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消渴症和糖尿病,真的是一種病嗎?

今天有糖尿病朋友來門診取藥,點名要“消渴丸”,也不瞭解自己的血糖情況,問起為什麼會要這種藥物,他說,

我最近有些口渴,有人給我推薦了消渴丸,說吃完就不渴了!

但是消渴丸就是消渴的嗎?盲目用藥是非常危險的。

很多人都知道消渴症就是糖尿病,那這兩種叫法是不是有些區別呢?

糖尿病和消渴症這兩種叫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但是這兩種疾病的發源也不相同,起名機制是不一樣的。

消渴是中國的說法,傳統中醫認為,消渴病根據症狀的不同,被分為“上消”、“中消”、“下消”,口渴、多飲、口乾舌燥被稱為上消,中消為易飢好餓、消瘦明顯,下消根據中醫理論,應該是長期血糖升高,出現了眼、腎、神經等的併發症,表現為臉色發黑,口乾舌燥、腰膝痠軟、睡覺出汗、小便頻繁、顏色渾濁等症狀,疾病到了晚期階段。

消渴症和糖尿病,真的是一種病嗎?

“上消”偏重於中醫的肺,“中消”偏重於中醫的胃,下消偏重於中醫的“腎”。中醫認為糖尿病的病變在肺、胃、腎,但是並不完全對應現代醫學的肺、胃、腎。

消渴症的診斷在古代完全是按照糖尿病的症狀來進行診斷的,在中國古代,尚沒有相關的實驗室檢查,雖然在公元前1122年的殷商甲骨文就有關於糖尿病的記載,在甲骨文上,糖尿病被稱為“尿病”,直到唐代,才有典籍記載“渴而飲水多,小便數,無脂似麩片甜者,皆消渴症也”。由此,我們知道了糖尿病人的尿液是甜的。

消渴症和糖尿病,真的是一種病嗎?

公元5-6世紀,兩名印度醫生髮現尿液是甜的,之後,中國人也記錄了尿液是甜的,但是直到18世紀,糖尿病才被作為專有名詞被廣泛使用。

因此無論它叫糖尿病或者消渴症都是同一種疾病,就像意大利人馬克·亨利·羅斯韋爾一樣,來到了中國,取個名叫大山成為了相聲演員一樣,無論他叫什麼,還是同樣的一個人。

消渴症和糖尿病,真的是一種病嗎?

但是消渴在現代卻有著歧義,很多人認為消渴,就是消滅口渴症狀,因此有些人出現口渴的時候會服消渴丸來改善症狀,卻出現了嚴重的低血糖情況,這是非常危險的,就像保健品一樣,並不是保證健康的物品,標準名稱卻是膳食補充劑,可是喜歡保健品的人誰知道這個名稱呢。

糖尿病可能包括了1型和2型糖尿病,因為最早經胰島素治療的那一部分人都是1型糖尿病的兒童,由此開啟了胰島素治療的新時代。2型糖尿病應該說在古今中外,能夠有文字記載的發病人群,都是有錢人或者貴族。當然窮人也有得2型糖尿病的機會,但是他沒有被文獻記載的機會。在古代,可能窮人死就死了,也沒有人去追究他得的到底是什麼病。畢竟古人的平均壽命也非常年輕。

消渴症和糖尿病,真的是一種病嗎?

中國的消渴症古籍記載的應該是2型糖尿病,因為當時就發現病因與多食甘美膏肥食物有關,《素問》中提到了“夫熱中,消中者,皆言貴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