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除了贾平凹、陈寅恪,历史上还有哪些特别容易读错的人名?

馨馨话语


其实,我们现在对于很多人名都是因为约定俗称的关系,然后是按照独特的叫法叫的。限于篇幅的原因,我就来分析两个例子。

比如老舍。之前在央视的节目《朗读者》里面,濮存昕在朗读老舍的文章时候,将老舍的“舍”字读成了四声“shè”,由此引发了争议。对于究竟应该读三声还是读四声,迄今为止大家都还在争论。赞同读三声的人,依据的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一本书——《老舍的关坎和爱好》。舒乙在这本书里面说,对于老舍的名字,当时既有读三声的,也有读四声的。

老舍的名字如果读成三声的话,意思是老房子。读四声的话,就是施舍的意思。有人认为,舒乙自己搞错了。其实,三声是施舍的意思,四声是老房子的意思。然后舒乙还说,其实老舍给自己取这个笔名,本意就是施舍的意思。由此,他们认同应该读三声。

认为读四声的人呢,是因为老舍活着的时候,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人都是按照四声叫老舍的。北京人艺的人认为,如果老舍的“舍”当施舍讲,那应该有个提手旁(因为当时使用的还是繁体字)。所以,大家都按照四声叫,老舍自己也没有反对。

其实,舒乙在《老舍的关坎和爱好》书中有一句话,那就是“老舍自已一直念shè”。如果我们按照遵从本人意见的话,确实应该读四声。

第二个再说一下陈寅恪。现在,大部分人都读“què”,其实,到底是读“què”还是读“kè”几十年来也一直有人再争论。很多曾经与陈寅恪交往过的人都回忆说,大家都是管他叫陈寅恪(què),陈寅恪也约定俗成,遵从了这一叫法。李济之子李光谟认为,què这个音在很多词典,包括《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里面都没有。他认为,很有可能与湖南方言有关(陈寅恪是湖南人),所以慢慢从kè就转化成了què。

但是,陈寅恪自己更认同哪种读法呢?在1940年陈寅恪写给英国牛津大学的英文信件里面找到了答案。在那封信件里面,陈寅恪自己写的是“Tschen Yin koh”这是德文的拼法,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写的是kè。此外,有人发现1946年左右,陈寅恪打算去英国治疗眼疾,在一封写给英国医院的信里面,使用的也是kè的读法,由此,陈寅恪其实更倾向于读kè。

不过,我觉得大家都约定俗成了,也没有改的必要。但是,我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人,以后再当有人读kè的时候,也不要嘲笑人家说读错了,毕竟陈寅恪自己也赞同读kè。

陈寅恪1940年写给牛津的信件


兮兮说事儿


贾平凹的“凹”是一个多音字,有ao和wa两种读音,在他的名字中读wa,只因为贾平凹的小名叫“贾平娃”,当他70年代初期来到省城西安求学时,同学们都嘲笑他这个名字俗气,他也觉得这个名字土里土气,于是就改为了“贾平凹”,虽然读音还一样,但寓意立马变了,变得有那么一点高雅。

陈寅恪的“恪”字,实际上也是一个多音字,有ke和que两种发音,que是上古音中的发音,现在基本上没人这样读了。但在陈寅恪的名字中,应该读que,只因为他是客家人,小名叫“雀儿”,在后来,他在名字中就用“恪”代替了“雀”。现在,人们叫他名字时,就将错就错,把ke叫顺口了,也就变成了正确的。

秦始皇当年在长安城西郊建造了一座非常宏伟的皇宫,叫“阿房宫”,实际上,这座宫殿是历史上最大的烂尾工程,秦始皇至死也没有建好。这个宫殿的名字叫法就有很大争议,专家坐在一起争得不可开交,产生了三种叫法,分别为e pang gong, a fang gong ,a pang gong,到底哪个正确,很难有人说清楚。目前,认可最多的还是叫e pang gong。

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道家思想创始人老子,他的姓氏为“李”,单字名为“耳”,字为“聃”(音dan),也叫老聃。实际上,聃字是生僻字,许多人看到此字时,似懂非懂,会按照半边字音来读,读作冉。

还有夜晚的“夜”,在姓氏中应该读作“hei”,古姓氏中也有读he的,但现在,这个姓氏让人们很纠结,读ye读hei都有人说不对。在大部分人的意识里,这个姓氏已经被默认为读ye了,也只好这样了。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妻子甄宓的“宓”,这是一个多音字,有mi和fu两种读音,在三国时期,还没有mi这个读音,只有fu,跟“伏”字通用,像我们熟悉的远古神话人物伏羲,也叫“宓羲”,不过,这种写法并不常见。


鸿鹄迎罡


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现代名人,读错了,都是很不好意思。平时多学习,用时不出丑。


1.张钧甯(níng)


2.夏丏(miǎn)尊


3.夏侯惇(dūn)


4.郦食其(yì jī)


5.万俟卨[mò qí Xiè]


6.妲己[dá jǐ]


7.伯嚭(bó pǐ)

8.荀彧(xún yù)


9.樊於期(wū jī)


10.嫪毐[lào ǎi]


11.屠岸贾(gǔ)


12.冒顿(mò dú)


13.李悝(lǐ kuī)


15.米芾[mǐ fú]


16.仇英[qiú yīng]


17.尉迟(yù chí)恭


18.长孙[zhǎng sūn]无忌


19.令狐(líng hú)楚


20.祖逖(tì)


21.毌丘俭(Guàn qiū Jiǎn)


22.南宫适(kuò)


23.张琳芃[péng]


24.颛顼(zhuān xū)


25.帝喾(kù)


26.皋陶(gāo yáo)


27.费祎[yī]


28.墨翟(dí)


29.金兀术(zhú)


30.李阳冰(níng)


无锡冷知识


如果你能正确念出以下这七位历史名人的名字,我绝对佩服你!这不是玩笑,因为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一些容易被人误读的人名,其中有些是因为含有生僻字,另有一些是多音字引起的。

1.荀彧:了解东汉、三国时期历史的人肯定都知道荀彧这号人物,他是曹操统一北方的第一功臣谋士。荀彧这个名字属于含有生僻字的类型,肯定也有不少人将之念成“苟或”,正确的读音应该是“荀彧(xún yù)”

2.祖逖:这是东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成语“闻鸡起舞”讲的就是祖逖半夜听到鸡鸣声而奋起练武的典故。我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过祖逖这个人以及“闻鸡起舞”的典故,但是未必能念对祖逖的名字。“祖逖”正确的读音是(zǔ tì)而不是(zǔ dí)。

3.金兀术:这位也是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因多次与岳飞交战而被人熟知,但是金兀术的名字好多人都会念错,正确的读音是“金兀术(jīn wù zhú)”

4.九方皋:这位是春秋时期的相马名家,在相马术上伯乐都自叹不如。严格来说九方皋的名字并不是容易读错而是由于“皋”字太生僻了大家往往念不来。“九方皋”正确的读音是(jiǔ fāng gāo)。

5.郦食其、审食其:郦食其是刘邦手下著名的说客,曾经凭借卓越的口才不动武力就取得了齐国的几十座城池,后因韩信偷袭齐国之故被齐王田广烹杀;而审食其则是吕雉的情人。他们两人姓名中的“食其”读音是(yì jī)。

6.呼韩邪: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远嫁匈奴,就是嫁给这位匈奴单于呼韩邪。呼韩邪这个名字的正确读音是(hū hán yé)。

以上这几个人名我都曾念错过,不知道你们是不是都念对了?


历史守望者


依题主所问,应该不是一些生僻不常用的字。因为所谓读错,并非是不认识。否则仅是五帝里面的“颛(zhuān)顼(xū),帝喾(kù)”,就能难倒一大批不看历史的人。

容易被读错的人名倒是真的不少:

查良镛:大部分的人都会把金庸先生的姓给念成chá,当然,这里指的大部分是根本不看武侠小说的。

李芾甘:大家还是喜欢叫巴老爷子“李尧棠”更顺口些。“芾甘”是巴老爷子的字,而“芾”这一字究竟是读fèi,还是读fú至今为止还有好多种说法。

有些人认为“芾(fèi)甘”一词源于《诗经·昭南》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然而陈思和老师(巴金专家,《巴金传》作者)和巴金是老朋友.有近三十年的交情.他却把这个字读成“fú”所以我们后来人干脆连名字都隐去,干脆直呼巴老爷子笔名了。


鑫时空科技


1、嫪毐[lào ǎi]。嫪毐是有名的假太监,因有“转轮之术”被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所宠幸,还有两个私生子。后来谋反失败被秦始皇处以车裂之刑。他是嫪毐,不是缪毒。

2、郦食其(yì jī)。刘邦手下著名的说客,为人癫狂傲慢,人称高阳酒徒,后来在游说齐国的时候被齐王烹杀而死。

3、金日磾(jin mì dī)。他原是匈奴休屠王太子,14岁时因父亲被杀投降汉朝。汉武帝赐其姓为金,先在宫中养马,后累受重用,成为汉武帝托孤大臣。金日磾不念金日禅,而是jin mì dī(金密低)。

4、荀彧(xún yù)。曹操的重要谋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对于刚接触三国历史的人来说,荀彧的名字很容易被读成“苟或”,其真正的读法是xún yù(寻玉)。

5、孙綝(sun chēn)。东吴宗室权臣,被老臣丁奉设计捉拿。綝是个多音字,可以读lín,也可以读chēn(琛)。我一直读lín,直到最近在看老版《三国演义》的时候发现应该读chēn,善良的意思。

6、毌丘俭(Guàn qiū Jiǎn)。毌丘俭复姓毌丘,单名俭,人们很容易将其读作母丘俭。他是曹魏著名将领,曾两次征讨高句丽,后来发动叛乱反对司马师,兵败而死。

7、祖逖(tì)。东晋著名北伐名将,曾收复河南地区,成语闻鸡起舞就是说的他的故事。

8、宗悫(què)。南朝刘宋大将,成语乘风破浪就是说的他的故事。

9、万俟卨(mò qí Xiè)。没查字典前我把他读成万矣高,查字典后我震惊了。他是南宋有名的奸臣,和秦桧一同诬陷杀害了岳飞。

10、蒋光鼐(nài)。著名爱国名将和民主人士,最后一个字是鼐,不是鼎。


石头说历史


最近有个话题议论挺火,就是古诗词改字音的,说很多诗词句读音改了,不押韵了。比如最有名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有人就说这个ji(四声)改读qi(二声),这样确实不押韵了,读起来索然无味。然而这几天又有社科院专家说这个字本来就是念qi,不存在什么争议。反正在历史的演变中,很多字音都有了变化,特别是人物名字。

人物名字有念错有两种原因,一个就是生僻字,这个到还好说,因为生僻吗,反正平日里不常用到,见过一次查一下字典记下来就好了。可是有些字平日里经常看到,换在名字里字音就变了,按照今天发展的趋势,这些变音字很可能在将来都会变成统一的常见发音,不过这里现找几个说说。

比如古代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单于,有个出名的的叫做冒顿单于,具体什么发音呢,一个字一个字念(Maodundanyu),那显然不对,而是要念mo(四声)du(二声)chan(二声)yu(二声),这里面的道道,难以言表,只能说就规定这么发音。这种字也就这样了。

再比如说一个十分常见的字,任,作姓的时候读二声,这个很多人读错。我是在中学时候有个班主任姓这个姓,才知道这个读音的。比如著名的革命家任弼时,还有一个人物,就是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传说她的原名叫做任红昌。


这样与之类似的多音姓名字还有很多,有时候读书甚至平日生活里都会时不时碰到。不过,这还不算奇的,最令人称奇的是我们在翻译外国名人名字的时候,经常会有同音不同字或者同字不同音的情况,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人说老外名字不就是音译吗,凭什么一定要那个字,但实际上我们一旦一个外国名字定型后,就基本不会变。

比如说俄国著名生物学家,条件反射学说创始人巴甫洛夫,名字里有两个“fu”,这就很奇怪了,为啥要用两个不同字呢。相信很多人读的时候都会把fu读成一声,但如果看一下甫,它读音一个是三声fu,一个是做地名“pu”,并没有一声读音,那我们该怎么读呢。与之类似的还有说芥川龙之介,他是著名的日本小说家,大名鼎鼎罗生门的创作者。我们一般读jie,两个都是四声,那为啥同一个音不能用同一个字去表示呢,而且芥还有一个发音是gai(四声)。这样的一个人名字里出现两个同音字,却用不同的字去代替,的确是比较奇怪,也许当年的翻译者出于某种考究才如此翻译的吧。

除了这种以为,还有几个好玩的,我可以说几个名字薄伽丘,伽利略,伽罗瓦,一个是著名意大利文学家,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一个是著名意大利科学家,近代科学的鼻祖,一个是著名法国数学家,天才中的天才。这里面薄伽丘(Bojiaqiu),其实可以发bo这个音的汉字很多,用于翻译的也不少,比如说伯,但这里偏偏选了薄这个多音字以至于一开始见到这个名字就感到挺别扭。



至于后面两个就更有意思了,伽利略念jia这个都没什么问题,可是伽罗瓦通常情况下却念ga(一声),这就很好玩了。更妙的是伽这个字一般在国内用到与梵文佛家相关的时候都念qie(二声),比如大名鼎鼎的关羽,后来逐步演绎成伽蓝菩萨,这里就念“qie\

一览众河小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中国历史上名字容易被读错的名人人名,有些字不仅容易读错,还有可能因为少见读不出来,本文简要列举几个供大家参考。

1、皋陶,拼音为:gao yáo。相传为舜、禹的大臣。不是陶瓷的陶。

2、叶公:拼音为:shè gōng,叶公好龙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最初应读成“射”,但是后来都读成“夜”,读的人多了也就将错就错,所以读“yè”没有问题,错的成了对的,原来正确的反倒不用了。

3、于頔,拼音为yú dí。唐朝襄阳节度使。很多人喜欢听南山南这首歌,但是知道其演唱者马頔怎么读的人真不多。

4、金兀术,拼音为jīn wù zhú。完颜宗弼,本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朝名将。有多少人读作shù?



5、万俟卨,拼音为:mò qí xiè。南宋初年宰相,大奸臣,秉承秦桧的意思诬陷岳飞入狱。这名字读音太奇葩。

6、元稹,拼音为:yuán zhěn,不是zhēn。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7、石蜡,拼音为:shí què,而不是shí là。春秋时期卫国大夫。

8、岑参,拼音为:cén shēn,唐朝著名边塞诗人,不是参差不齐的参,也不是参与的参,而是人参的参。

9、沈垚,拼音为:shěn yáo清代学者,性沈默,笃精汉学,足不越关塞,而好指画绝域山川。

10、 辛旻,拼音为:xín mín,唐代武将。我有很多同学名字里面有旻字,我还以为读文。

11、 甄宓,拼音为:zhēn fú。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的生母。我也是看了《军师联盟》才知道这么读。



12、 老聃,拼音为:lǎo 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13、 王淦昌,拼音为:wáng gàn chāng,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4、 王大珩,拼音为:wáng dà héng,“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应用光学家,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5、 何祚庥:拼音为:hé zuò xiū,当代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乍一看还以为是何祚麻。



16、 周慧珺,拼音为:zhōu huì jùn,中国当代女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珺很容易读成第一声。


理工科直男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容易读错的人名太多了,数也数不清。时间越古老,奇葩姓名越多,就越容易读错,有的甚至被以讹传讹,读错的人多了,错的也便成了对的。

女娲,补天造人之神,音nǚ wā,不是“女蜗”。

颛顼,黄帝之孙,音zhuān xū,不是“瑞项”。

嫘祖,发明养蚕的神,音léi,不是“螺”。

鲧,大禹的父亲,音gǔn,不是“系”。

皋陶,大禹的大臣,音gao yáo,不是“陶”。

妺喜,夏桀的王后,音mò xǐ,不是“妹喜”。

老聃,即著名思想家老子,音lǎo dān,不是“老耳”。

伯嚭:春秋吴国大臣,嚭,音pǐ,不是“喜”。

石蜡,春秋卫国大臣,音shí què,不是shí là。

郭隗:战国时期燕国人,音wěi,不是“鬼”,也不是“槐”。

嫪毐,战国时期秦国宦官,音lào ǎi,不是“谬毒”。

范雎,战国时期秦国相国,音jū,不是睢(suī )。

李悝,战国时期魏国人,音kuī,不是里(lǐ)

冒顿,汉初匈奴单于,音mò dú,不是“mào dùn”

郦食其,汉初开国功臣,音lí yì jī,不是lí shí qí,这个实在太难读了。

荀彧,东汉末年曹操谋臣,音xún yù,不是“苟或”。

甄宓,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之妻,音zhēn fú,不是mì。

蒯良,三国时期刘表谋臣,因kuǎi,不是绷(bēng)。

叶公,成语叶公好龙的主角,音shè gōng,但讹以传讹,变成了“shè”。

兀术,金国大将,音wù zhú,不是“shù”。

万俟卨,南宋奸臣,陷害岳飞,音mò qí xiè,不是wàn sì wō,估计很多人不会读。

仇英,明朝画家,音qiú,不是chóu。

查良镛,笔名金庸,著名作家,查字音zhā,不是chá。

蒋光鼐,抗日名将,鼐字音nài,不是dǐng。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容易读错或者很难读的姓名?欢迎留言补充!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文字博大精深,我却望它生读音,下面列举几个我犯过的错

1.嫪毐

我读秒度,实际读作lào ǎi。嬴政渐大,吕不韦脱壳,怕日后遭受君王清算,便向秦太后赵姬进献嫪毐。



这人显著特征,司马迁说,

以其阴关桐轮而行

历史上他绝非赵姬面首这么简单,更多的是一位政治人物,是秦国赵系外戚势力的一大强力助手。

2.妺喜

我读mèi喜,而是mò喜。唐玄宗有杨贵妃,商纣王有妲己,夏王桀也有妺喜。



3.赵衰

我读赵shuai,而是赵cui,一声。古音里它就读cui,只是现在改念shuai,这能在《康熙字典》里明显看出来。周幽王不听劝谏,叔带携嬴姓赵氏造父这脉前往晋国,侍候晋文侯。很多人将赵衰视作赵国始祖,这是因为他辅佐晋文公重耳,从他落魄流亡到称霸。赵衰无疑奠定了赵氏在晋国的地位,为后来三家分晋打下基础。



4.樊於期

我读樊yu期,而是樊於wu期。於同“于”,但有wu音。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不陌生,荆轲借燕国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接近秦王,伺机而刺杀。樊於期是畏罪潜逃到燕国,被太子丹收留下。



至于期是读ji还是qi(一声),有争议。但郦食其的其,读作jī,且食读作yì。刘邦的最强保镖是樊哙,最强军事家是韩信,最强谋略家是张良,最强后勤部长是萧何,那最强外交家便是郦食其。

同理,吕后的绯闻男友审食其也是这样。

5.甄宓

我读甄mi,而是甄fú。北宋有三苏,三国也有三曹,曹操、曹植、曹丕,而这三人都曾喜欢甄宓。



6.刘禅

我读刘chán,而是刘shàn。泰山封禅,刘备自然是希望他继承皇位。刘禅小名阿斗,人的印象里他是碌碌无为,皆是称“扶不起的阿斗”,也有人说他拥有大智慧。



从以上六个字,发现,

1.一字有多音

2.古今音不同

3.字长得怪怪

所以,自然望字生读音。到底怎么读呢,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也没办法,只好让我们每天早上记忆几个,日积月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