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業如何抗疫渡難關?VC支招:止血、造血、輸血

“企業要想活下去,當前最關鍵的是要管理好現金流。如果現金流枯竭,企業很難擺脫倒閉的命運。”

中小微企業如何抗疫渡難關?VC支招:止血、造血、輸血

2020年的春節,對於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創始人楊守彬而言,是一個異常忙碌的假期。

庚子鼠年,疫情肆虐。全國各地的醫務工作者們不顧安危奮戰在一線,努力幫助數以萬計的病患逃離生死之困。

楊守彬和他的團隊,則奮戰在另一個戰場上。他們緊急和公司投資的數十家企業溝通,商討如何應對這次罕見疫情給企業帶來的衝擊,協助個別企業破解經營上的生死之局。

“我們投資的一家商旅企業,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國際國內航班停飛,已為客戶無條件退了幾十萬張機票。僅春節一個假期,這家企業的業務退款已達6-7億元。”2月12日晚,楊守彬對《財經》記者稱。目前,他領銜的春光裡產業資本,已累計投出12億元,管理基金規模達30億元。

根據他們團隊近期的分析統計以及和被投企業的溝通,楊守彬認為,這場疫情對企業的影響有三個層面:如可能有90%的企業會因疫情而面臨經營壓力;約10%的企業會因為疫情帶來業務的逆勢增長;局部企業可能會面臨生死危機等。

2月12日,中國投資協會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簡稱“中國創投委”)發佈了一份疫情對創投機構和其投資企業影響的調研報告。

中國創投委對近200家創投機構的隨機抽樣調查顯示,近90%的調研對象認為此次疫情對創投行業影響很大或有一定影響。超過95%的調研對象表示此次疫情對已投項目產生了不利影響,其中認為影響很大的佔比23.35%;認為有一定影響的佔比61.93%。此外,超過70%的創投企業和天使投資人認為疫情將對“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產生嚴重影響或較大影響。

從受疫情衝擊行業來看,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主要有四大行業,包括消費產品和服務業,特別是線下消費零售餐飲和服務行業;物流與交通運輸;文化及娛樂傳媒,特別是影視行業;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工業製造行業。

“企業要想活下去,當前最關鍵的是要管理好現金流。如果現金流枯竭,企業很難擺脫倒閉的命運。”楊守彬認為:“管理現金流,需要從止血、造血、輸血三方面著手。”

此前,國內餐飲業知名品牌西貝董事長賈國龍曾表示,公司經營告急,春節損失七八億,員工工資每月支出超1.5億,靠貸款資金撐不過3個月。很多中小企業亦表示,靠現有資金很難支撐3個月。

一項對於延期開工的調查結果則更顯嚴峻。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牽頭推出的《企業開工力調查·報告》顯示,疫情導致企業延遲開工,約96%的企業難以承受兩個月以上的延期。其中,約67.7%的被調查企業表示最多能承受兩週以內的延期,能夠承受2周-1個月延期開工的企業約佔五分之一,能夠承受1個月以上延期開工的企業為7.1%,能夠承受2個月以上延期的企業僅佔1.7%。

關於止血和造血,楊守彬為其投資的企業提供了多項建議,比如砍掉資金流消耗過多的業務、和員工協商緩發薪酬和降低薪酬,相關差價公司用對應期權來補償,以此讓員工與公司共克時艱等。

對於輸血,他認為目前政府針對中小企業出臺的扶持措施“遠水難解近渴”,很多措施難以實際落地。他期待政府出臺更為細化的扶持政策,如將緩交社保落到實處;並建議一些有能力的城市成立專項扶持基金,為中小企業輸血;同時,他建議監管層督促銀行建立綠色通道,比如網上信貸等快速貸款方式,讓身處困境的中小企業能更快獲得資金。

“疫情結束後,我們會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投資。”他認為:“能夠在經濟寒冬和罕見疫情的雙重衝擊下活下來的企業,肯定更具投資價值。”

“災難並不必然催生偉大企業,但有的企業會因災難而偉大。”楊守彬稱。

以下為楊守彬的自述,《財經》記者進行了整理刪減。

部分企業損失慘重


我們現在已經開始居家在線辦公,2月10日是國家規定的名義開工日,據我們和被投企業溝通,約有80%的企業採用居家在線辦公,尤其是一些員工數量比較多的公司,因為擔心疫情傳染等影響,都選擇在線辦公。只有極個別企業開始線下辦公,比如和疫情密切相關的企業,其中我們投資的一家商旅企業,需要為客戶退票,一直在忙於工作。

這家企業也是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企業,受到國內國際很多航班停運的影響,目前這家公司退票數量已經達到十幾萬張,直接業務損失達到6-7億元。

根據我們團隊近期的分析統計以及和被投企業的溝通,我認為,這場疫情對企業的影響有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從整體來看,這場疫情的影響無疑是非常廣泛的。可能有90%的企業會因疫情而面臨經營壓力,剩下的10%的企業,會因為疫情帶來業務上的逆勢增長,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主要包括智能化數字化的企業,疫情令其線上業務迎來大爆發。

第二層面,對於春光裡資本的被投企業而言,其整體影響並不大,因為公司投資重點集中於互聯網新經濟產業。這次受影響特別大的企業主要是完全線下場景模式的企業,比如一些傳統的消費類企業等,我們對這類企業投資相對較小。

第三層面,對於局部企業而言,疫情可能給其帶來巨大危機,其面臨的業務損失可能相當慘重。

根據我們的統計分析,局部受影響比較大的企業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純線下場景的企業,因為疫情帶來業務的巨大停滯;第二類是國家禁止開業的,比如一些度假公寓,我們春光系企業中有一家度假公寓類公司,有幾十萬間房間無法出租出去,損失還是相當慘重的;第三類是現金流極不充足的,依靠現金流來運轉的,比如餐飲類公司,在供應鏈上的一些企業,比如近期報道的北京奔馳要求天津的供應商復工等,還有需要大量資金進行採購的企業等。

為了幫助這些企業要渡過難關,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有一家線下餐飲企業,他們的直營店有四五十家都無法正常開業,我們建議其將業務更多的轉移到線上,當然在現有疫情下,這一過程只是在引導和培養更多客戶流量,但是這一轉型,有望幫助企業再造流程,提升效率,為疫情過後的業務提升打好基礎。

對於因不可抗力導致大量退票的商旅公司,我們建議其和航空公司商談,畢竟機票最終沒有被消費,需要航空公司和商旅公司一起共擔機票退票的損失。同時,這家企業此前引進了供應鏈金融,也可以幫助其化解一部分風險。

對於國家規定不能開業的度假公寓,每天有幾百萬元的損失,全球十幾萬間公寓無法出租。這家公司可能會和出租者商談能否減免部分房租。這家公司體量比較大,在業內還是有比較好的聲譽的,利益鏈條上的各方都不希望其倒下。實際上,相對於此,那些規模更小的企業可能會更快倒閉。


生死繫於現金流


企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

很多企業可能在1-2月內資金不能週轉,就可能休克。等到企業休克或者沒有生命體徵再去想辦法補救,將無力迴天。

現金流如同一個企業的血液,在當前疫情下,現在需要考慮的是,依靠自身造血還是靠外部輸血活下去?我認為,維持現金流,需要止血、造血和輸血三步。在這方面,我們也為被投企業提出了一些應對措施。

止血即是截流,現金為王。不過止血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即合情合理合法地活下去,比如不能隨意裁員,降低員工薪酬等。

至於止血的措施,一是企業可考慮是否能夠砍掉現金流消耗比較大的業務;企業還可以協調上下游,將應付款項改為延期付款等。第三類是否能和員工商量薪酬緩發薪酬,降低薪酬,和員工協商,做出補償方案,比如緩發的計劃,如果為了保證現金流,降薪,用公司期權來補償,對公司共克時艱的激勵。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企業短期內降低經營的現金流成本。

就造血而言,每個企業不一樣,需要根據自身狀況尋找創收條件,比如線下轉到線上,開發線上服務,目前已經兩三家企業業績因此反而變好。

為了共克時艱,我們近期還發起成立了一個春光戰“疫”共同體,讓被投企業、春光系企業和春光裡的合作單位之間有效對接資源與技術,互幫互助,在疫情期間也能促進業務增長。比如一些做線上業務的公司可以幫餐飲企業開發線上業務,做直播的公司可以幫助其他企業在直播平臺做業務推廣等。

輸血的方式主要有政府和銀行的扶持等。除了這些方式,還有一種方式,從融資的角度來做,向原股東和投資人繼續融資。比如一些企業還處於燒錢的階段,需要依靠融資支撐的公司,這些企業還沒到真正產生效益的時候,可以考慮降低估值等來進行融資。同時還可以實行股轉債,如果最終企業經營失敗,可以將投資人的股權轉為債權,公司經營者合力承擔這部分債權。


建議成立疫情專項基金


目前政府也出臺了一些扶持政策,不過有些政策“遠水難解近渴”。

政策的制定者,對企業實際痛點的需求瞭解不夠,這可能導致制定政策的準確性、及時性和普惠性上會出現一些問題。

在政策的準確性上,目前的銀行放貸本身有很多條框,對於沒有固定資產的企業很難獲得銀行的貸款。政府或者監管機構應該制定更詳細的放貸條件。

政策的及時性也有待提高,很多企業急等資金週轉,但是目前的貸款流程偏長。,很多企業

此外,政策的普惠性不夠,往往一些和政府對接比較多的企業能更快得到貸款,而對接不多的企業則難以獲得資金。

針對這些不足,我提出幾點建議,供決策層參考。

一是設立快速申請貸款的端口,比如集中幾家大的銀行,針對疫情中的企業,形成一個約定貸款利率,建立在線的審批機制,滿足哪些具體條件,企業可以獲得貸款,這樣整個貸款流程才能更快更及時。現在的狀況是,政策對銀行沒有約束,依靠銀行自覺,哪個銀行願意做就做,不願意做就不做。

二是將社保的緩交和免交結合,並讓政策真正落地。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出臺了社保緩交政策,實際上應該將緩交和免交結合,結合企業自身情況,讓企業免交2-3個月社保,以幫助企業平穩渡過資金關。不要等到企業沒有生命體徵了,再進行挽救。

三是建立有能力的城市成立疫情專項基金,這部分資金來自政府的引導基金,有的城市有一兩百億元的基金,可以暫時拿出10-20億元,用於特定扶持。政府可以遴選一些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進行定向的救助、投資。


未來三類投資機構能生存

這場疫情的影響顯然是非常廣泛的,無論對創投機構而言,還是對一般企業而言。不過,在這場空前的危機中,一些機遇正在向我們走來。

事實上,創投企業寒冬在這場疫情之前早已到來,目前已經從“錢荒”轉變到了“錢空”的狀態。

根據我的判斷,未來只有三類投資機構能生存,第一類是已經處於頭部的投資機構,他們處於強者恆強階段;第二類是狙擊手型的投資機構,對企業投資瞄得特別準;第三類是生態鏈式的創投機構,這也是春光裡在遵循的模式。

投資機構在國內大發展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生態鏈式的創投模式,在抵禦寒冬的能力上也會更強一些,這一模式除了幫助投資人進行產業落地,賺取投資回報以外,還可以為其提供其他生態鏈上的服務。

跳出傳統的投資機構來看,目前中國投資規模最大的公司是騰訊,騰訊依靠自身的生態鏈,在過去幾年,投資了110多家獨角獸公司,其中有70幾家公司上市。它依靠生態賦能企業,獲取了超額回報。還有阿里、小米等都在採用這一模式。我們雖然無法和這些行業巨頭相比,但是我們認為,遵循生態鏈的模式,才能讓自身有更好的發展。

至於未來的投資方向,短期的疫情不會對我們的投資邏輯帶來重大影響。我們未來會繼續重倉智能新經濟,這次疫情讓我們意識到,未來還需加大這個方向的投資力度。

根據我們的判斷,未來的企業分為三類:一是人工智能企業,;二是智能+企業,如智能+消費,智能+文旅等,讓智能和傳統產業相結合;三是被智能淘汰的企業。

2003年的非典催生國內電子商務的崛起,這一輪疫情則有可能加速產業向移動互聯網、智能互聯網的升級。

從微觀上看,這次疫情對未來的創業可能帶來的影響包括:催生眾多智能化平臺、加速眾包合夥人的發展趨勢。

未來的趨勢是反大公司化,被平臺賦能的個體的合夥人會越來越多;同時一些企業之間的合夥模式會增強,比如在這次疫情中,一些快遞公司招募了很多餐飲公司的員工,幫助其理貨等;還有一種模式是內部裂變式創業,一家幾百人的公司裂變為多個事業部,各個事業部自負盈虧,這樣的模式既可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還可以令企業將風險化解到各個事業部身上,增強抗風險的能力。

如果把疫情看做一場災難的話,並不必然產生偉大企業,不過,我們也不能排除,可能有企業因為災難而偉大。

在此次疫情結束後,我們會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投資。投資要判斷波峰和波谷,疫情令一些企業跌到波谷,其估值更具潛力。同時,我們相信,能夠在經濟寒冬和罕見疫情的雙重衝擊下活下來的企業,肯定更具投資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