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解决自己的母亲是一个好妈妈但不是一个好的教育者的问题?

一排糖_gvw


我是大禾妈,我爱带娃逛,大禾现在15个月啦!

提问者所说的“好妈妈”应该是理论型的“好妈妈”,举个例子看看:

我们家小区有个男宝宝,叫小C,比大禾大3个月,家庭条件不错,因为在一个小区,大禾奶奶经常跟小C奶奶一起溜娃。偶尔也会见到小C妈妈。

我对小C妈妈最大的印象就是她从来不会主动跟他人打招呼,哪怕在电体门口刚好遇到,也是走自己的路。有时候小C妈妈带小C在小花园逛,熟悉小C的爷爷奶奶(包括大禾奶奶)主动跟小C打招呼,通常小孩说话还不利索的情况下,父母会代小孩回应别人的问候,但是小C妈妈几乎不会回应。

有一次,小区几个刚会学走的宝宝,在花园里面玩,小C也在。有个小宝宝在鹅卵石小路上蹲下来捡石头,然后大禾也过去跟着捡石头,后来一帮宝宝就跟着过去了,包括小C。本来宝宝们玩的听high的,突然之间,小C被一个影子抱走,还没反应过来,原来是小C的妈妈。速度太快,只听见一句:多脏呀,还玩。小C奶奶也就默默地跟着回去了。

还有一次,小C的爷爷拿着一盒零食,就是那种宝宝零食泡芙条,在小区里面玩。小C爷爷就在小花园坐着,一边逗小C玩,一边给零食。突然小C妈妈就来了,抢过了小C爷爷的零食,说了一句“吃这个上火,他病了你带他去看?”

后来好久不见小C的爷爷奶奶下来玩了,换了一个年轻点的阿姨,本来以为是保姆,后来才知道,爷爷奶奶回老家了,是小C妈妈的小姨过来帮忙带。

就这两个事情,我都在现场。其实我能理解小C妈妈对小C的紧张,据说小C出生的时候呛了羊水,然后进了一段时间的新生儿科,所以小C妈妈对小C接触什么,吃什么都很讲究。

站在母亲的角度讲,小C妈妈是好妈妈肯定是没错的,因为她一切以孩子健康为中心,我无条件的认可,因为孩子健康是第一步。

能给孩子吃饱穿暖,这其实是一个“合格母亲”。如果要做到好母亲的标准,可能还要在待人接物上给小孩做好启蒙。复杂的内容我说不上,我个人觉得做一个好母亲起码要做到三点:控制情绪,礼貌待人,好好说说话。

看似简单,做起有点难,对老一辈,你要在各种育儿差异里面斗智斗勇,在一团和气的前提下,让育儿方式趋于一致;对于老公,你要学会如何巧妙会怼孩子他爸“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让孩子他爸知道带娃的艰辛......这一波操作,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意义。但是,作为好母亲,除了让孩子吃饱穿暖,还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友好的家庭环境。

一个好妈妈,要不断学习,要学会放手,也要学会抓住;既然有立场,也要有技巧。我一直也在努力控制情绪,好好说话....

孩子的成长分三步,第一步看身体健康,第二步看思想品德,第三步看术业技能。而学校老师能做的,仅仅是第三步。前两步打基础的工作,靠家庭,终究还是靠妈妈。


带娃逛


题主这样问,就不能算一个“好妈妈”。

我们中国人评价一个“好妈妈”的标准,是本分。

所谓“本分”,就是生活中,你是什么角色,你就做好那个角色的事情。

比如妈妈的角色,就是管生活。

吃得好不好,穿得是不是干净,这是妈妈管的。

我儿子读小学的时候,班主任跟我老婆说,你是一个好妈妈。其他家长问,怎么看得出来?班主任说,你看她儿子的衣服。大家都穿校服,有的孩子的校服,斑斑点点的。我们家孩子的衣服,都是干干净净的。

现在的妈妈,手越来越长了。最应该管的穿衣吃饭没管好,反而去管学校老师管的学习。

我们中国人说,术业有专攻。

读书这玩意,有专业学过的教育的“老师”这个角色去负责。我们做家长能做的,就是尽量帮孩子找到水平高,口碑好的“老师”,让老师去做学习上的教育者。

就算你自己是老师,你也就你自己教那个科专业,你也不能都包办代替。

如果妈妈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全方位的教育者,这妈妈就不是一个好妈妈。

孩子越来越大,我们做爸妈的,就越来越忍住自己总想伸出去的黑手。

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做好一点。


春暖花开003


好父母与合格的父母有区别吗?如果单纯从字面上理解,似乎“好”的标准要高于一般 ,高于“合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这样看待这两个概念:好父母侧重于父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关爱,无微不至,不会让孩子受一点儿罪;而合格的父母则侧重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管教、善教育,最终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材。

显然,现实中,这样的好父母遍家庭皆是,而真正合格的父母则并不太多。那么,怎样让普天之下许许多多的好父母发生质的飞跃,变成一个个合格的父母呢?

其一,要上岗培训。也就是成为父母之前要参加家庭育儿培训。要从理论上系统地了解孩子由优质受孕、到十月怀胎、到婴儿期、到幼儿期、到少年期、到青年期等等各个不同时期的相关知识和生理特点为,并系统地学习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如何抚育的方法,进而提升作为一个父母应有的健康的、科学的教育理念。然后在成为父母之后才能和实践相结合,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所有准备成为父母之前的恋人、夫妻,都应该明白自身将承担抚育孩子——祖国未来——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应该明白上岗培训是自己承担这一使命的前提,自己有必要在时间上、经济上投入一定精力和资本,去给自己充电;我们也呼吁国家能在立法的层面上强制性地让“这类准父母”上岗前取得合格证,这样会大大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不失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强有力的举措。

其二,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育儿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理念。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有教育孩子的忧患意识,不进则退。孩子面临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停地更替,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紧紧跟上时代的节奏,找准社会的脉搏,以新的教育方式、姿态来抚育自己的孩子。要不可一成不变,固步自封。以前接触过不少这样的父母,总夸赞当年的大儿子(或大女儿)乖巧懂事,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老埋怨眼前的小儿子(小女儿)调皮难管,学业成绩让人烦恼纠心。我觉得父母在抚育小儿子(小女儿)时不思进取、止步不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抚育过两个孩子的“过来父母”,不妨想想,你在抚育小儿子(小女儿)的时候,还是和抚育大儿子(或大女儿)一样上心、精心?我听到的一些说法是,大的如金贵宠物般供养,小的则如猪一样养着。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些许端倪——连抚育孩子的态度都变了,还能更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新的育儿方法?

其三,父母要勇于牺牲,拿出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建立深厚的亲情,做到“有恩于孩子”。现代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愈来愈少。有的是为了自身的事业,有的是为生活所迫,有的是贪图享受安逸,统统地把孩子丢给大人抚育,当甩手掌柜。本来自己是抚育孩子的主角,却都退避成为配角。该给孩子的恩没有给足,又给隔代抚育孩子的弊端创造机会,这极不利于以后管教孩子。摘录一位家庭教育研究者的关于陪伴的一段的精典语录以飨大家: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舍己之所好,使之感恩而亲近。无论何时何地,若有可能,你要舍得放弃自己的一些爱好或欲望,把时间留给孩子,与他共同生活。多回家,多呆在家中,多与孩子互动。总之,无论孩子平常学习生活,还是孩子一些人生节点,你都应该尽可能多的与之相处。这样才不会形成彼此心理隔阂,才有亲近,因你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而亲近你。这是一家大小和谐相处的重要一环。

其四,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对象。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非常重要,它比日后孩子长大之后你给孩子制定好一系列规则,一一要求孩子遵循并采取奖惩措施要管用得多得多。父母榜样的作用是耳濡目染的,是潜移默化的,其力量难以估量。这一方面也包含父母双方的和睦相处,夫妻恩爱,能否给孩子创设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无形的教育力量。但说起来容易,践行起来相当难。比如父母要求孩子说话文明优雅,,自身是否能做到语言文明、语气和蔼?尤其在是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或任性耍赖的时候,抑或辅导孩子作业几次孩子也不懂的时候……再比如要求孩子不说谎,父母是否能以身作则,在家庭教育中从不欺哄孩子?或者要求孩子要言而守信,父母是否以孩子面前做到了言出必行?有的母亲,自己出门时磨磨蹭蹭,在洗漱间能呆老半天,却要求孩子上学干脆利索,这是很难的。所以,为人合格之父母,委实不易啊。

其五,就是提升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修为。培养孩子,不可急功近利,不可功利色彩太强,比如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过高就是这种表现之一。培养孩子,不可溺爱放任,但更不可强控,将孩子死死地捆绑。要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尊重孩子,切不可武断,将孩子当作机器!而能做这样,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没有较高的思想修为,是很难做到的。

人之父母,不妨和以上五个方面对比一下,你还觉得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或母亲吗?


浮尘微草


如果一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母亲是个好妈妈,却不是个好的教育者。这个人已经大到能鉴别一个人是不是好的教育者了。是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很多在家里娇生惯养的富二代做了妈妈。可以说,这些妈妈都是好妈妈,但不懂得教育的占大多数。

既然你意识到这个问题,就简单了。

自己教育自己。再成熟点,就成了管理妈妈的成熟的人了!


彭如心老师


又没有岗前培训,再说了好的教育者也未见得是好妈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