。

方便面、挂面、面包、速冻食品等方便食品,以及五香瓜子、话梅、果脯、 薯条等一些零食里也含有较多的“不可见盐”,有些食品吃起来甚至感觉不到盐的特别存在。 这就需要大家特别留心,少吃“藏盐”的加工食品。(特约记者 廖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