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高麗的兩班體制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嗎?其實還是和中國儒家有關

導讀

眾所周知,中華歷史悠久,並由於中原宗主國家的原因,總是會向東亞各文明輻射出大量儒家思想,這也就使得東亞大部分國家其實都沾染了很多來自中華文明的習慣與傳統,甚至包含制度和典章,很多時候都是照搬的中華的。

高麗的兩班體制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嗎?其實還是和中國儒家有關

明顯照搬的華夏服飾

比如與中華出於鄰國關係的朝鮮半島的歷史,其實很多時候都沾染了太多中華歷史的影響,在諸多效仿中華的施政策略上,很多制度都能在中華歷史上找到母本,但似乎唯獨高麗王朝的兩班制度這一點顯得獨一無二,和中華歷史文明幾乎找不到什麼太多的相似之處。

高麗的兩班體制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嗎?其實還是和中國儒家有關

高麗兩班體制

而兩班制度這個能反映高麗王朝興衰的一個獨特的縮影,真的一點都和中國文化扯不上關係嗎?其實也不然——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士大夫”階層及“文武百官”曾對國家政治統治和百姓的社會生活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高麗王朝的“慕華”歷史

高麗王朝建國者為王建,即高麗太祖。王建滅新羅、滅後百濟,定都開京,朝鮮半島歷史上第二個統一的封建王朝高麗王朝就此建立,與中國五代、宋、遼、金、元、明初一直並存,這個高麗王朝一共存續了四百七十多年的歷史,可謂歷史極為悠久。

高麗的兩班體制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嗎?其實還是和中國儒家有關

高麗王國地圖

如此悠久的歷史使得高麗王朝見慣了中原王朝的變遷與風格,所以它為圖自保,一直對外宣傳自己是“素慕華風”的,其統治制度也都是照搬的中原王朝的制度。甚至為了打消來自中原王朝的疑心,高麗王朝還特別宣佈自己就算是百官的官服都是按照中原王朝的要求來的:“百官衣冠從華制”。

高麗的兩班體制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嗎?其實還是和中國儒家有關

高麗畫像

高麗王朝儘可能讓自己在政治、經濟、文化諸多方面,都顯得深受中國思想文化影響的歷史印記,作為中原王朝第一大藩屬國,它對宗主國的模仿完成度極高,很多時候都有“小中華”之稱。但是難道高麗王朝就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特色嗎?其實倒也不是,比如其“兩班”體制就有著非常特殊的本土特色文化氣息,然而,究其根本,還是能發現不少來自儒家的影響影子。

高麗光宗不根據國情的照搬——科舉制在高麗的實踐

兩班體制最初的時候其實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從中原華夏學過來的文武百官分列兩班——文官稱東班、武官稱西班。作為官員,自然享受特權,不但擁有土地,很多時候還可以免納賦稅。

王氏高麗剛剛完成統一大業之後,由於開國功臣、地方豪族、新羅舊人共同組成文武百官,所以數量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人數多了,人心就會不安,作為統治者就必然需要通過封賞給人安心,儘管這樣可能財政不能完全滿足。然而不一定非要通過財物的賞賜,很多時候還可以用田產和特權來作為賞賜品,效果往往會更好。

高麗的兩班體制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嗎?其實還是和中國儒家有關

兩班體制

所以對於這些文武百官,王氏高麗的統治者還是很客氣的,對他們基本上是不吝封賞,不但賜予了大量的田產,還下令免除了這些官員的賦稅,這些官員在屬於自己的田產之上進行生產和勞作,又由於不需要繳納貢賦,財產積累速度遠超社會其他階級。

在這些文武百官的後人,尤其是當年那些開國功臣之家中,由於財力和權力都很充沛,於是不可避免的對上中下層官位進行了壟斷,高麗王室的權力反而在這種情況下受到了威脅。

當時在位的是高麗王朝的光宗,他對於這種情況表示非常不滿,於是為了加強王室的權力而大力推進改革,其中剷除開國功臣所形成的權臣集團是重中之重。

高麗的兩班體制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嗎?其實還是和中國儒家有關

影視作品中的高麗光宗

而如何和平的剷除權臣集團,這位來自高麗的皇帝也很有心得——因為他有看過中國的史書,知道當年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通過科舉制一舉就將那些世家、豪門大族拿下。於是這位光宗開始實踐——在高麗王朝實行科舉制。

唐代的科舉制擴大了官僚的人才來源,從而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官位的壟斷,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而高麗王朝的科舉制卻在實踐之後取得了截然相反的結果:確實有力地擺脫了開國權臣等勢力集團,卻為新的豪族勢力大舉湧入政權創造了優質條件...講道理,其實高麗光宗可能自己也沒料到不根據國情而直接照搬照抄會帶來這麼嚴重的問題。

高麗的兩班體制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嗎?其實還是和中國儒家有關

古代中國的科舉制

總之,在高麗光宗將科舉制進行實行後,以“兩班”為核心的官僚體制就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了——文、武“兩班”從沒有明確區分開始走向分化的關鍵一環。

高麗景宗對兩班體制的進一步加固

高麗光宗駕崩之後,景宗又別出心裁的實行了田柴科,所謂田柴科其實就是給所有官吏一種安撫賄賂的東西——按照官職分配田柴。本質上其實還是高麗太祖那一套安撫人心的本事:給田、給柴、免費,你們聽話。

在高麗景宗開設“職散官各品田柴科”為名的田柴科後,為了更好的區分官吏們得到的區別,景宗又腦洞大開的開始設計不同顏色的衣服——按其官職的高低分為丹衫、紫衫、啡衫。

高麗的兩班體制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嗎?其實還是和中國儒家有關

按其官職的高低分為丹衫、紫衫、啡衫

很明顯,顏色不同的官吏的到的賞賜必然不一樣,高麗景宗用自己的創意給高麗文臣武將以及其他元老官僚樹立起來自職業上的鄙視鏈:元老功臣之後穿著紫袍,自然瞧不起穿的是紅衣服的文班的人,而文班的人又看不起武班的人。在高麗景宗的操作下,其實此時官吏制度已經開始以“兩班”為核心進行重新改編了。

高麗成宗將兩班體制從朝堂拓展到地方,兩班體制最終形成

高麗成宗即位之後,由於受到來自中原王朝的儒教政治影響。他非常渴望抑制新興豪族、鞏固王權,所以他遍覽群書,很快發現了辦法——效法漢代將豪族外派地方即可。於是高麗成宗將中央官人豪族全都外派於地方十二牧,讓他們擔任州、府、郡、縣的吏職,成為鄉吏“兩班”。

高麗的兩班體制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嗎?其實還是和中國儒家有關

高麗成宗的歷史評價

此外,成宗時期實施的儒教政治,尤其“宰相政治”為鞏固高麗王朝集權統治和“兩班”貴族社會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從而使“兩班”在高麗社會運行的政治、軍事、法律、文化理念等方面,一方面發揮了具體執行者的角色作用,如在朝會、宣麻場、冊封、太廟‘,、王室、宗教等活動中的儀禮,以及涉及官僚、世系、“兩班”家族內部和百姓生活等領域發揮著中央集權統治意願的主要執事者作用,另一方面又發揮了實際責任擔當者的角色作用。

這樣,高麗的兩班體制正式形成。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多虧了高麗成宗的這一下外派(成宗時期將地方豪族任用為中央官吏,將一部分地方豪族勢力排斥到地方官屬下的鄉吏),使得兩班體制從其範圍本來只限於朝堂的“兩班”官吏,但由於外派之後“兩班”官吏的子孫及其家族享有諸多社會特權和晉升便利而蔓延到整個社會的角落。

這些在地方的鄉吏可通過蔭敘制輕易獲得官職,能夠進入特殊的科舉備考教育機關“私學”以接受教育,並在相似的條件下彼此進行通婚,使“兩班”家族日趨成為“兩班”官吏隊伍的主要來源。

其中,尤其是“兩班”家族本身就是封閉的階層,再進行內部互通婚姻及聯姻之後,勢必會成長為門閥貴族勢力。

引進了文武散階制度沒問題,故意偏頗打壓武人為哪般?

成宗十四年,高麗引進了文武散階制度。原本文班負責政治,武班負責軍事,在實質上本來沒有太大的差別。

但當時,成宗為了抑制地方豪族勢力,突出文班的社會地位,朝廷實際上只授予文班以散階。到了顯宗朝以後,更是在這種明顯拉偏架的情況下逐漸形成了以文臣為中心的政治體制。主要官職都由文臣擔任,特別是由科舉合格者壟斷。

武臣只能升遷到三品,無法參與宰樞的議政。由於這種制度明顯對武班不公,加之得勢文班飛揚跋扈,盛氣凌人,導致武臣“兩班”的強烈不滿,終於在毅宗二十四年發生了鄭仲夫、李義方、李高等武臣叛亂——史稱“鄭仲夫之亂”。

高麗的兩班體制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嗎?其實還是和中國儒家有關

“鄭仲夫之亂”

這次叛亂使文臣遭到了滅頂之災,高麗朝也由此進入了長達一個世紀的武臣執政期。掌握政權的武臣出於運轉國家政務的需要,通過科舉重新任用大量鄉吏,這些人成為新的“兩班”,鄉吏“兩班”事實上成為高麗“兩班”的來源。

高麗的兩班體制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嗎?其實還是和中國儒家有關

元朝強勢干預高麗,強迫與高麗王室通婚聯姻

武臣執政期結束後,高麗進入元干涉期。元干涉期間,很多武臣成為附元勢力,宦官、內僚、譯官等,賤民又紛紛通過武班獲得官職,從卑職上升為“兩班”,並通過與王室、門閥貴族聯姻形成新的權門世族。高麗末期,這種統治階層身份秩序的混亂,底層賤民也得以有機會成為“兩班”,導致“兩班”數量的大增。

總結

在古代東亞尤其朝鮮半島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不斷汲取中國古代的治國理念與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禮制規範,逐步建立起“小中華”的政治思想文化體系,對朝鮮半島的政治思想、社會文化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高麗的兩班體制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嗎?其實還是和中國儒家有關

高麗國王畫像

高麗王朝建國初期,光宗為了克服對王權的不安定因素進行了改革,但卻不夠徹底直到景宗時期開國功臣勢力才被削弱。隨著田柴科土地制度的制定與實施,一方面為中央官僚提供了經濟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又將地方豪族勢力進一步編入了中央集權體制當中。

但到了後來,由於成宗明顯拉偏架,到了毅宗之時不慢的武臣發動叛亂,此後新舊貴賤混雜,社會矛盾的日趨激化,直接動搖了統治階級的社會基礎。幾乎可以這麼說,整個高麗王朝主導社會政治者就是文武“兩班”政治權力的鬥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