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清朝之后为何原明朝军队变得猛了?

明末的军队当真是不能打仗,对外干不过清军,对内开始还能占上风后来就连农民军都打不过了,曾经在头条上看到有人认为卫所制度崩溃是明末军队乏力的原因,今天何以知世就以这个观点为引来讲讲我自己的看法。

卫所制度的崩溃是明末军队不行的原因吗?

朱元璋建立的卫所制度让明朝养兵百万却不费百姓一粒米,这点确实是真的,在成祖时兵员大概是两百八十万,而朱棣也是多次征讨蒙古,能养的其这么多兵不花什么钱而且又很能打仗这确实是不容易。

投降清朝之后为何原明朝军队变得猛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土木堡之变之后明朝的对外政策从积极变为了消极防御大明逐渐走向衰落,而军户的田地也多被豪强所占,常年无战事也荒废了武功变成了农民。但是把明末军队不能打仗的问题完全归结于卫所制度的崩坏就有失偏颇了,戚继光募浙江兵多猛,张居正任内阁首辅的时候戚继光是蓟镇总兵,李成梁是辽东总兵蒙古女真哪有敢捋大明虎须的,各个都很老实的俯首称臣,即使是万历三大征也都是以明廷胜利而告终的,所以后来改为募兵之后一样是能够打仗的。

其实根源还是在粮食和人口危机

明末的财政真的很困难,基本上发不起军饷。在没有计划生育的太平年代基本符合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的马尔萨斯规律:“人口的增长必定高于粮食供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靠战争来解决人口和土地兼并的问题。明朝的财政确实有些困难,宣大总兵卢象升在给朝廷的一篇报告中说到他在宣大的情况:”每次点兵的时候很多人只穿着单薄的衣服,有的人没有裤子,有的人没有鞋子,我见了这种情况不禁潸然泪下“。而这个时候其实是冬天,宣大如此其他地方也都差不多,陕西巡抚胡廷宴说:”现在的兵员都开始沿街乞讨“。像让这样的军队打胜仗对他们来说确实都有些苛刻了。

投降清朝之后为何原明朝军队变得猛了?

我们从一个小故事再看看当年的戚继光的军队为何能够打仗。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学生,有一天深夜来访张居正不解为何戚继光突然跑过来。戚继光拿出来一件棉衣扯开棉衣里头竟是杂草和败絮,这是正是冬天将士们穿这样的衣服肯定要挨冻,而负责这件事情的官员正是太后的父亲李伟,张居正找到李太后说明了情况最后把这件事情解决了。这么一对比大家就能看出来了,卢象升打仗不见得不如戚继光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那么明朝的钱去哪了就很值得深究了,为什么冬天了将士们穿的都还是单衣服

一方面是因为拖欠饷银很严重,从万历三十八年到天启七年共欠各镇年例九百六十八万五千两,这时候国家的困难但还不至于穿不起裤子,崇祯之后农民起义越来越浩大,清军也是多次入关洗劫明朝的财政就越来越困难了,欠钱也越来越多,兵员每年能够领到三个月的饷银就不错了,所以明末的时候很多军队发生集体哗变的现象。而崇祯是多次加饷,辽饷剿饷和练饷成为三饷,随后三饷高达1670余万两远高于万历时期,而暗饷更是多,农民苦不堪言,这也导致了农民起义的壮大。

梁廷栋任兵部尚书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说每年官员上下打点送礼要四五千两银子全国大概就要几百万两,派下去的巡抚总督基本上地方要孝敬几万两大概也要几百万两银子。梁廷栋也没调查过只能说是估算,不过还是很说明问题。这些钱不可能来自于他们的俸禄只可能是层层搜刮来的,连崇祯也说官员通过加派暗中搞银子他是知道的,不过崇祯知道也没用。

投降清朝之后为何原明朝军队变得猛了?

军队领到的银子已经是层层克扣过的能有定额的一半已经不错了,上面没有关系的可能钱就一分没有了,比如毛文龙就属于这种,幸好能够打猎捕鱼。毛文龙死后皮岛就更惨了,将士们只能乘船逃亡莱登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地区,活下来的人都饿的只剩皮骨而且活下来的基本上没有女人和孩子因为他们已经被吃掉了,后来叛变的孔有德就是原来东江镇的,所以他的叛变并不奇怪他对这个明王朝不仅没有忠心估计剩下的只有恨意。

所以我觉得明末军队不能打仗一点也不奇怪,大顺一路攻向北京的时候明军投降也不奇怪。在清军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原来的明军出了大力,原先不能打仗的明军也不怕大顺军了,打起仗来都带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