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王興有夢想:美團正在加戲,開局一片大好


八年抗戰,守得雲開見月明。

王興有夢想:美團正在加戲,開局一片大好

美團點評9月20日即將登陸港股,成為第二隻同股不同權的新股。從認購來看,基石投資者除了騰訊的4億美元外,還有來自美國的一線基金Oppenheimer要知道連同子公司Oppenheimer管理的資金規模高達2490億美元。目前,他們擁有16支投資團隊,投資範圍涵蓋了股權、固定收益等。此外,還有Lansdowne、Darsana、結構調整基金等海內外家基金機構,預計上述機構將共分配約15億美元,佔此次發行總規模的約三分之一。

此外,美團在海外的公開配售中獲得超10倍認購,國內資本中,高領資本、老虎基金、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利福國際(01212)主席劉鑾鴻、新世界發展(00017)執行副主席鄭志剛入飛均悉數入局。

開局一片大好。

同時,美團敲定了IPO定價區間,每股定價60港幣-72港幣,區間估值在455億美元-547億美元之間,按照發行8%的新股計算,美團點評募集資金區間在36.4億美元到43.76億美元之間。在生活服務領域這條賽道上有一名巨無霸級的物種即將誕生。

“既往不戀,縱情向前”

美團點評王興喜歡的這句話,寫進了美團IPO的招股書中。無論是荊棘還是榮耀,王興“讓每個人都生活在更想要的世界裡”的初心是新一代互聯網企業的真實寫照。


根據“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今年5月發佈了2018年互聯網趨勢報告,在以市值計算的世界20大互聯網公司中,美國有11家,中國有9家。美團、小米、滴滴佔據全球最具價值的科技創新企業五強中的三個席位。

這些獨角獸作為BAT之外的新一代互聯網企業在崛起。

除了上榜的這9家,不得不提的還有後面以閃電般速度崛起的拼多多,都是超級獨角獸,也集體展示了新一代互聯網的蓬勃之氣。

小米和美團相繼上市,使得二者有了個同股不同權的共同故事。

在2007年,金山輾轉8年赴港上市,受《硅谷之火》指引的雷軍卻陷入創業的沉思中,小米公司誕生經過了長達三年的醞釀期。同樣是在2007年,雷軍38歲,比他小10歲的王興,開始了第二次創業,立志做中國最早的twitter——飯否網。

2010年雷軍進入手機行業,而王興轉戰團購。雷軍和王興都在尋在自己的大象,像AT那樣的大象。

11年之後,小米公司迎來高光時刻,2018年7月9日,小米赴港IPO,市值超過450億美元,在2018年福布斯中國排行榜上顯示,雷軍的身家高達191億美元。與此同時,作為中國最大的生活服務平臺美團點評涵蓋了外賣、出行、酒旅等多元業務板塊,也即將掛牌,目前最高估值超過500億美金。創始人王興則進入了《財富》雜誌2018年“全球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僅次於Instagram創始人Kevin Systrom和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並列第一,位列第三。

美團點評和小米這兩家“10後”企業雙雙進入了“2018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強企業”的前十名,分別位列第九、第十。而在他們之前的是最早進入互聯網領域的BAT、京東以及網易、搜狐等傳統門戶企業。

相較於小米上市一波三折,子展抽飛,估值一調再調,美團點評IPO之路順利得多。因為它不需要向小米一樣講好一個“互聯網”的故事。

王興在發售會上說,互聯網發展史就是一部O2O的歷史,從線下到線上,美團點評在生活服務領域已經深耕了八年,目前涵蓋“吃住行娛”個大板塊。在8.7萬億規模的“吃經濟”下,向周邊延展,其超級平臺的戰略先於滴滴、今日頭條出現了。

互聯網的階段性很強,幾乎每過一個週期就會出現一堆的超級瑪麗,這幾年提的比較兇的是TMD,即今日頭條。

王興絕對是個把創業當做信仰的人。

從2004年到2010年之間,他做過的創業項目多達10個,雖多次找到風口,卻次次以失敗告終。2011年,千團大戰,上半年有5300多家團購同類網站註冊上線,BAT均捲入其中,國內外各大資本一擲千金,王興很長時間內是陪跑的角色。最後,在千團大戰中甩開了拉手網、窩窩團、躲過了聚划算的圍剿,熬死了百度糯米,最後合併了大眾點評。

王興創業史上的光芒開始照耀在生活服務這塊領地上。

2011年,王興32歲,已經創業數次,公司從五道口搬到知春路再搬到中關村。而那一年程維還叫常遇春,阿里P8,曾作為阿里中供系第一批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剛調入支付寶負責B2C業務線,再後來,常遇春叫回程維本名,據說程維創業離不開王興的鼓勵。

美團和滴滴在生活服務領域前方的山口匯合。

滴滴本來和美團點評在生活服務這條賽道上角逐IPO的。然而,最近掉入了麻煩中,日子不太好過,好在“互聯網+車”角度上,硬生生打出了一個超級長板,而且命特好,一路上沒費太大勁消滅了主要競爭對手,佔據市場90%的份額。

“你喜歡的,就是頭條”,今日頭條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現象級產品,花了不到三年時間,被人民網輿情檢測評為“兩微一端”之一。依靠算法,今日頭條在微博和微信的夾擊中,聚攏了6億用戶,巨頭回神之時,想要撲殺已經來不及了。

和美團、滴滴相比,今日頭條是個純互聯網應用,其第一發展驅動力是產品。按張一鳴的話講,今日頭條不是一家媒體公司,而是一家技術公司,他是想用技術讓用戶以最低的成本看到他們想要的內容。

然而,算法再好,本質上還是一個MCN,是一個內容整合集大成者,既有文字,又有視頻,現在也開始搞電商了,但必須得說,術業有專攻,根還在內容,也就是媒體。

媒體再好,毛利率再高,你會發現,依然是個“小生意”,它只是個營銷的大通道,而且讓低等人性更低等的玩法,左有監管,右有用戶覺醒,這不是條健康的長路,今日頭條的轉型,投資,就是奔著這個去的。

總結下來,日子很好,但天花板卻是有的,只不過比傳統的媒體高點,未來的路還在探索中。

重點要說的是,即將上市的美團點評。


王興在此之前,經歷了校內、人人網、飯否三家公司,算是屢戰屢敗的老江湖,但這個公司有兩點牛逼的地方,一個是戰略;二是執行力,一路血拼,從產品、運營到地推的強執行,終於殺成了生活服務類的最大巨頭。

生活服務類的市場,要十倍於實物電商領域,看看阿里一路折騰,口碑、淘點點,投美團再到收餓了麼,可以說,馬雲很清楚這個市場必得的壓力。只是可惜得很,王興有自己的夢想,並不願做阿里的“棋子”,以至於得而復失,再到重新操戈。

據王興介紹,目前,美團在需求側有3.4億消費用戶,也就是截止到今年4月結束的一年時間裡面,每四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在美團點評的平臺上進行過消費。過去一年中,美團點評完成69億筆交易,平均一天1900萬筆交易,交易規模達到4100億元。

美團點評整體戰略裡,吃是整體最重要的品類。因為吃是巨大市場,美團點評通過做餐廳評價,通過建立最大外賣平臺,加上線上線下結合的生鮮零售方面開始起步。美團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關於吃的互聯網平臺。

從“吃”延展輻射周邊,形成吃喝玩樂的交叉營銷,美團點評的“超級平臺”有一出大戲要唱了。

圍繞吃核心,美團點評在前端有最大的生活服務搜索平臺——大眾點評,全球最大的外賣平臺——美團外賣,最大的即時物流體系---美團目前騎手數量已經高達54萬,關鍵還有超過15年的耕耘,美團點評在商家端的賦能,投資了不少ERP、IBO、支付軟件集成企業,為商家賦能的最大體系。

所以,如果從新生代來看,美團點評無疑是最有想像力的一家,天花板足夠高,這個平臺,將又一個騰訊、阿里量級的企業,它相當於2015年京東的GMV。

至於拼多多,抓了社交流量,加上了遊戲人心的玩法,它只是個意外,速成的企業,都要看一看,現在還不好說未來如何。


不妨分析一下市場追捧美團點評的邏輯。

美團從7號到12號的公開招股期,從認購情況來看還不錯,美團點評的價值幾何呢?

首先,美團點評是一家純粹互聯網平臺公司。如果從大眾點評算起,這家公司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其致力於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的夢想從未改變,時至今日更是覆蓋了“吃喝玩樂”等全方位領域,當然存在網絡同邊效應,實現純正互聯網平臺夢想的可能。 其二,美團點評一路發展而來,已在多個領域拿下市場頭牌:如生活服務搜索引擎大眾點評,外賣第一美團外賣,全球最大的即時配送網絡美團快送,簽約了超過2800縣市的500多萬商戶;酒旅維度則已逼近攜程,出行領域併購了共享單車頭牌摩拜等,這一堆的從“吃”延展開來的市場地位,對於實現整體生活服務的突破將起到最為關鍵的競爭力。其三,亮眼的增速與不斷攀升的利潤率。截至2018年4月份,其年度交易用戶已達3.4億戶;年在線活躍商家則為470萬戶;這兩項2017年年度數據則分別為3.1億戶、440萬戶。收入上今年前4個月則達158.2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1.19億元增長了近一倍,同比增長95.9%;從去年4月到今年4月,年交易額則實現4110億元,首次突破了4000億元大關,較2017年3570億元交易額增長了15.3%。消費升級的重要標誌就是服務業的崛起,美團點評顯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摯信資本李曙君稱,“上市將會是美團點評高速發展的一個新起點。”表現出這樣的看好也頗能理解。其四,來自騰訊系的強力支援。美團點評屬於騰訊系,騰訊持有它很大股權,而騰訊系輸送流量能力,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美團點評作為騰訊系投資的一個重要節點,對於美團點評的支持不會小,此番認購作為基礎投資人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最後,美團點評“狼性”團隊亦是加分重點。從千團大戰、百團大戰中生存下來的美團點評,不僅有著連續創業的核心團隊,如王慧文、穆榮均等,更是有前阿里阿甘系這樣的強執行力地推力,外加來自騰訊系、百度系高管的加盟,美團點評戰隊可以說在中國互聯網史上堪稱“豪華”。

上市對於美團點評而言只是第一步,大故事還在後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