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骨質增生”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一看見X光片檢查報告說自己有骨質增生就擔心得不得了,到了“談骨質增生色變”的程度。其實,骨質增生是很普遍的現象,而且骨質增生只是一個表象,並非病源所在。

形成骨質增生的原因在於關節的穩定性下降,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不足以維持關節的良好穩定性,為了保持穩定,人體會在關節周圍“代償性”地生長出一些“骨頭”(即骨質增生)來增強關節的穩定性。

因此,過分關注“骨質增生”這一表象其實是捨本逐末,沒有抓住疾病的本質。

Q

請問醫生,人們常說的骨質增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又該如何治療呢?

A

骨質增生其實是關節退變(又稱骨關節炎)的表現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幾乎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骨質增生和骨關節炎,其中以膝關節、手部關節、以及頸椎和腰椎最為多見。

“骨質增生”是怎麼回事?

揭開骨質增生的面紗

膝關節骨質增生其實是膝關節骨關節炎,我們的治療目的和方向並不是消除骨質增生。如前所述,骨質增生其實是人體針對關節退變、穩定性下降所產生的一種“代償性”保護措施,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一種“自然”現象。

所以,我們的治療策略是:通過減輕體重、調整生活方式、以及合理的運動鍛鍊等來減輕關節負擔、增強關節穩定性,少數人輔以適當的藥物來緩解症狀,必要時需要採取手術治療。

最終治療目的只有一個:恢復膝關節的行走等功能,使膝骨關節炎患者能夠“動”起來,從而提身體機能和生活質量。

基礎治療非常重要,但往往被我們所忽視,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1)減輕體重。體重減輕了,關節的疼痛、不適自然會減輕,關節疾病的進展也會減緩。

“骨質增生”是怎麼回事?

(2)調整生活方式。膝骨關節炎患者應儘可能減少對膝關節衝擊或負荷過大的活動,比如提重物、爬山、爬臺階、下蹲、跑步等。

(3)合理的運動鍛鍊。有人認為骨關節炎和骨質增生是“磨”出來了,所以應該儘量少活動,關節省著用,這其實是對骨關節炎認識的一大誤區。關節不使用,就會導致肌肉萎縮,肌肉萎縮會導致關節穩定性下降,反而導致關節疼痛、不適加重,骨質增生加劇。

我們建議膝骨關節炎患者在關節疼痛不太嚴重的情況下適當進行平地行走、騎車、或游泳等鍛鍊。

“骨質增生”是怎麼回事?

另外,一定要堅持加強關節周圍的肌肉鍛鍊,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自去年上半年開始嘗試應用一套神經肌肉鍛鍊方法來治療膝骨關節炎,至今已有200多名患者接受了該治療,多數患者膝關節疼痛和功能都得到了改善。

推薦一個簡單易學的肌肉鍛鍊方法:勾腳抬腿,可以增強大腿前方肌肉(股四頭肌)的力量。

坐在椅子上,膝關節伸直同時勾住腳尖,用力使整條腿繃直並保持水平狀態。

這時候會感覺大腿的肌肉在用力,摸起來硬硬的,每次堅持10秒鐘,然後放鬆10秒鐘,每日上午30次,下午30次。

藥物治療只是輔助。主要針對疼痛症狀比較明顯的情況。首選藥物是非甾體類抗炎止疼藥,不需要長期服用,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另一類很有名的藥物是氨基葡萄糖,俗稱“氨糖”,相關研究非常多,但對於其治療效果目前尚沒有統一意見。還有一類藥物是關節腔注射藥物,如玻璃酸鈉和激素,玻璃酸鈉主要起潤滑關節的作用,激素則主要用於關節腫脹、滑膜炎發作的情況。

還有一部分比較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根據疾病程度、患者年齡等情況不同,手術方式也不同,包括關節鏡微創清理、截骨矯形、膝關節部分間室置換、全膝關節表面置換等。這些手術方式目前都已經非常成熟,手術成功的關鍵之一是選擇合適的適應徵。

總之,針對膝關節骨質增生和骨關節炎,基礎治療是“基石”,藥物和手術是輔助和必要的補充。通過這些綜合治療措施,最終達到膝骨關節炎患者能“走”起來的治療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