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特效药”实验效果明显,或将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潜在“特效药”实验效果明显,或将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最新消息: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761名肺炎重症患者,已接受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治疗。


疫情蔓延,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正在不断攀升。


到了这个时候,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啥时候有“神药”吃?


关于特效药,最近闹出很多笑话,我们在把双黄连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的同时,也等来了很多好消息。


2月4日,李兰娟院士团队发现: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据李兰娟团队成员、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介绍,现在这两种药物已经在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使用,并有望代替其他效果欠佳的药物。


潜在“特效药”实验效果明显,或将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在高兴之余,也有网友表示质疑,体外细胞实验的数据并不能说明这两款药物对人体有用,甚至表示:“这不就是另一个双黄连?”


特效药真的要来了


事实上,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这两种药物,和前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双黄连一样,都是说有抑制作用。


与双黄连不同的是,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本身都是之前已经在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属于旧药被发现新疗效


潜在“特效药”实验效果明显,或将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阿比朵尔结构式


潜在“特效药”实验效果明显,或将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达芦那韦结构式


更重要的是,筛选这两款药物时的体外试验中具备了对照组,而且抑制效果极为明显。

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


(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


(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也就是说,得出这两种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的结论,并不是简单的通过把病毒往细胞液里怼就得出的。


把这两种药物和双黄连混为一谈,既是对双黄连的高看,也是对科学态度的不尊重。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就已经有不少研究显示,阿比朵尔在体外模型中对SARS-Cov以及MERS-Cov等冠状病毒有一定的抑制活性的作用。

2003年和2016年,钟南山院士所在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两家国内单位就分别申请了阿比朵尔制备预防和治疗SARS病毒药物中的用途,以及阿比朵尔在预防和抗击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国家发明专利。


正如大多数的老鼠都怕猫,作为SARS和MERS的近亲,新型冠状病毒确实很有可能和它的表兄弟一样,有同一个天敌


据李兰娟院士说,目前两款药物已经在浙江省的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如果后续的效果不错,会进一步替代其他药物。


特效药,似乎真的来了。


在国内外众多专家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特效药被发现,包括一款被称为“人民的希望”的药物——瑞德西韦

瑞德西韦是全球抗病毒第一公司——吉利德针对埃博拉病毒研发的一款药物,在美国治疗首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常好的效果。


潜在“特效药”实验效果明显,或将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本是为抗击埃博拉而研发,但收效甚微,反而在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望取得不错的疗效。


潜在“特效药”实验效果明显,或将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在这一点上,瑞德西韦和当初的“伟哥”万艾可很像。同样是不务正业,同样很受全世界关注。

万艾可本是为治疗心脏病而生,但治疗效果一般,最后竟在临床中发现其“伟哥”的疗效。


潜在“特效药”实验效果明显,或将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对吉利德公司来说,旧药发现新疗效,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


对此,吉利德CEO表示,他们的第一使命是执行正确的临床计划,以确定这种药物是否可以对患者产生作用,专利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潜在“特效药”实验效果明显,或将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吉利德CEO Daniel O'Day


研究药物的提供上,吉利德表示,全部免费


换句话说,患者是被放在第一位的。


只要疫情因此得到控制,相信吉利德在赚钱的同时,更是大大的赚了一波口碑


潜在“特效药”实验效果明显,或将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2月6日,瑞德西韦已经在中日友好医院进行III期临床的双盲实验,也就是药物批准上市前的最后一次临床实验。


最终的结果我们还不得而知,我们只能祈祷,作为目前唯一一个获批三期临床试验的药物,瑞德西韦真的是“人民的希望”吧。


还等不到疫苗了


各种特效药的好消息,对于我们这些宅在家里的人来说,似乎不是关键。我们更关心的是——“什么时候有疫苗?”


毕竟,只有得了病,才需要药物的抑制和治疗。宅在家里长出了霉,想出门又不敢,所以到底啥时候有疫苗,可以让人

“百毒不侵,放心出门”呢?


事实上,新疫苗的研发,和新药物一样,都需要经过体外研究阶段、临床试验阶段和正式的推广应用这几个必要的步骤。


潜在“特效药”实验效果明显,或将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这几个步骤加起来,不说十年,也得三五年


就算是开了绿色通道,疫苗的研发时间大大缩短,也快不过一年


事实上,17年前的SARS,直到疫情过去了,都没有做成疫苗。

2003年,SARS在夏季被逐渐控制住,但是SARS的疫苗却一直到2004年的春季才启动人体实验,2006年才正式完成,而那时候SARS已经销声匿迹,完全没有大规模生产和接种疫苗的必要。


研发疫苗最难也最关键的是,要先让毒性比较低的病毒进入人体,让人体的免疫系统消灭掉这些病毒里的“小弱鸡”,并记住下这些“破坏分子”的特征,等到下次病毒再进来的时候,能够

快速地分辨出敌人并消灭它们


潜在“特效药”实验效果明显,或将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图片来自生信岛


而找到这些合适的毒株,是急不了的,毕竟疫苗是为了以后的广泛使用,保证其无毒无害,而且有用

,是研制疫苗工作最基本要做到的。


虽然在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下,这个环节确实能大大缩短。

2月3日,李兰娟院士在回应病毒疫苗进展时说到,在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P3已分离到8株病毒,其中有几株非常适合做疫苗。


但这些毒株是否真的适合做疫苗,还没有确切的结论,需经过必要的检验,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到了临床试验阶段,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小部分人的试用中证实有效,才能推广到大规模的使用。


在这一阶段,则需要留足够的时间,包括筛选受试者的时间、持续监控受试者指标的时间、判断药效是否显著

以及是否有副作用的时间。


这种事情上,一味的追求速度,换来的只会是难以想象的后果。


试想一下,本应用一个月的时间去检测疫苗的毒性,为了赶时间投入市场,只用了几天,最后造成大规模中毒,这样的疫苗你敢用吗?

1976年美国的猪流感疫苗接种,就因一味追求速度,没有用足够的时间检测疫苗的毒性,导致大量的格林-巴林综合征患者的出现。


做好隔离,不等疫苗


与其等待八字还没一撇的疫苗,还不如面对当下,靠我们的众志成城,对抗病魔


而对抗的最佳方法,就是隔离。


潜在“特效药”实验效果明显,或将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为了避免成为动图里的那第三根火柴,

少出门,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好好在家里过完这个特别的假期。


我们宅在家里的无聊、被憋疯,却是前线的医务人员想都不敢想的。


接下来就是春运返程高峰期了,非常有可能是不少潜伏者集中爆发的时间。


稍不注意,等到事情发生到了自己的头上才后知后觉,就晚了。


即使瑞德西韦这些特效药能有效抑制病毒,但依旧不可以掉以轻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还没结束,做好自我防护,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


只有这样,嚣张的病毒才蹦跶不了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