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能成為朋友還是敵人?結果取決於你們之間的“博弈”

親子教育本質上就是一種“博弈”,要麼說服要麼反叛。父母有父母的策略,孩子有孩子的應對武器。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會採取說教、責備、比較、吼罵、責打、冷暴力、說服、情感引導等方式。面對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也會給予不同的反應,比如用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委屈,用過激行為和言語來挑戰父母的權威等。

父母和孩子能成為朋友還是敵人?結果取決於你們之間的“博弈”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從情緒博弈開始

教育孩子是一場心理博弈,輸贏在於父母如何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

  • 孩子哭VS父母的忽視

1歲以內孩子的哭泣都代表著他們本能的需求:餓了、拉了、身體不舒服等。這個階段的孩子無法通過語言來對父母表達,哭泣便是他們對父母傳達的第一語言。1歲以後的孩子他們的哭泣大多是源於父母忽視他們的需求和感受:孩子不想獨自玩、想要什麼東西、想要被重視、想要被注意等等一些心理感受得不到滿足時都會用哭泣來表達。

在孩子發生哭泣的行為時,父母如果忽視孩子情緒發生的根因而選擇一味地用吼罵和責打製止孩子的哭泣,那麼孩子將會對父母產生心理憎恨,隨著孩子長大,這種情緒的累積就將促成孩子的叛逆行為。


父母和孩子能成為朋友還是敵人?結果取決於你們之間的“博弈”

  • 孩子發脾氣VS父母的批評

1歲以內的孩子也會有脾氣,只是這個時候孩子發的脾氣讓父母覺得很可愛,所以父母在意識到孩子發脾氣時不會追根究底去探究原因。會迅速地把孩子哄開心,這個階段孩子的脾氣秉性初見端倪,而大多數父母都後知後覺。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的性格脾性都會慢慢開始明顯,孩子會因為父母絲毫不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躺地大哭、也會因為父母對自己的批評教育而更加叛逆。

父母的批評教育在孩子不同的情況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孩子發脾氣是因為受到委屈,父母的批評教育方式會把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降到谷底,孩子會逐漸失去對父母的依賴和安全感。

父母和孩子能成為朋友還是敵人?結果取決於你們之間的“博弈”

  • 孩子叛逆VS父母錯誤教育方式

面對孩子的叛逆,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教育手段。有的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的父母信奉“無限包容”;有的父母信奉“溫柔而有邊界的愛”。不同的手段造就不一樣的結果。當孩子發生叛逆行為時,一定是父母哪裡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比如父母經常對孩子實施語言暴力,孩子表面上看著不痛不癢,但孩子的內心已經開始出現傷口了,而父母如果不仔細觀察並加以引導,孩子會逐漸失去對家庭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是讓孩子走向叛逆的根本原因,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錯誤的示範行為、不當的教育手段都是把孩子推上叛逆期的罪魁禍首。

父母和孩子能成為朋友還是敵人?結果取決於你們之間的“博弈”

父母如何把握好教育中的策略?

教育專家曾說過:“教育上操之過急和緩慢滯後,都會摧毀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

  • 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主要在兩個方面:尊重他們的意願和選擇

尊重孩子的意願:父母覺得“好”都不如孩子覺得“好”,你所想的並非孩子所想的。

尊重孩子選擇:讓孩子選擇而不是替他們選擇,這樣不僅能鍛鍊孩子的注意力還能鍛鍊孩子的責任心。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時,這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

麗麗的孩子鋼琴彈得很好,媽媽覺得孩子這麼有天賦不能浪費了,便讓孩子不歇氣地參加各種培訓和比賽。孩子的確也因此鋼琴越彈越好了,但就在前天原本要參加的一個重要比賽卻因為孩子生病去不了了。


父母和孩子能成為朋友還是敵人?結果取決於你們之間的“博弈”

媽媽對著病房裡的孩子說參加不了比賽時孩子卻不以為然,一點都沒有失望的表情,後來孩子告訴媽媽:她故意洗了個涼水澡就是不想去參加比賽,她只是有一點喜歡彈鋼琴,但並沒有覺得特別熱愛,也不喜歡參加比賽,覺得比賽很痛苦。

很多父母從孩子出生就開始憂愁著孩子的未來,覺得孩子如果不從小培養,將來很難成才。但在此過程中他們從來沒問過孩子想不想的問題,當孩子發生性格問題時還不明白自己哪裡沒教育好。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這樣孩子才能收穫屬於自己成長中的經驗和快樂。

  • 理解孩子

父母如果無法理解孩子的感受將很容易對孩子做出錯誤的教育。把孩子的委屈當做是任性或是不懂事,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是嚴重的傷害。


父母和孩子能成為朋友還是敵人?結果取決於你們之間的“博弈”

小明家境貧寒,媽媽很少給他買玩具,前天媽媽破天荒給他買了一個新玩具車。這天家裡了一個親戚也帶著小朋友,比小明小兩歲。當小朋友不依不饒要獨霸小明的新玩具車時,小明不願意,結果小明媽媽一邊逼迫小明把玩具車給別人時一邊嘮叨著你是哥哥怎麼這麼不懂事,快給弟弟,媽媽再給你買!

但其實媽媽根本不會再給小明買了,這個玩具都是求了好久才買的。最後小明不得不把玩具車給了弟弟然後跑到房間大哭了起來。

父母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只是一味地責怪和逼迫孩子,最後就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不僅會影響孩子對父母的愛,還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理解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父母才可以從中獲取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


父母和孩子能成為朋友還是敵人?結果取決於你們之間的“博弈”

  • 注意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

情感引導,是指用正確恰當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心甘情願做出符合父母想法的行為。

鄰居小孩平平今天在幼兒園打了同學,回到家媽媽並沒有罵孩子,而是不斷地用語言鼓勵孩子說出打人的原因。孩子告訴媽媽因為對方不借給自己筆覺得她小氣就動手了。媽媽問為啥對方不借給你筆呢?平平低下頭說因為以前我也沒借給她。

平平羞愧的對媽媽說意識到自己錯了,明天就去給同學道歉。後來媽媽和平平談了很久關於如何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問題。從那之後,平平再也沒有打過人。

孩子犯了錯,父母首要任務是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用堅定而和善的語言給孩子解釋錯在哪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鼓勵孩子自己說出自身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意識到自身的問題所在,進而進行改正。


父母和孩子能成為朋友還是敵人?結果取決於你們之間的“博弈”

良好的親子教育將會成為孩子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是促使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成熟心智的關鍵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