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股權設計風險:我們兩人創業,公司市值1億,但還是散夥了!

【本文學習:公司不同時期應該怎麼設計股權?】

希達資本合夥人,分享股權資本頂層設計乾貨,不教怎麼成功,只分享從業心得,歡迎大家關注!

股權設計風險:我們兩人創業,公司市值1億,但還是散夥了!

甲乙兩人共同創辦了一個公司,股權比例甲:乙=18:82,兩年後,公司估值做到1個億,但是甲乙不和,公司散夥了!

這個案例的原型就是大名鼎鼎的“邏輯思維”

2012 年,羅振宇和申音重磅推出了知識型脫口秀“羅輯思維” 。羅振宇是知名媒體人,申音是NTA 傳播的創始人,兩人一個主外一個主內,一個負責內容,一個負責推廣。

“羅輯思維”以“有種、有趣、有料”為宗旨,提倡大家進行獨立與理性思考,推崇自由主義和互聯網思維。“羅輯思維”一經推出,便受到廣大網友的追捧,在短短一年內就躋身互聯網先鋒品牌。

2013 年,在“羅輯思維”的第二次會員招募中,一天就把800萬的會員費輕鬆收人囊中。第二天,據業內人士透露, “羅輯思維”的市值近1億元。

同時,由於在第二次會員招募中獲得了大量資金,羅振宇和申音意識到社會大眾對於社群和電商的關注,以及社群電商新趨勢的火熱發展,但這也讓羅振宇與申音在戰略上的思考產生了分歧。

當時,羅振宇和申音的股份比例是這樣的,申音82%,羅振宇18% 。這樣的股權結構在創業初期是沒問題的,但是到了公司快速發展階段,就出問題了,主要是公平問題,換句話說,就是羅振宇一直在提升“羅輯思維”的價值,而股權卻在申音手上。

在這樣的情境下,一旦遇到新的問題,比方說戰略選擇,就一定是火星撞地球,一場避免不掉的大戰,於是申音、羅振宇在戰略選擇面前不得不於2014年5月分手了。

股權設計風險:我們兩人創業,公司市值1億,但還是散夥了!

這就是“股權≠價值貢獻”造成的分歧,如果申音主動提出一定價格轉讓股權給羅振宇,那他就是大智慧了!

“邏輯思維”的公司到了發展階段,發現公司的核心人物應該是羅振宇,但還採用創業初期的股權設計,這顯然是行不通的。所以,中小企業在做股權設計時,一定要針對企業不同的成長階段設計不同的股權結構。

中小企業的發展簡單地分為五個階段,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老闆一定會面臨公司股權設計問題。

針對中小企業發展的五個階段,談一談股權結構設計的要點和原則:

  • 初創期:老闆擁有67%的股權比例,股權結構設計要做到可放可收,可進可退

  • 成長期:老闆擁有51%的股權比例,股權結構設計要做到管理型統籌

  • 擴張期:老闆擁有1/3 的股權比例,股權結構設計要做到防禦型統籌

  • 成熟期:在末來股權架構上應該再靈活一點兒,要考慮股權的多輪融資

  • 上市期:拆分板塊上市

股權設計風險:我們兩人創業,公司市值1億,但還是散夥了!

初創期: 股權結構設計要做到可放可收,可進可退,老闆擁有67%的股權比例

企業初創期,實力弱、資源、資金,人才從哪兒來是個很大的問題,這時,老闆常常需要親自上陣才能把事情做到位,掌握67%,是為了“決而果斷,一錘定音!”

在企業運營過程中,涉及命運前途的大事,比如兼併、重組、解散公司、修改公司章程等,需要2/3以上股東表決通過才能生效。也就是說,雖然釋放了三分之一的股份,但是企業的絕對控制權還是在老闆手裡。

成長期: 股權結構設計要做到管理型統籌,老闆擁有51% 的股權比例

當企業進入發展期,企業管理者各方面的能力都在不斷提升,專業水平水漲船高。老闆可以從繁冗的瑣事中抽身出來,對企業的未來進行戰略思考。這個時候,老闆可以考慮把手裡的股份釋放一些,把股權分給核心管理人員和技術人才等等,讓他們由小股東慢慢成長,逐步成為公司的核心股東。這個階段,老闆只需要做管理型統籌即可。

擁有51%以上的比例,除了上述的需要67%以上表決權才能通過的事項外,公司一般的大事,如:提名和任命總經理,決定薪酬等等,都有話語權!

擴張期: 股權結構設計要做到防禦型統籌,老闆擁有1/3 的股和比例

當企業做出成績,擁有一定的規模時,如果繼續進行股權激勵,以吸引更多人才加人,老闆就要進一步稀釋自己的股權。把股權控制在1/3 以上,意味著老闆擁有企業的重大事件否決權,比如在面臨公司合併、收購、解散、重組等問題時,需要持有2/3 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同意,當老闆擁有三分之一的股權比例時,便意味著可以對此事進行否決,這樣的結構補稱為防禦型統籌。

成熟期: 要考慮股權的多輪融資,在未來股權結構上應該再靈活一點兒

企業到了發展的成熟期,在招兵買馬、擴大市場份額、引人融資、上市等過程中,還會遇到股權稀釋的問題,那麼此時該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呢?同時把握控制權呢?

考慮到多輪融資的控制權問題,可以通過有限合夥企業、一致行動人、表決權委託、A/B股設置等進行把控!

上市期: 拆分板塊上市

企業到了上市階段,規模已經很大了,可能就需要把企業劃分成幾個板塊來經營。比如有很多上市企業拆分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融資,以便把企業做新、做活; 再比如傳統的上市企業收購影視傳媒公司,因為不管是在新三板市場上的定向增發還是上市公司的併購,企業都會面臨股權重新設計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多做討論。

分享股權資本頂層設計,給粉絲福利,需要請留言“1”

股權設計風險:我們兩人創業,公司市值1億,但還是散夥了!

《800套股權資本實操方案手冊》

股權設計風險:我們兩人創業,公司市值1億,但還是散夥了!

企業股權資本頂層設計

如果對你有幫助,就多多點贊、轉發支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