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年輕的烏茲別克斯坦,曾以不同名字頻繁出現在中國史書中。歐洲學者在 19 世紀末提出了“絲綢之路”的概念,讓人誤以為這是一條貫穿東西、有著明確標識的路線,事實並非如此。長安與羅馬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貿易往來,是逐利的粟特商人牽著雙峰駱駝跋涉於沙漠和雪山,沿著數條崎嶇的古道在綠洲城鎮相會,交易貨物後再繼續前往下一站。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從長安到羅馬,古老的商路綿延萬里,橫亙其間的中亞佔據了超過一半的路程,而大部分承擔著樞紐重任的古城和歷史遺址都在今日的烏茲別克斯坦境內。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我對撒馬爾罕嚮往已久,那是絲綢之路躍動了千年的心臟。


善於經商的粟特人早在公元前便將撒馬爾罕打造成一座金碧輝煌的城市,用貿易連接起波斯、印度和中國,被稱為“古文明的十字路口”。位於東北方的阿弗拉西阿卜(Afrasiab)正是昔日“康居國”粟特王庭的遺址,誕生於此的胡旋舞風靡大唐,也讓安祿山登上權力的舞臺。最令人難忘的是大使廳精美的壁畫,粟特人用整面牆壁描繪了他們想象中的大唐王朝——武則天帶著侍女泛舟湖上,而一旁的唐高宗正在追捕一頭獵豹。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位於撒馬爾罕的沙赫靜達清真寺中藍色的穹頂。


粟特民族早已湮沒於歷史,如今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撒馬爾罕古城是帖木兒大帝征服世界的雄心。他征戰三十年,橫掃波斯、印度、蒙古和高加索,從各處劫來能工巧匠以及無數珍寶,誓將撒馬爾罕打造成“亞洲之都”。帖木兒為妻子修建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Bibi Khanym Mosque)擁有壯觀的雙重穹頂和精緻的拼貼磚面,是彼時伊斯蘭世界最宏偉的建築;他自己長眠的古爾- 埃米爾陵墓(Gur-e-Amir)則體現了極高的工藝水平,華麗的六邊形瓷磚裝飾令人歎為觀止。夏伊辛達墓群(Shahi-Zinda)藍綠相間的釉面美輪美奐,而宏偉的雷吉斯坦廣場(Registan Square)早已成為撒馬爾罕的旅遊名片。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位於撒馬爾罕的沙赫靜達清真寺前禱告的烏茲別克斯坦婦女。


雖然帖木兒大帝壯志未酬,死在了遠征中國的途中,但他和繼任者們留下的精美建築卻代表了伊斯蘭黃金時代最後的輝煌。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離開撒馬爾罕沿著絲路向西,抵達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口中“尊貴的布哈拉”。布哈拉之所以“ 尊貴”,是因為它曾有上千座清真寺和教經學院,聚集了當時伊斯蘭世界偉大的聖人和學者,是穆斯林學習古典經文的中心。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卡揚清真寺寧靜的清晨,布哈拉。


住在古城民宿的日子裡,我迷戀上了清晨的布哈拉。穿著學校制服的少男少女走在上學路上,蓄水池旁的露天茶館尚未開始營業,只有教經學院前騎著毛驢的納斯爾丁·阿凡提露出調皮的笑容。此時的卡揚清真寺(Maedjid-i Kalan)內空無一人,綠松石色的圓頂反射著光芒。宣禮塔背後掛著一鉤還沒來得及落下的彎月,這座讓成吉思汗折腰的高塔是城中少有、沒被蒙古軍隊摧毀的古老建築。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布哈拉古城堡的外牆。


日光漸盛,一道道拱門投下陰影。有兩隻鸛鳥築巢雕塑的圓頂是市集的標誌,小販們將各種手工藝品擺放完畢,商店和手工作坊開門營業。布哈拉是絲綢之路上最繁忙的商品集散地,巧奪天工的編織品、精美的金銀器皿和鐵器在此彙集,能工巧匠的作坊也對外開放,你可以看到鐵匠們打製刀具、細密畫家在首飾盒和盤子上作畫,還有繡工們在傳統服飾上繡出金線花紋……如此種種,足以令人想見布哈拉在中世紀時的繁榮模樣。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繼續向西行進,火車穿過沙漠前往花拉子模州的希瓦。


這座曾被阿拉伯人佔領的綠洲小城位於絲路支線,是中亞商人前往伊朗沙漠途中的最後一個驛站。希瓦擁有保存完好的中古建築群,彷彿一個露天博物館。那厚重的城牆、土黃色的低矮建築、錯落的清真寺圓頂和宣禮塔,以及曲折縱深的巷道,就像《一千零一夜》故事裡的場景一般。然而如此美麗的古城卻在 16 到 19 世紀之間淪為中亞最大的奴隸市場,附近的土庫曼部落抓捕放牧的哈薩克人、路過的行腳商人,以及後來的俄國人,將他們帶到東門市場進行交易。強盜、小偷,甚至來自鹹海的海盜都曾在這裡出沒,彎曲如迷宮的小巷裡暗藏殺機。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撒馬爾罕的穆斯林墓地。


如今的古城充滿濃濃的商業氣息,手工作坊和小攤販無處不在。我穿過沿城牆而葬的墓冢爬上牆頂,看到了烏茲別克斯坦最美的日落。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連接起絲路兩端的中亞在飲食上也體現出了來自東、西方的不同影響,譬如對大米的烹煮和香料的調味帶有地中海和中東的特色;拉麵(Laghman)的靈感明顯來自中國大西北的拉條子(拌麵);抓飯(Plov)的製作方法與波斯地區異曲同工;烏茲別克斯坦風味的咖喱角(Samsa)比它的印度前輩更加酥脆鮮美。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中亞五國(蘇聯時期官方定義的“中亞”為五個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居民多為遊牧民族的後裔,因而飲食以羊肉為主,牛肉次之,馬肉則通常被醃製成一種叫作 Kazy 的香腸。天氣寒冷的日子裡,先來一小碗濃郁的肉湯(Shurpa)暖胃,帶骨的羊肉與胡蘿蔔、土豆和洋蔥一起熬煮數小時,直到厚重的油脂漂浮在湯的表面,令人感覺滿足。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塔什干“中亞抓飯中心”裡,廚師正在製作抓飯。


即便是不瞭解中亞的人也都知道,“ 抓飯”是此間美食的象徵,也是待客的必備佳餚。不同地區的抓飯因食材、烹飪方法,甚至場合的差異而有所區別,光是食譜就有一千多種:撒馬爾罕抓飯最為清淡;布哈拉抓飯有時用綠豆取代鷹嘴豆;費爾幹納盆地的抓飯因為使用羊骨的髓油而呈棕色,當地人篤信有壯陽的效果;我喜歡塔什干婚禮抓飯(Tuy Palov)中葡萄乾的清甜,據說只有男廚師才有資格烹製。烏茲別克斯坦顯然對這道美食充滿了企圖心,在首都塔什干的“中亞抓飯中心”裡,人們可以嚐到來自各個地方的不同風味。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麵食在中亞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每頓必有的饢到備受歡迎的咖喱角點心,幾乎佔據了料理界的半壁江山。最令我驚豔的是大蒸餃(Manti),羊肉剁碎後配以洋蔥、黑胡椒和孜然,再加上一點肥膩的羊尾油(Dumba),使得肉餡兒鮮嫩多汁,蘸上酸奶油則更加美味。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希瓦古城裡製作饢的烏茲別克斯坦婦女。


若是在烏茲別克斯坦餐廳拿著菜單無從下手,拉麵(拌麵或湯麵)通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羊肉與洋蔥、紅椒、西紅柿等蔬菜相燴,放入孜然和歐芹調味,再配上筋道的手工拉麵,這熟悉的味道是幾百年前遷往中亞的陝甘回民(東干族,Dungane)所帶去的鄉愁。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如果說遊牧民族傳統生活方式對肉類、奶製品和饢的依賴構成了中亞飲食的基礎,那麼這片土地上不同文明的更迭交匯則豐富了它的內涵。烏茲別克斯坦的北方菜式仍保留著突厥和蒙古入侵的痕跡,南方菜因為深受波斯的影響而更為精緻,尤其是香料和香草的使用為傳統美食賦予了靈魂。猶記得在布哈拉古城時,民宿主人捧來的早餐蛋餅上鋪滿一層新鮮的蒔蘿,令我驚訝之餘不由得食指大動。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烏茲別克斯坦隨處可見的茶壺和茶杯。


烏茲別克斯坦菜常用的香草包括羅勒、歐芹、蒔蘿、香菜、茴香、藏紅花,香料則有辣椒、刺檗、肉桂和黑胡椒等。如果一定要選出一種香味來代表烏茲別克斯坦,那麼非孜然莫屬。從沙拉到烤肉再到抓飯,處處都有孜然獨特的味道,尤其是那被羊肉油脂浸潤後再因火烤而迸發出的濃烈芳香,早已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了中國西域及內地,維吾爾族同胞們最是深諳其味。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中亞五國裡,烏茲別克斯坦因位處南部的綠洲農耕地區而有著最悠久的定居歷史,但遊牧文化傳承下的畜牧業亦十分發達,所以在飲食習慣上對奶製品頗為倚重。城市裡最常見的要數羊奶和牛奶,然而在廣袤的西北地區,還能品嚐到馬奶和駱駝奶所製成的飲品。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農家自制的駱駝酸奶( Shubat ),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


由於炎熱乾燥的氣候令食物難以保存,當地人通常會把鮮奶發酵做成各種酸奶製品,這些製作技巧和工序是延續了千年的生活智慧的總結。中亞鮮奶的含脂量極高(5.2%),煮沸脫脂後所得的酸奶油(Kaymak)口感綿密,常被用作蘸料來搭配饢或是蒸餃等菜式。在烏茲別克斯坦,酸奶可以入菜、做湯,或是稀釋後製成飲品(Ayran),而用鹽和胡椒調味的幹酸奶球(Kurt)則是大巴扎裡最常見的零食。


烏茲別克斯坦菜較為油膩,因此當地人在飯前飯後都習慣飲茶。出乎我意料的是,綠茶普遍最受歡迎,被蘇聯影響較深的城市偏好紅茶,而西部地區則通常在茶裡倒入羊奶或駱駝奶,跟北方遊牧民族的口味更為接近。


在烏茲別克斯坦也能吃好喝好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