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不要拿“孩子還小”當藉口,教育孩子,家長要遵循“漏斗法則”

之前網上有一個關於熊孩子的話題,很多人在評論裡分享了自己被熊孩子“欺負”的經歷,其中有一則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故事的主人公是個熱愛手辦的男生,收藏了一整個櫃子的手辦,無比珍愛。有一天,他不在家,親戚帶了自己的孫子來他家做客,等到他回家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房間被打開了,裡面的手辦碎了一地,熊孩子還拿著壞掉的手辦衝他做鬼臉,他氣的想衝上去打熊孩子,還沒等他動作,孩子的奶奶就來打圓場,說:“孩子還小,不懂事,不就是玩具嗎,大不了賠給你。”

看到孩子奶奶這樣不痛不癢的態度,男生更生氣了,直接跟親戚吵起來,罵親戚不會教孩子,兩家人的關係因為這件事一度降到冰點。

在這個故事的下面,有很多人也坦言自己被“孩子還小”這句話綁架過,似乎不論是孩子做錯了什麼,只要是一句“孩子還小,你一個大人跟一個孩子計較什麼。”就可以輕鬆的把孩子的錯誤翻篇,但是,“孩子還小”這個藉口,真的的對嗎?

教育孩子要趁早,這是因為孩子的童年時期正在初步形成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教育的正確與否,決定了孩子的看待世界的角度是否正確。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家庭悲劇出現在我們面前,家庭教育的缺失,讓這類事件層出不窮,由此可見,正確的家庭教育是多麼的重要,而“孩子還小”這句話,不應該成為阻礙家長教育孩子的絆腳石。

不要拿“孩子還小”當藉口,教育孩子,家長要遵循“漏斗法則”

喜歡拿“孩子還小”當藉口的父母,是失職的父母

“孩子還小”是藉口,時父母用這個藉口來逃避別人對孩子的指責和減輕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負擔,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1、過於放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太過自我的性格

很多父母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不體諒父母,看起來是在控訴孩子是自私,但是,孩子的本質就是一張白紙,應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父母給孩子灑下了什麼種子,就會收穫什麼樣的孩子,父母認為孩子太過自我,實際上也是因為父母教育不當的原因。

孩子犯錯了,父母對人家說“孩子還小”,藉此擺脫了別人對孩子的指責和懲罰;孩子想做什麼,父母認為“孩子還小”,可以再等等,時間一點點流逝,孩子犯錯了可以被包庇,應該做什麼也可以借用“還小”這個藉口逃脫。孩子生活的過於一帆風順,又有家長在一旁體貼照顧,就會養成自我的性格,只在意自己而忽視別人。

2、孩子得不到充足的內需情感,從而向外界尋求刺激

對孩子過於放縱,只看到了孩子的外在需求,而忽略了孩子內在情感的缺失,會引起更多的問題。

父母用“孩子還小”這個藉口,讓孩子生活的無憂無慮,看起來似乎非常圓滿,卻忘記了孩子內在情感的需要。

孩子在從外界接收不到刺激,就會轉而向內在尋求。犯了小錯,父母可以包庇,刺激不痛不癢,想要得到更大的刺激,就只能犯大錯,這也是為什麼小時候嬌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的犯錯,直到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犯錯的過程,就是尋求外界刺激的過程,一直被袒護和包庇,內在的情感就得不到滿足,就會一直犯錯,直到被滿足。

3、孩子心理產生缺陷,影響孩子的設計人際

家庭教育的缺失,會導致孩子的心理缺陷。

過於放縱孩子,孩子會變得自私和目中無人;對孩子過於嚴厲,孩子就會自卑,這兩種教育下的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都會存在問題。

自私的孩子過於功利,會讓人感覺不易相處;自卑的孩子過於沉默寡言,會讓人感覺難以接近和溝通,都會影響他們的正常人際關係,並且在成長的過程中,這些問題會越來越突出。

不要拿“孩子還小”當藉口,教育孩子,家長要遵循“漏斗法則”

教育孩子,父母還需遵循“漏斗法則”

1、自下而上先緊松

漏斗的設計是上大下小,我們在使用的時候都是從上往下,而“漏斗法則”則與之相反,家長教育孩子,要從下往上。

意思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嚴格教育,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則逐漸放開對孩子的管教。

2、不同年齡段採取不同的教育規則

“漏斗法則”的使用,需要家長們根據孩子的年齡來決定孩子的教育規則是怎樣的。

在孩子1-3歲的時候,家長們要教會孩子情緒的管理和表達,著重幫助孩子學會去分辨事情的對錯,讓孩子充分的認識自己生活到空間和世界。

等孩子到了4-10歲的時候,他們的人格開始逐漸成長,父母要開始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放鬆對孩子的控制,鼓勵孩子自己去做。

最後一個階段是11-18歲,這個時候孩子開始想要擺脫父母的控制,父母就應該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幫助孩子自己成長。

不要拿“孩子還小”當藉口,教育孩子,家長要遵循“漏斗法則”

如何正確使用“漏斗法則”

1、尊重孩子獨立性

孩子到了一定的時期,會開始嘗試自己獨立,但是很多父母因為不放心,會對孩子的各種決定和行為橫加干涉,這樣會打消孩子想要獨立的想法,讓孩子開始依賴父母,不知道自我成長。

父母要給孩子獨立的機會,尊重孩子想要獨立的想法,幫助孩子掃除獨立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這樣才能讓孩子實現真正的自己。

2、愛也是有邊界

即使是親情,也要受到邊界的制約。父母要與孩子保持距離,不要以愛之名來行傷害之實,過多的愛只會給孩子帶來限制,阻礙孩子的發展。保持好距離,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也不至於讓孩子產生負擔。

3、採取一定的獎懲規則

孩子犯錯,有時候與年齡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在有些問題上面,可以適當讓步。

例如孩子犯錯了,犯錯的原因是因為在這個年紀能力不足,這就是可以被原諒的,父母也要讓孩子意識到,因為年齡和能力等客觀原因犯錯,可以不受懲罰,但是如果孩子是故意犯錯,父母就要嚴格教育孩子,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孩子對自己犯錯的類型有了清晰的認識,才會知道自己應不應該犯錯。

不要拿“孩子還小”當藉口,教育孩子,家長要遵循“漏斗法則”

“孩子還小”這句話就像是一把保護傘,保護了犯錯的孩子,也保護了失責的父母,但是這把保護傘的“後遺症”,比犯錯本身還要具有危害性,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丟掉保護傘,真正意義的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這才是父母應有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