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報記者探訪漢口醫院隔離病房:這裡的凌晨很忙碌

1月30日晚上,記者跟隨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探訪了漢口醫院隔離治療區。

漢口醫院是武漢市中心城區發熱病人的定點救治醫院,也是距離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最近的醫院之一。廣東醫療隊大年三十出發,是最早抵達武漢的醫療隊之一。

廣東醫療隊隊員、中山一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吳健鋒介紹說,現在病房處於滿負荷運轉,已經收治了70多個病人,其中6個病危,50多個病重,“救治壓力很大。”

深感壓力的院感防控

漢口醫院內科2樓,通往原先醫生值班區的通道被堵住,隔出了清潔區、半汙染區和汙染區。儘管已是深夜,仍有穿著防護服的志願者在加班,修補隔離區的牆板。

劉大鉞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務處副處長,也是此次醫療隊院感督導組組長。他說,儘管出發之前預想了糟糕的情況,但到了現場發現困難非常大。漢口醫院是綜合性醫院,沒有傳染病醫院的隔離條件,病房老舊、缺乏隔離防護、危重症患者佔比高、人手嚴重不足。“沒辦法,有困難就克服困難,我們本來就是來幫助解決問題的。”

醫療隊連夜趕工,對病房進行改造,儘可能地給醫務人員提供防護。“你看這些隔離區,都是全部重新改造的,而且後面還會根據發現的問題繼續改。”劉大鉞指點著介紹說。

此時,新的一撥醫務人員換上防護裝備,進入隔離病房交接班。劉大鉞也要跟著進去進行院感督導。他一邊穿著防護服,一邊指導記者穿戴防護用具。

儘管記者此前接受過穿脫防護服的培訓,但實際操作起來依然有些手忙腳亂。手消毒,戴防護帽,換口罩,穿防護服、戴手套,戴面屏,穿鞋套,每一步都要遵照規範完成,“穿戴的核心目的就是不要讓任何皮膚暴露在汙染區。” 劉大鉞說,“慢點,彆著急,待會脫防護服比穿更麻煩。”

穿過半汙染區,即將進入病房的時候,劉大鉞示意記者看新舊兩扇門的門把手。新安裝的隔離門,門把手是下壓式的,而此前醫院留下的舊門,則是必須用手握住才能擰開的圓球狀門把手。“用手握就會增加汙染的風險。” 劉大鉞說,感染控制都是從細節著手的,但是因為此前基礎設施的不完善,這樣需要改的細節還有很多,他們只能一邊工作一邊修補。

醫療人力調配已近極限

進入隔離病區,已經是夜裡10時,病房裡,大多數患者已經休息,偶爾有一兩位患者家屬在走廊裡小聲打著電話。而在護士站,醫生和護士們仍在緊張的忙碌。

吳健鋒介紹說,現在醫務人員是每4個小時一輪班,每班4名醫生、9到10名護士。“實際上人還是太少,但這已經是醫療隊人力調配的極限了。” 吳健鋒說,因為病房重症患者太多,對醫療力量需求大,很多時候當班的醫務人員都會延長几個小時才會輪替。

“誰來幫個忙啊?” 馬曉軍坐在值班電腦前,向戰友們求助。他是30日晚上的值班醫生,因為防護裝備密閉不透氣,在病房工作了幾個小時後,護目鏡裡蒙上一層霧氣。坐在電腦前想下醫囑的馬醫生,發現自己看不清屏幕了。幸好護士梁朋過來解了圍,馬曉軍一邊說著醫囑,梁朋便敲入電腦,同時提示藥品的存量。

“本來護目鏡是防霧氣的,就算洗一兩次也管用,但洗得次數太多,就沒用了。” 劉大鉞說,因為防護物資不足,他只能把護目鏡一次又一次的進行消毒,再重複使用。最開始的兩天,他光是洗護目鏡就幹到凌晨4點。

雖然作為院感專家,劉大鉞實在不願意這麼幹,但是,“沒有辦法,只能這麼應急了。”他說。儘管有一些捐贈物資到了醫院,但是記者在進入病區前看到,大多數捐贈物資,有的是規格不符,防護面積太小;有的甚至不是醫療防護用品,甚至有一箱就是游泳時候佩戴的泳鏡。“現在我們的防護用品已經非常緊張了,會帶來很大的感染隱患,希望政府能夠儘快地調撥物資過來。”

用各種辦法挽救生命

馬曉軍來自廣東省人民醫院感染內科,主動請纓來了一線。“感覺自己的專業能派上用場。”

談起病人的狀況,馬曉軍扳著手指頭一一給記者介紹。“現在最重的幾個病人,血氧飽和度都在90以下,同時引起了呼吸窘迫綜合徵,這是很麻煩的地方。”他說,現在臨床處理主要是增加氧療,減輕肺部炎症,以及其他一些對症支持的治療。

但是讓醫生們頭疼的是,漢口醫院原先的中心供氧系統容量滿足不了重症患者需求,氧流量不夠,對患者無法實施高流量氧療、無創呼吸機和有創呼吸機治療。馬曉軍說,醫療隊只能想出各種辦法,通過種種關係緊急籌集了一些製氧機送到醫院。但更主要的手段,還是依靠最傳統的氧氣瓶。正說著,護士們用小推車載著一個氧氣瓶,“吱呀吱呀”地向病房推去。

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護士梁秀說,要換氧氣的時候,以及重症患者情況不穩定,就是她們最忙的時間。她已經是第五次進病房了。“第一次進來的時候挺緊張的,病人很多,條件也比較簡陋,有點嚇到了。”隨著條件的改善,她和同事的情緒也慢慢淡定下來。

晚上12時,記者離開病房,回到清潔區。此時,又有一組護士剛剛穿戴好防護,從記者背後,走入隔離區。

健康报记者探访汉口医院隔离病房:这里的凌晨很忙碌

(圖片說明按順時針)左上:馬曉軍醫生正在隔離病區下醫囑,因為護目鏡全是霧氣,他看不清,幸好有護士來幫忙。右上:凌晨,隔離病區護士站依然是緊張的工作景象。左下:隔離病房與清潔區的隔離門。醫護人員做好防護後,穿過這道門,就要直面病魔。右下:在拍攝隔離區的藥房時,健康報記者無意中留下了一張工作照。

審核:陳會揚 曹政 閆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