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常用管理法則,值得一看

二八原則

1.定義: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則(Pareto's principle)也叫巴萊特定律、朱倫法則(Juran's Principle)、關鍵少數法則(Vital FeRule)、不重要多數法則(Trivial Many Rule)最省力的法則、不平衡原則等,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及企業管理學等。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2.用途:a.去發現該關係的關鍵起因--20%的投入就有80%的產出,並在取得最佳業績的同時減少資源損耗(當一家公司發現自己80%的利潤來自於20%的顧客時,就該努力讓那20%的顧客樂意擴展與它的合作。這樣做,不但比把注意力平均分散給所有的顧客更容易,也更值得。再者,如果公司發現80%的利潤來自於20%的產品,那麼這家公司應該全力來銷售那些高利潤的產品。)

長尾理論

長尾理論是指,只要產品的存儲和流通的渠道足夠大,需求不旺或銷量不佳的產品所共同佔據的市場份額可以和那些少數熱銷產品所佔據的市場份額相匹敵甚至更大,即眾多小市場匯聚成可產生與主流相匹敵的市場能量。也就是說,企業的銷售量不在於傳統需求曲線上那個代表"暢銷商品"的頭部,而是那條代表"冷門商品"經常為人遺忘的長尾。舉例來說,一家大型書店通常可擺放10萬本書,但亞馬遜網絡書店的圖書銷售額中,有四分之一來自排名10萬以後的書籍。這些"冷門"書籍的銷售比例正以高速成長,預估未來可佔整個書市的一半。這意味著消費者在面對無限的選擇時,真正想要的東西、和想要取得的渠道都出現了重大的變化,一套嶄新的商業模式也跟著崛起。簡而言之,長尾所涉及的冷門產品涵蓋了幾乎更多人的需求,當有了需求後,會有更多的人意識到這種需求,從而使冷門不再冷門。

SWOT分析法

1.SWOT分析法,即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

2.S(strengths)優勢、W(weaknesses)劣勢是內部因素,O(opportunities)機會、T(threats)威脅是外部因素。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一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

魚骨圖分析法(5M因素法)——發現問題"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

職場常用管理法則,值得一看

魚骨圖(Fishbone analysis method)是由日本管理大師石川馨先生所發展出來的,故又名石川圖。魚骨圖是一種發現問題"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稱之為"因果圖"。魚骨圖主要用於工商管理中建立分析模型。

PDCA循環規則

職場常用管理法則,值得一看

PDCA原則最初的概念來自於現代質量管理的奠基者:Walter A. Shewhtar。後來被美國的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了出來,廣泛運用於宣傳和產品質量改善方面。PDCA是英文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調整)的第一個字母。

P階段屬於目標計劃階段,包括方針和目標的確定以及活動計劃的制定。

D階段屬於落地執行階段,主要考驗的是你的執行力

C階段屬於效果檢查階段,即確認執行方案是否達到了目標

A階段屬於調整階段,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並予以標準化;對於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引起重視。

SMART原則

S:具體(Specific),績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標,不能籠統。

M:可度量(Measurable),績效指標是數量化或行為化的,驗證這些指標的數據或信息是可獲得的。

A:可實現(Attainable),績效指標在付出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避免設立過高或過低的目標。

R:現實性(Realistic),指標是實實在在的,可以證明和觀察。

T:有時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績效指標的特定期限。

意義:在制定工作目標時,考慮一下目標與計劃是否SMART化。只有具備SMART化的計劃才具有良好可實施性,才能保證計劃實現。

OGSM計劃法

Objective(長期目標):核心是定性目標

Goal (短期目標):將長期目標分解和轉化,代表具體細化的目標。

Strategies(策略):表示行動策略,最多隻能做五個,太多會造成執行困難

Measures (方法): 表示衡量指標,控制面板和行動計劃

意義:OGSM可用於策劃促銷活動、活動方案等比較具體的事情。

備註: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