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千萬別點這4道“下酒菜”

逢年過節,親朋好友相聚,總免不了喝點小酒慶祝一下,甚至喝開心了會出現不間斷的持續“酒戰”,你說正在吃藥不能喝酒。勸酒的人卻說沒事,哪有吃藥期間不能喝酒的道理?還真有!酒和藥的確有時無法共存,嚴重時還會發生休克,危及生命!

在吃這6類藥的人,千萬別喝酒!

酒精+抗生素 威脅生命

頭孢類抗生素和酒精會發生雙硫侖反應,除了引起臉紅、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外,還可能引起口乾、出汗、胸痛、呼吸困難、急性心衰、急性肝損傷、驚厥,威脅生命。


感冒藥+酒精:加倍傷肝

許多複方感冒藥和止痛藥的都含有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對肝臟有一定毒性,只要不過量,一般較為安全。但如果服撲熱息痛前後喝酒,會加重對肝臟的損傷。攜帶特殊基因者,喝酒後撲熱息痛對肝臟的損傷將更嚴重。


過敏藥+酒精:呼吸困難

撲爾敏、苯海拉明等抗過敏藥,以及含有這些成分的感冒藥易引起睏倦等副作用,如果服用前後喝酒,會讓這些副作用更明顯,甚至引起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症狀。

喝酒千萬別點這4道“下酒菜”

降壓藥+酒精:血壓過低

服降壓藥後喝酒,低血壓風險更高。低血壓是降壓藥常見的副作用,酒精會讓血管擴張,降低血壓,如果服降壓藥後喝酒,發生低血壓的風險更高。


阿司匹林+酒精:刺激胃黏膜

阿司匹林對胃黏膜有一定刺激,如果服用期間喝酒,會加重這種刺激,引起胃出血等問題。 在服用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時,也應避免飲酒,以免加重傷胃。


安眠藥+酒精 可能昏迷

服安眠藥後,神經系統功能受到抑制,注意力、反應力、平衡能力都會下降,易出現嗜睡、頭暈等症狀,就像喝醉了酒。這時如果再喝酒,對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更強,可能引起跌倒和昏迷。

喝酒千萬別點這4道“下酒菜”

溫馨提示

★由於藥物和酒精在體內完全被清除掉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在喝酒前後3天吃藥,或者停藥後7天內飲酒也可發生不良反應。

★大家在服用以上藥物期間避免喝酒,喝酒後不要輕易吃感冒藥、止痛藥等藥物。到醫院就診時,應主動和醫生溝通自己近期是否喝過酒,以保證處方的安全性。

★調味酒、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氣水等,雖含酒精成分相對較少,但被人體吸收後,也可能引起不良反應,所以也要留心。


喝酒少吃4道菜~


臘腸鹹肉

燻臘醃製的食品含較多亞硝胺,亞硝胺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很大,會增加患食管癌、胃癌等的風險。


烤肉烤串

食物經過燒烤不但會損失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成分,還容易產生致癌物。酒精會擴張消化道血管,並破壞消化道黏膜,使這些致癌物質更易被人體吸收。


涼粉涼皮

涼粉涼皮加工時都會加入明礬,明礬有收斂作用,會減緩血流速度,延長酒精在血液中的停留時間,增加對人體危害。明礬和酒精都需要肝臟解毒,一起食用會加重肝臟負擔。


生魚刺身

魚貝中含硫胺素酶,會使維生素B1分解破壞。硫胺素酶加熱到60攝氏度才能失去作用,因此,長期吃生魚生貝易造成維生素B1缺乏。喝酒時,酒精會妨礙小腸對維生素B1的吸收。生吃海鮮的同時大量飲酒,維生素B1缺乏的問題會更嚴重。

喝酒千萬別點這4道“下酒菜”

實在要喝酒,這樣喝能降低傷害!


吃點延緩酒精吸收的食物

★喝酒前吃一些食物,能延緩酒精吸收,如奶類和豆漿等蛋白質飲料,蘋果、南瓜等富含果膠的果蔬;全麥麵包、雜糧粥等富含澱粉和B族維生素的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

★喝酒後,吃些雞蛋、蘆筍、番茄、香蕉等食物,能緩解酒精引起的頭痛、眩暈等不適。


控制喝酒量

★成年男性一天飲用酒精的量不超過25克,相當於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52度白酒50克,或38度白酒75克。

★成年女性一天飲用酒精的量不超過15克,相當於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52度白酒30克,或38度白酒50克。


喝酒間隙多喝水

在喝酒間隙多喝白開水,或喝杯果汁(是單獨喝,不是跟酒摻著喝),可以加速酒精從尿液排出,減少肝臟負擔。


選低度酒,小口慢喝

一通猛灌不僅易醉,而且對胃等器官的損傷更大。因此喝酒要慢些,小口喝。等量的高度酒對肝臟等器官的損傷要大於低度酒,因此喝酒時別選酒精度數太高的。


白酒和黃酒溫著喝

白酒和黃酒在燙熱過程中,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會隨著溫度升高而揮發掉,同時乙醇也會揮發一些,使酒的濃度稍有降低,從而減輕對肝臟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