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失據的隗囂,讀不懂《王命論》,看不到漢室興

南閣水哥,誰聽水講。

西漢末年的混亂局面群雄割據,但是統一似乎又是必然的趨勢。可總有那麼一些人總想在這樣的亂世之中攫取利益,成為了十足的牆頭草。而隗囂就是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說到隗囂,我們最能想起的就是得隴望蜀的成語故事。而在此之前我們還是要先說一下隗囂的稱霸故事,這樣才能看的清這位歷史人物的一些真相。

進退失據的隗囂,讀不懂《王命論》,看不到漢室興


一、割據隴右、興輔劉宗

從隗囂的成長軌跡上,看到一個有趣的事實:他被王莽的國師劉歆所舉薦為國士,而不多久就找了理由辭職回家鄉去。這裡要注意的是他為什麼要回去?從後來事情發展來看,我認為隗囂是預見到了王莽這個政權的風雨飄搖,還不如趁早離去。這種土崩瓦解之前的徵兆他是看的最清楚的。

果然,離開沒有多久幾年時間,綠林起義開始和王莽的新朝作戰。此時的隗囂的想法很簡單,誰贏了我就聽誰的。但是前提是咱們自己要做到保境安民。隗囂先是佔領平襄,所在的位置今甘肅東部地區。然後在大家的推薦之下做了領袖自稱上將軍。隗囂之所以能夠長期佔據隴右,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他手下真的有人才,而且在前期他也願意聽。

進退失據的隗囂,讀不懂《王命論》,看不到漢室興


比如謀士方望就提出了一整套獨立自強的辦法。首先要明確王莽篡漢之後,隴右地區的人民心裡想的還是建立高祖廟,稱臣奉祀,表明自己是漢臣,這次割據就是為了推翻王莽政權而做的,這樣在道義上就佔據了制高點。這一點可以保證割據地區進退都有機會,而且能夠聚攏人心。隗囂很快的接受了興輔劉宗的建議。於是隗囂就帶著這塊牌子,和幾個小夥伴,包括了隗崔、隗廣、王遵、周宗等人開始了霸佔整個隴右的計劃。很快的隴西、武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甚至整個雍州都在他的掌握之下。一個小割據政權算是建立了。

二、歸順更始、復歸光武

隗囂這人吧,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牆頭草。但又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他似乎想的是誰能統一天下,然後分他做一個諸侯王就可以了。可是這一點和方望的想法是有衝突的。於是這對合作夥伴很快就拆家了。更始二年。隗囂接受了更始帝的冊封右將軍,而他的夥伴隗崔和隗義等人造反,不想加入更始的軍團從而被隗囂給出賣了。這個舉動徹底的使方望失望了。因為他覺得,更始帝並不是真正可以託付的人,在根子上方望是一個漢室復興主義者。既然隗囂不聽我的,那我就走唄。留下一封《辭謝隗囂書》去輔佐漢宣帝的玄孫孺子嬰為帝,但是很快的這個想法太過天真,以至於被劉玄消滅了,而方望也被殺害。有的時候在政治上太過於天真並不是好事。

進退失據的隗囂,讀不懂《王命論》,看不到漢室興


隗囂當然也不是天真之人。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當然更始帝也不是好鳥,很快的又開始新一輪的內戰。樊崇的赤眉軍擁立劉盆子為帝和劉秀所部一起開始對更始政權展開夾殺,此時不得不向隗囂求救兵。但是呢隗囂哪裡敢,坐山觀虎鬥。更始帝被消滅了。殘部逃入隴右地區被收編。一時之間大量的額人才進入隗囂的軍中,而此時的關中已經被雙方惡鬥之後成為了真正的殘破之地無法生存。

建武二年,劉秀派大司徒鄧禹西擊赤眉,部下馮愔引兵叛禹被隗囂擊敗。於是被劉秀封為西州大將軍,得專制涼州、朔方事。並協助劉秀擊敗了赤眉軍企圖西逃的道路。其後公孫述幾次出兵漢中,遣使以大司空、扶安王印綬授於隗囂。隗囂認為自己曾經與公孫述是敵國,感到做他的臣子是可恥,就斬了來使,出兵攻擊,連破公孫述軍,所以蜀兵不再北出。

進退失據的隗囂,讀不懂《王命論》,看不到漢室興


這是隗囂和劉秀的蜜月期。如果事情到了這裡結束的話,那麼隗囂註定成為東漢開國的重臣。可是歷史就是這麼有趣,它會生出一些意外。

三、不讀《王命論》,勾結公孫述

天下初定,只有隗囂和公孫述兩方勢力成了劉秀的心頭大患。劉秀的策略很簡單,讓隗囂去打公孫述達到兩敗俱傷的效果。但是隗囂何曾不知道。他當然不願意去,並且對於唇亡齒寒的道理也是瞭解的很透徹。於是他也主動和公孫述談判願意稱臣,公孫述自然也很明白,封隗囂為朔寧王。於是西南大勢力的集結成型。

進退失據的隗囂,讀不懂《王命論》,看不到漢室興


隗囂曾經問過班彪,戰國時代和現在有何區別。班彪寫了一篇《王命論》來勸誡他。縱觀古今之得失,考察行事之成敗,考證歷代帝王的興衰,考查這五方面的因素,取捨如果和所處地位不相稱,靈驗的徵兆不同於這種標準,如果貪圖權力和財富,不安本分而妄圖佔據高位,自不量力,不知天命,則一定不能保家,不能頤養天年,遭遇如鼎折足一般的兇險,受到誅殺的懲罰。英雄要審時度勢,看清楚天下大勢。如今的人民思念的是漢朝的昔日光榮,並沒有到真正意義上的改朝換代。所以天下不可能回到戰國時代,統一將是必然選擇。

隗囂聽不進去,班彪只好逃走。而隗囂最後的光陰在一片慘淡中度過。

建武七年,隗囂率步兵騎兵三萬,侵犯安定,結果大敗而歸。第二年,來歙從山道襲取略陽,雙方展開激戰。光武帝劉秀親率諸將西征,隗囂的大將牛邯被王遵勸降,這讓隗囂一下子損失了十三員大將,一十六個屬縣,十多萬軍民。

這時,劉秀再次寫信招降隗囂,對他說,如果束手自來,則父子相見,還能封侯,如果非不歸降,也隨你的便。隗囂終不肯降。於是,光武帝就殺了隗囂的兒子隗恂,加緊了進攻。因為將士用命,加之蜀軍來救,漢軍糧盡退去,隗囂趁機收復了不少失地。建武九年春,隗囂病死。他的接班人小兒子隗純最終選擇了投降。

進退失據的隗囂,讀不懂《王命論》,看不到漢室興


一代梟雄最後的選擇讓人費解。但是從整個走向來看,我們也是能夠理解的,他不過是想做一個諸侯王,可惜天下人不給他這樣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