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情況下,糖尿病可以不吃藥,而通過生活方式干預控制好?

全科掃地僧


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在目前醫療條件下,尚無根治辦法,一經診斷,需要長期規範化治療,注意改善生活方式,並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以穩定控制血糖達標,減少併發症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一般情況,糖尿病的治療目標為空腹血糖應<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應<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應<7%為宜。對於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建議大家均應開始使用降血糖藥物,但對於糖化血紅蛋白<7%,且無其他併發症和高危因素,可以先進行生活方式干預,最好三個月,如果血糖控制達標,則可繼續生活方式干預,如未達標,則必須開始使用降血糖藥物。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預應貫穿治療的始終,注意合理飲食,嚴格限制每日總熱量,三餐要定時定量,多吃新鮮蔬菜、全穀類食物;要控制體重,肥胖者注意減肥;要適當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講求循序漸進。大家也要在醫生指導下個體化用藥,必要時可使用胰島素替代治療,並注意監測和複查。

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性更新健康知識。


銀杏葉的守望


二型糖尿病,吃西藥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西藥降糖不治病。

今年夏天一位患者,2017年查出血糖7點多,開始吃藥,到今年夏天血糖升到14點多,天天吃西藥,沒有進行飲食控制。而飲食控制只能使胰腺受損減慢,並不能治病,一位七十歲的老太太講,他的血糖十幾年,一直不吃西藥,用飲食控制,一直七點多,為什麼不吃西藥呢?因為她的一個同事吃西藥死了。嚇得她不敢吃西藥。

2017年,7月23號,我的體檢報告空腹血糖9點47,第二天自測十點零,26號開始吃中藥治療,因為自己是中醫,不信中藥治不了糖尿病,再者能見了病,當醫生就認慫了吧?

到十月27號血糖降到5點1,停藥十天後,由於運動,吃酒席,血糖升到8點3,休息一天,血糖6點2,過兩天血糖升到8點2,又吃中藥,到2018年元月一號,血糖降到4點8,停藥觀察至今,平時酒肉不忌,水果不忌,血糖還正常,咋天上又吃一碗油潑面,北京的油潑面實惠,一碗,喝了二兩白酒。停藥二年了,一切正常。如果我吃過一粒降糖西藥就是王八蛋,話又說回來了,現在就是叫爺爺,不要一分錢,我也不會吃一粒降糖西藥,不信西醫治療糖尿病的瞎扯淡。


京城名醫張一帖


我是小眼睛醫生,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糖尿病前期或者糖耐量受損狀態是不需要服用藥物治療的。


什麼情況下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指的是空腹血糖在5.9mmol/L正常範圍內,但是餐後2小時血糖在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間,這種情況大家往往稱為糖耐量減低,或者糖尿病前期。其實遇到這種情況下,大家可以首先不用藥控制,儘可能的選擇生活幹預,如果經過反覆的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血糖仍然沒有控制達標,小眼睛醫生認為你最好開始藥物服用藥物治療。


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合理飲食呢?

糖尿病患者需要適當增加食物纖維的攝入。食物的膳食纖維素是人體不能夠消化和吸收的,高纖維飲食能夠緩解飯後血糖高的症狀,同時能夠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能夠減少胰島素的用量和減低血脂。多吃膳食纖維,還能夠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和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高膳食纖維食物對於血糖降低可以說是具有良好的作用。小眼睛醫生推薦大家選擇綠豆、海帶、蕎麥麵、玉米麵、高粱面等等這些食物。

大家可以多吃豆汁類食物。

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大豆,因為大豆是植物性蛋白質的來源,有益於糖尿病病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什麼時候我就認為你的生活方式改善有效果。

<strong>但是,對於一部分依從性比較差的患者,比如年紀過大運動不便的患者,其實你僅僅靠生活方式干預不能夠達到預防2型糖尿病發生或者血糖控制到有效範圍目標。你需要考慮的是飲食和運動能夠將血糖控制到合理範圍內,但是無法保證以後血糖不再升高,你最好結合藥物干預治療才能夠有效幫助血糖控制到有效範圍內。


最後,不過你是藥物治療,還是運動控制,只要能夠將血糖控制到最好的範圍內,就是有效的。


我是小眼睛醫生,如果有什麼不明白的,你可以評論告訴我。


小眼睛醫生愛運動


得了糖尿病一定要吃藥嗎?糖尿病不吃藥,光通過生活幹預能控制好嗎?這是經常被朋友們問到的問題,確實有這樣的情況,即使確診了糖尿病,也不一定非得要著急吃藥,在一些較為輕症的糖尿病朋友身上,可以先試著進行生活調理控制血糖。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絕不僅僅是吃了降糖藥就可以那麼簡單,經常談到的糖尿病控制的5駕馬車中,直接涉及到血糖控制的有三個——飲食調理,運動鍛鍊,合理用藥,其他兩個血糖監測、糖尿病教育,主要是為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監測好血糖控制水平。對於一些新發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水平處於剛剛超標的情況,胰島細胞功能良好,胰島素抵抗情況也並不嚴重,完全可以先選擇飲食調理和運動鍛鍊這兩種生活幹預方式來加強血糖的控制,在嚴格進行了生活調理,血糖仍然無法有效達標的情況下,再考慮加用藥物控制血糖也不遲。

什麼算是輕症的糖尿病問題呢?比如說新發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剛剛超過7.0的糖尿病診斷值,餐後2小時血糖還處在糖耐量異常的範圍,還未超過11.1mmol/L,對於這樣的情況,通常醫生也不會建議你一定要吃藥來控制血糖的。可以先試著從生活上糾正能量過剩來改善高血糖的問題。

能量過剩是導致高血糖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對於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生活調理上,飲食控制和加強運動鍛鍊,就是很重要的2個方面。通過飲食上控制攝入,特別是合理膳食結構,在保持營養均衡的前提下,儘量的控制攝入量;同時加強運動鍛鍊,在保證運動安全的前提下,加強身體對於能量的消耗,改善身體的代謝能力,改善胰島素抵抗,加強肌肉對於葡萄糖的代謝利用,通過上述兩個方面,飲食調理控制來源,加強運動鍛鍊加強消耗,從而改善和控制好身體的能量過剩問題,能量過剩控制好了,血糖自然也就會有好的改善和下降,很多時候,對於輕度血糖升高的新發糖尿病患者,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運動干預,血糖水平都能夠有所下降,如果能夠把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控制到7.0%以下的水平,並且長期保持,就不用考慮服藥控制血糖的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並非所有的新發糖尿病患者,通過飲食和運動,就一定能夠把血糖控制下來,或者控制到達標範圍內。通過飲食和運動調理,有可能血糖能夠有效的控制下來,並且通過生活上的嚴格自律,使得血糖長期的保持在合理達標的範圍內;但同樣也有這種可能,生活上已經非常注意了,飲食上調整了,運動鍛鍊也加強了,但血糖仍然無法控制達標,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考慮使用藥物來加強血糖的控制,畢竟我們控制糖尿病的目的,是儘量的減少高血糖帶來的健康危害,不管是生活調理,還是合理用藥,最終的目的都應該是穩定控制好血糖,減少糖尿病的併發症發生風險。

想要知道飲食和運動對於血糖的調理情況如何,經常的進行血糖水平的監測就顯得很重要了,對於新發的糖尿病患者,先不吃藥,通過生活調理來控制血糖水平的朋友,不妨經常的測量下血糖控制水平,除了家庭的日常自測血糖以外,也建議在生活幹預控制血糖期間,每3~6個月去檢查一下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如果能夠穩定的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控制到7.0%以下,就說明您通過生活調理干預控制血糖是成功的,理想的。

總而言之,糖尿病人是否能夠僅僅通過生活幹預來控制血糖,並不能一概而論,只要你能通過嚴格的生活自律,加強生活控制,把血糖控制穩定而達標,當然就是可以不服藥的情況,但如果無法完全通過生活調理來控制好血糖達標,該用藥時也不要糾結,畢竟越早控制好血糖水平,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風險就會越小,身體的健康獲益就越大。


李藥師談健康


哪種情況下,糖尿病可以不吃藥,通過生活方式干預控制好?

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在還未確診糖尿病的時候,即糖尿病前期下。患者還有機會通過加強生活方式干預來控制好血糖,遠離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是指糖調節已受損,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和葡萄糖耐量減退(IGT)。糖耐量受損與空腹血糖受損,都是糖尿病前期的表現。

糖尿病前期是介於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間的一種狀態,被認為是糖尿病的必經階段,是糖尿病的預警信號。具體說就是餐後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間(即糖耐量低減),或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間(即空腹血糖受損)的狀態。

如果已經確診是糖尿病前期,就要像糖尿病患者那樣積極開始飲食、運動等干預治療。1、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控制總熱量,少食高糖、高鹽、高脂食物,少食汽水、薯條等高熱量的飲料和食物,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品,減少米飯、饅頭等主食攝入量,多食青菜。

2、適量運動。以輕度活動開始,根據個體的耐受能力逐漸增加活動量。長期堅持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4、若飲食、運動干預無效,須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當的降糖藥物進行治療。比如可以用α-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來控制餐後血糖,或者用雙胍類的藥物,如二甲雙胍控制空腹血糖  

有許多案例表明,患者通過攝入健康的飲食和堅持良好的日常習慣,糖尿病前期的病情可以停止進展甚至可以逆轉。

感謝您閱讀本文,若您贊同文中觀點,就賞個贊,關注{三諾講糖},如有疑問請邀請我回答!


三諾講糖


營養師小糖來為大家解答。很多糖尿病友都關心吃藥的問題,因為擔心長期吃藥的副作用,大家都想不用藥物,僅採取飲食控制和運動控制,但是要想不吃藥裸奔卻不那麼容易。

首先,1型糖尿病患者必須要使用胰島素控制,1型患者的胰島功能幾乎無法運轉了,生活方式干預只能起到輔助控制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分多種情況,如果是血糖輕度升高,初發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在7%以內,可以先採取生活方式干預,只有飲食運動控制不住的時候,醫生才會開具藥物。還有一些2型患者,剛查出糖尿病時血糖很高,在使用了一段時間胰島素強化治療後,停用胰島素改為藥物治療或生活方式干預的。只能說這類患者比較幸運,胰島功能還沒有完全損壞,而胰島素強化治療則讓胰島得到了一定的休息和修復。

還有糖尿病妊娠期間或妊娠糖尿病,也是在備孕和懷孕期間要求用胰島素的,但分娩後可以撤下胰島素,視情況改用生活方式干預的。

這裡小糖要提醒大家,大多數糖尿病人都是要使用藥物的,不用藥難以控制住血糖。但是大家也不要灰心,堅持控食和運動,能夠減少降糖藥和胰島素的使用量。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幫到糖友們,更多糖尿病百科知識歡迎關注我們!


糖人健康網


血糖升高可損害多種靶器官,損害血管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損害腎臟可增加慢性腎病的發生風險;損傷視網膜可增加失明的發生風險;損傷神經可引起感覺異常、臟器功能紊亂等風險。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合理降糖以減輕靶器官損害,延緩併發症的出現。那麼,什麼情況下,糖尿病患者可僅通過生活方式干預降血糖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多數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藥物降糖,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糖尿病起病隱匿,早期通常無症狀,待發現糖尿病時血糖可能已經處於較高水平,機體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可能已經有所下降,自身對血糖的調節能力下降,需依靠口服藥或胰島素才能將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二是糖尿病是一種進展性疾病,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血糖可能會逐漸升高,以前依靠生活方式干預降糖的患者可能需要啟動口服藥治療,以前依靠口服藥降糖的患者可能需要啟動胰島素控制血糖。但這並非意味著所有糖尿病患者起始就應給予藥物降糖,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目標通常為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部分患者發現及時、處於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幅度不大時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可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目標範圍,但需要定期監測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監測期間,若非藥物治療已不能控制血糖達標,也應啟動藥物治療。其次,部分糖尿病患者起始治療就給予胰島素控制血糖,通過一段時間治療後可減輕高血糖對胰島B細胞的損害,使其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有所恢復,這部分患者可暫時脫離藥物治療,可依靠生活方式干預性治療降血糖,不過非藥物治療持續時間有限,也需要定期監測血糖,最終可能也需要啟動藥物降糖。

在生活方式干預方面,飲食、運動、體重均是干預的重點。飲食方面,糖尿病患者應減少每日食物總熱量,尤其是富含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食物。碳水化合物經腸道分解,可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入血,是血葡萄糖的主要來源;脂肪屬於高熱量食物,長期超量攝入也可升高血糖;酒精也屬於高熱量食物,長期大量飲酒易升高血糖,且空腹飲酒時容易誘發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應限酒或戒酒;可適當增加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具有延緩餐後血糖升高的作用。在運動方面,運動這一過程可消耗儲存在人體的糖原,有助於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長期堅持運動可降低死亡風險,因此糖尿病患者每週應至少運動150分鐘,每次至少運動半小時,以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為主,可適當增加抗阻引動。在控制體重方面,減輕體重可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對葡萄糖的攝取與利用,因此也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建議糖尿病患者在3-6月內減輕體重的5%-10%。

綜上,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幅度不大時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控制血糖;部分糖尿病患者起始治療給予胰島素控制血糖,使機體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有所恢復,可暫時脫離藥物治療,依靠生活方式干預降血糖。由於糖尿病為進展性疾病,因此非藥物治療的患者也需要定期監測血糖,不能控制血糖達標時也需要啟動藥物降糖。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首先,哪種情況下,糖尿病人都要遵醫囑用藥。

其次,2型糖尿病人中,胰島功能釋放正常的人,可以通過飲食干預恢復正常飲食。

具體來說,在2007年,Cani PD提出“系統炎症假說”,這個學說認為:飲食誘導腸道菌群改變,增加腸道中條件致病菌的數量,降低保護腸屏障的細菌的數量,影響了腸道上皮細胞的基因表達,使腸道通透性增加,引發慢性炎症,進而產生肥胖,胰島素抵抗等慢性代謝綜合徵。

近十年來,科學家們不斷地從多個角度證實,腸道菌群結構紊亂會誘發胰島素抵抗,最終導致2型糖尿病等慢性代謝綜合徵。

2型糖尿病病人的腸道菌群與健康人有非常大的差異,健康人體腸道中中益生菌比例佔整個菌群70%以上,幾乎檢測不到有害菌,而2型糖尿病人的益生菌佔比僅為40%上下——尤為顯著的是厚壁菌門大量缺乏,丁酸鹽產生菌(能合成短鏈脂肪酸,有效調節腸道菌群結構)比例大幅度減少,而多種條件致病菌數量卻顯著增加。

長期高糖高脂飲食,膳食結構中膳食纖維的比例不足是腸道菌群紊亂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018年上海交大趙立平教授的研究證實:補充膳食纖維能夠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其中,膳食纖維中被稱為“益生元”的低聚糖,多聚糖等能夠通過促進益生菌的生長和活性,增加丁酸鹽產生菌數量,合成短鏈脂肪酸,使其逐漸恢復健康穩態,消除系統炎症,從而解除脂代謝異常和胰島素抵抗,進而逐漸降低血糖,恢復正常。

這種基於腸道菌群結構調控的機制,它能解決糖尿病人胰島素抵抗的問題,所以只適用於那些確認為2型糖尿病,而且胰腺功能尚好,能分泌足量胰島素的人群。一般通過糖耐量,C肽及胰島素釋放等檢驗可以判斷。

在大量的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中,高膳食纖維的飲食干預方案,對於胰島釋放正常的2型糖尿病人,經過幾個月的飲食干預,確實可以達到消除胰島素抵抗,脫離藥物,炎性指標降低,恢復普通飲食的的目標。

再次提醒,所有糖尿病人都必須遵醫囑用藥,停藥是在嚴格干預條件下,各項檢測指標向好,血糖穩定之後,根據臨床醫生的診斷逐漸脫離藥物的一個過程。

關注2型糖尿病的飲食干預,請按右上的+關注無炎生物


無炎生物


糖尿病的治療方案,是要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來制定的,比如患者的血糖、胰島功能、併發症等,切不可盲目用藥,否則可能延誤病情,糖尿病的治療不光是藥物,飲食和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還必須保證對血糖的變化了如指掌。

哪些情況下可以不吃藥將血糖控制?

1,臨床上有一些糖尿病患者是有明確誘因的,或藥物(利尿劑、甲狀腺素等)或內分泌疾病(甲亢、皮質醇增多症等)或應激因素(外傷、手術、心梗等),因為這些患者本身是由於這些因素導致的,所以在停藥、疾病治療後,很可能會使患者的血糖恢復正常,也就不需要服藥了。

2,很多在懷孕期間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妊娠期患者,在生產過後,血糖可以恢復正常,這時候也就不需要繼續使用胰島素了。

3,如果是糖尿病早期,病情較輕,胰島β細胞衰退不嚴重,通過改變生活習慣,規範不良飲食,是可以將血糖控制在安全範圍內的。

由於現今社會糖尿病多發,所以存在很多謠言,有很多容易分辨,也有很多容易誤導他人的:

1,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的:糖類確實應該控制攝入量,但並不代表一點不吃,我們的身體需要糖分。

2,血糖越低越好:血糖高是壞事,但血糖過低也不是好事,血糖波動過大,很可能會使患者眩暈,甚至可能造成腦細胞損傷。

3,糖尿病沒事,死不了人:糖尿病本身不危險,危險的是隨之而來的併發症,諸如心梗、腦梗、腎病等,非常危險。

4,某某吃了偏方就好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發現每個國人家中都有偏方,最關鍵效果還特別好,吃下去腿不痛了、腰不酸了、一口氣都能上10樓了,我接觸不到這些偏方,我也無法知道藥效,但我想說的是,古代可能都沒有那麼多種神藥,現在這些所謂的偏方又是從何而來?未經證明的藥物,你真的敢吃嗎,想當小白鼠嗎?


羅民教授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一個人早期得了糖尿病自己是沒有感覺的,只知道自己的胃口很好吃的很多有一句老話,只要人吃得佬身體就健康。人有了這種麻痺大意思想也就得過且過混日子就這樣混下去了。人在單位裡工作體力勞動工作強度也蠻大人的熱量和葡萄糖消耗也保持平衡,人不知不覺到了中老年人後,這個時候單位裡組織了一次體檢自己在體檢報告中看到了自己的血糖數值7.5,看到了標準血糖數值是6.1,7.5一6.1=1.4,超標準血糖數值1.4,拿了這個報告給內科醫生看了醫生說;你這是早期糖尿病是輕度的,醫生說;你要吃藥開了二盒降糖藥,毛病看好以後回到家反覆思索這個問題輕度糖尿病自己是否可以管住嘴適當運動一下,把血糖數值降下來。然後通過網上查閱有關於糖尿病的發生有關知識,進一步認識到我國大多數人都是得了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是吃了太多營養太好,導致了人體內分泌失調紊亂從而影響了胰島素細胞產生了抵抗分解葡萄糖功能。認識到了它的癥結我們就應該怎樣把自己的血糖降下來恢復到正常血糖數值,因為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在人體內作怪,那麼我們就要控制主食量大米飯,饅頭,中國人喜歡吃大米飯,饅頭我們要減量,你每天本來吃一斤大米飯或饅頭現改為每天吃三兩,每頓吃一兩這個方法是通過實踐得出來的結論是完全正確。不是說別的食物不可以吃了。牛奶,雞蛋,精肉絲,精牛肉,河魚,海鮮(少吃),任何抄菜都不可以放砂糖,蔬菜全部可以吃(三種蔬菜不能吃,三芋,土豆,芋頭它們的成分裡有澱粉會分解成葡萄糖)水果全部可以吃(三種水果不能吃,香蕉,西瓜,火尤果)多喝茶和開水,適當鍛鍊身體。人是要有精神的,降糖藥雖然能夠幫助降血糖,但不能夠治癒好糖尿病反而是血糖會一會兒高,一會兒低,產生低血糖,吃了藥就要終身服藥。我們不妨試一試忌口不吃藥讓自己的胰島素細胞不會消失讓它長期生存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