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国历史上第一刺客曹沫做了什么事成为了第一刺客?

秉烛读春秋


曹沫这个人很有争议,争议在哪呢?第一,争议在曹沫和曹刿什么关系,是不是同一个人。第二,争议在曹沫这么做恰不恰当。

曹沫做了什么事呢,其实曹沫做了一件和蔺相如差不多的事。蔺相如曾跟随赵王与秦王会盟于渑池,秦王为了侮辱赵王,评赵王鼓瑟,并命史官记录下来。蔺相如则挟持秦王,威胁秦王击缶,也命史官记录下来。要说蔺相如做这还好,毕竟渑池会盟是一次修好,兼有秦王无理在先。


曹沫呢,据史记记载,曹沫鲁国人,为人勇武,但是与齐国交战三战皆北。鲁庄公惧怕了,愿意献出城池与齐国和谈。但是在会盟的时候,曹沫却用匕首威胁齐桓公,要求齐桓公归还齐国侵占鲁国的土地。齐桓公无奈答应。然后曹沫回到座位上,该吃吃该喝喝,像个没事人一样,要说还是脸皮厚吃个够啊。

首先鲁庄公和齐桓公订的是城下之盟,这是鲁庄公求和,而战争的起因是鲁庄公支持公子纠对付公子小白。那问题来了,人家师出有名,又在战场上打赢了,你请求和谈,结果你曹沫又拿匕首威胁人家齐桓公,这也有点太不地道了吧。即便齐桓公事后翻脸,谁也挑不出毛病来。然后人家一鼓作气灭了鲁国,还名正言顺。与蔺相如相比,曹沫就是一个十足的莽夫了。打仗打不赢,和谈又不占理。


幸亏那还是民风淳朴的春秋时代,齐桓公事后确实发怒了,也后悔了,但是管仲劝他做人要实诚,不可失信于天下。齐桓公最终听从了管仲的建议,归还了侵占鲁国的土地。如果要在谎言满天飞的战国时期,鲁国可能当年就被齐国灭了,而且还没人敢帮忙的那种。说实话也就是曹沫命好,生在春秋时代,又碰到了齐桓公这个好名声的人,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为什么曹沫和曹刿有争论呢,因为左传有曹刿而无曹沫,史记有曹沫而无曹刿。这个争论古代就有,并非今人的突发奇想。因为在训诂学的角度看,在古代刿,沫,翱发音类似。所以有这种可能。而且他们时代背景相同,出身相似。

有说是曹刿帮着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促成了这次和谈。也有说是鲁庄公献城池和谈,曹沫才讨回的土地。反正这次会盟之后,影响很大,鲁国免于灭国,齐桓公从此信誉著于四海,天下诸侯无不拜服,才有后来的就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


渔耕樵读


提到曹沫,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刺客列传》中最先登场的人物。《刺客列传》记述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同类型人物的活动,起到概括典型的作用,同类的还有《酷吏》、《游侠》等列传合计十篇。


在这十篇中,《刺客列传》的位置比较靠前,是司马迁为了突出反暴政的思想而有意为之。在《刺客列传》中记述了鲁之曹沫劫齐桓公,吴之专诸刺吴王僚,晋之豫让刺赵襄子,轵之聂政刺韩相侠累,燕之荆轲刺秦王政。

曹沫是第一个登场,只是按照时间顺序,但并没有说过他是第一刺客。曹沫是鲁国人,靠着勇武有力侍奉鲁庄公。鲁庄公喜欢勇士,曹沫为鲁国将军,与齐军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割让遂邑向齐人求和,但仍然用曹沫做将军。

齐桓公答应与鲁庄公在柯邑会盟。当齐桓公与鲁庄公在盟坛上订立盟约的时候,曹沫手执匕首威胁齐桓公,齐桓公的侍卫人员不敢轻举妄动。齐桓公问:“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强鲁弱,但大国侵害弱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都城塌掉的泥土都压到齐国的边境上了,你考虑着办。”

齐桓公答应全部归还侵占的鲁国土地,说完话,曹沫放下匕首,走下盟坛,面向北边回到臣子的座位上,脸色不变,像没事一样谈话。

齐桓公非常生气,打算背弃盟约。管仲说:“不行。贪图小利得到一时的快乐,在诸侯面前丧失信誉,将失去天下的拥护,不如归还他们的土地。”于是齐桓公割让侵占鲁国土地,曹沫三战所丢失的地方全部回到鲁国。这个故事,初看上去弱小的鲁国因为曹沫的勇敢而夺回了自己失去的国土,好像是赢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但从影响上讲,齐桓公守信重诺,赢得了四海归心。真正的赢家并不是鲁庄公和曹沫,而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背后主导这一事件的智者就是名相管仲。当初齐桓公向鲁庄公索要管仲之时,鲁庄公并没有听从大臣的建议将管仲杀死,因此管仲也心存报恩之心,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看得见的勇敢,看不见的智慧。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刺客,总是给人以大义凛然,置死地而后生的感觉,也难怪司马迁老先生在《史记》中,单独为刺客做了一个传记,应该也是被刺客的风采所打动!

曹沫其人

曹沫其人,文献中没有过多的记载,有人说他就是《曹刿论战》中的曹刿,但是也只是猜测,没有佐证可以证明,因此猜测也不足为信。只知道他是鲁国人,是一名将军,也是一名青古留名的刺客,《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曹沫其事

为什么说他是历史第一刺客呢,因为他够传奇,也因为他勇敢。曹沫一战成名的起因是当年齐襄公突然离世,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在争夺皇位时,齐桓公小白占了先机,公子纠不得已只能跑去鲁国存身,后齐桓公怀恨在心,大举攻打鲁国。当时带兵的就是曹沫,可惜三战三败,不得已,鲁国只能割地赔偿,在割地大会上,曹沫上演了“持剑劫盟齐桓公”的好戏,最后齐桓公将所有土地归还,曹沫还能淡定自若的离开。这样的胆识,不用一兵一卒,收复了失地,还能明哲保身,称为天下第一刺客觉不夸张。

后人评说

值得一提,有人一提到刺客第一反应肯定是荆轲,为什么呢?因为荆轲的故事由于其悲壮程度和可歌可泣,被后人的戏剧、戏曲和文学传唱太多了,但是作为刺客,最重要的是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全身而退,便是刺客中的高手了。曹沫便是这样的刺客,因此“第一刺客”当之无愧!


linux每日谈


曹沫,是司马迁所著《史记·刺客列传》里的人物。

这个曹沫是鲁庄公麾下的将军,说实话,打仗不咋地,基本上就是赵子龙的反义词:常败将军。



齐鲁两国挨的近,都是山东人,所以经常打仗,曹沫经常带着鲁庄公的兵打败仗,有一回,鲁国实在输不起了,眼看裤子都快输没了,还打什么打,就和齐桓公求和,准备把遂邑割让给齐桓公,也就是姜小白。

估计鲁国也没啥人了,也可能是鲁庄公本着“自己打的败仗,跪着也要解决”的原则,还是让曹沫带兵护驾。

齐鲁两国相聚柯地,上坛会盟,结果齐桓公刚坐稳,曹沫往上一窜,把这个姜小白给搂住了匕首逼在其脖子上,眼看见血,齐桓公大惊说:

你丫不按套路出牌啊,想干什么呢?

曹沫心说,我就一浑人,没有你们这些个王公那些虚头巴脑的,你齐国看我鲁国小好欺负,就天天打我们,现在鲁国都城塌了都能压到你齐国边境了,做人不能太过分,你好好考虑下呗!

齐桓公感觉脖子有点凉,就说了:你说啥就是啥吧,占你们的地都还给你还不行么?

曹沫这才把匕首往地上一扔,走下坛去,坐回自己位置,跟没事儿人一样。



姜小白就要发怒,想要反悔,被谋士管仲制止住了,管仲的意思是说,说话出尔反尔,就会在诸侯失去信义,以后再有事情的时候,就不信咱齐国的话了,就把土地还给鲁国吧。

看到没,这曹沫抓住了诸侯的臭讲究多,不按常理出牌,最后为鲁国挣回了失地,他自己打仗丢的土地,让他一匕首给挣回来了。

鲁庄公顿时有一种用错人的感觉有木有?早知道就让你当谋士了,至于现在这么费劲么?

所以曹沫没上将军列传,司马迁给他归到刺客档里了。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曹沫,中国十大刺客之一。曹沫,鲁国人,当今历史一般认为曹沫和曹刿是同一人。高中课本上就有一篇《曹刿论战》的文章,说曹刿(曹沫)一介平民,却很有韬略,不甘做一个平民。恰逢齐鲁征战,曹刿就想要面见鲁王,他的邻居说:“打仗是那些当官人的事,你去干什么,不要多管闲事”。曹刿反驳说:“那些当官的人贪图享乐,没有谋略”。后来鲁王按照曹刿的计策“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让鲁国大获全胜。



曹沫还有一个身份是刺客。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曹沫勇猛过人,又因为鲁王喜爱力士,就让曹沫担任将军。还是齐鲁交战之际,但是结果却相反,曹沫三战三败。鲁王因惧怕齐国,就献地求和,不过没有把曹沫撤职,还是任他做一个将军,而齐王决定和鲁王设坛结盟,定下互不侵犯的盟约。正在举行仪式的时候,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挟持齐王,说要齐王把侵略的鲁国土地都还过来,不然哼哼哼。齐王不得已,只能答应。曹沫丢下匕首,镇定自若的就走下去了,旁边的人都惧怕他不敢轻易妄动。齐王本想反悔,后来管仲(齐王的大臣)就劝齐王要诚信,自己答应的事不要失信于人。无奈,此事只能不了了之。而曹沫因为他誓死如归的勇气,把鲁国的土地都要回来了又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最后封官加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