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真的是“一言九鼎”吗?这个皇帝说过的话犹如放屁

在古代社会,皇帝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更是没有人敢践踏的。

“君无戏言”这四个字,在中国人的耳边回荡了几千年,对于皇帝,百姓也总有一种莫名的畏惧和崇拜。而皇帝说出来的话,百姓更是深信不疑,那就是金科玉律,是毋庸置疑的。更有甚者,认为:皇帝都是说到做到,只要从皇帝嘴里说出来的,那就一定是最最权威的保证。

皇帝真的是“一言九鼎”吗?这个皇帝说过的话犹如放屁

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个在天子脚下做官的湖南人,他有点小聪明,又想为家乡人民做件好事,就抓住了皇帝说到做到的这一特点。在皇帝每日都要路过的路上,用蜂蜜写了一行字“澧州粮米税收可免”,蜂蜜的香甜很快引来了密密麻麻的蚂蚁,蚂蚁趴在有蜂蜜的地方,就形成了几个黑色的大字。

皇帝在路过时正好看到,觉得奇怪就无意识地把这几个字念了出来。谁知,那个湖南官员立刻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大喊谢主隆恩。皇帝没办法,话都说出去了大家也都听到了只好兑现诺言,最终,免去了澧州的粮米税收。但是,传闻终究是传闻,终归有美化的现象在里面。

那么,像这种皇帝金口一开就一定会兑现的事情,在历史上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呢?

清帝雍正说的话就不可信,他本就个话痨,每日里看的奏折,无论什么内容都要写批注,有的时候,甚至,批注比奏折正文的内容字数还要多。而他说的话,大多都是无心之言,自己过口便忘,还指望他能兑现诺言?不但空口无凭,即使他信誓旦旦的写下了保证书,对着神明发誓,他说的话也别太当真。

皇帝真的是“一言九鼎”吗?这个皇帝说过的话犹如放屁

话说,雍正继位之事来的蹊跷,有人怀疑他继位是名不正言不顺。

这其中,有人认为康熙的圣旨上写的是“传位十四皇子”,但是,雍正在康熙驾崩之时,趁着混乱,偷偷派人把“十”加了两个笔画成了“于”,圣旨的内容就成了“传位于四皇子”。雍正便这么轻而易举地抢掉了亲弟弟的皇位。更有人干脆说,他是弑父而得皇位,圣旨从头到尾都是自己伪造的。

无论何种说法,对他的统治都是极为不利,他登基之前局势不稳定,靠的是隆科多和年羹尧等人才顺利继位。年羹尧对雍正登基功劳之大,连雍正自己都感叹:“年羹尧对我不仅有扶植之恩,还有保江山之功。”在雍正元年,遇上西北叛乱也是年羹尧奉命前去镇压,此后,他一直南征北战为雍正当牛做马。

一次,年羹尧又要出征了,却不知从哪里听了一些传言,不是很愿意出征。

雍正知道年羹尧有情绪后,就对年羹尧发了誓,说:“你又要出征了,我真不知道该如何疼你,才有脸面对着天地神明”、“不但,我要依赖你,嘉奖你,我的子子孙孙和大臣们,还有天下的百姓都会感谢你,如果稍微有异心,就不是我的子孙,就不是我朝的子民。”

皇帝真的是“一言九鼎”吗?这个皇帝说过的话犹如放屁

看看,拿天地神明发了誓,还要拉上所有的老百姓一起发誓。若不是史料记载,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皇帝在向一个臣子表达心意。

年羹尧被雍正信誓旦旦的誓言弄得迷迷糊糊,以为皇帝是真心喜爱他,仗着自己年轻,劳苦功高,越发不把其他的大臣放在眼里。殊不知,那些大臣早已把他的罪状都告知了雍正,雍正二年(1724年)之后,雍正已经准备对他下手了。雍正在默默收集年羹尧的罪证,等到时机成熟,对年羹尧一样杀无赦。

除年羹尧外,他的父亲年遐龄及他的兄弟年希尧被夺官,免其罪;斩其子年富;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极边。年羹尧幕客邹鲁、汪景祺先后皆坐斩,亲属给披甲为奴。到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甲戌日,叱咤一时的年大将军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雍正五年的时候,雍正帝赦免了年羹尧诸子,交年遐龄管束。

遥想雍正当年对年羹尧的誓言,可能年羹尧到死也不敢相信自己会有如此下场。当初的一切,都变成了空话、虚话,让百姓怎么再相信这位皇帝说过的话,又让他们怎样再看待皇帝的威严。不但如此,就连对一个小小秀才的处置,雍正皇帝说的话,也是不足为信的。

皇帝真的是“一言九鼎”吗?这个皇帝说过的话犹如放屁

话说,在雍正元年的时候,有个叫曾静的小秀才,湖南人,他读书读的有点多了,脑子读糊涂了。满清入关都快一百年了,这个小秀才突然觉得满族人当皇帝不太好,他又打听到宋朝将军岳飞有个后代叫岳钟琪,在四川陕西一带当官,权力很大。

于是,他就在想,岳飞是一个民族英雄,这个“民族英雄”还是个“汉族英雄”,他肯定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十分厌恶满族。所以,曾静认为:岳钟琪会和他一起造反。于是,他就写了一封造反信,把雍正骂了个狗血淋头。岳钟琪收到信件后,即具折上奏。

谁知,雍正为了自己仁德的名声,不仅没有处罚他,还把他叫到宫中教育了一番,然后,把他放走了。全天下的人,包括曾静自己都觉得自己没命了,并且,雍正还向群众写了保证书,发誓:“绝对不杀曾静,我的子孙也不能因为他诋毁我而追杀他。”

皇帝真的是“一言九鼎”吗?这个皇帝说过的话犹如放屁

曾静见皇帝都写了保证书,那么,自己便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雍正死后,乾隆继了位,立马就把雍正之前的保证书抛之脑后,将其罪名改定为“诽谤先帝”,与同伙张熙一同拉到菜市场,咔嚓一声砍了头。真是世事难料,皇帝所说的一切都成了空虚之事。

可见,皇帝们做这些事情只是为了统治需要,为了安抚当时的民心稳定局势。至于他心里真正想的是什么,老百姓们哪里会猜到。

【《清世宗实录》、《清稗类钞》、《大义觉迷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