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河北张家口有哪些历史人物?

新媒体联盟


张家口的名人很多,今天介绍几位为共和国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以此来缅怀他们。

柴书林:开国少将

柴书林(1913——1995),河北省张家口张北县人。1935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经济系,1938年徒步40天到延安,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营教导员、冀热察军区分区参谋长、皖南军区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平津、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军区工程兵部副主任,南京军区工程兵副主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1964年晋为少将。

罗平:开国少将

罗平(1917——2003),河北省张家口涿鹿县人。抗战时期,曾任东北挺进军先锋队中队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四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北岳军区察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一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华北军区第70军209师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师政治部主任,空军师政治委员,空军学院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董存瑞:全国战斗英雄

董存瑞(1929——1948),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11岁当儿童团长,13岁掩护区委书记,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6岁参加八路军,曾任副班长、班长。曾荣立3次大功、4次小功,荣获1枚毛泽东奖章,3枚勇敢奖章。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舍身炸碉堡,英勇牺牲,时年未满19岁。是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解放军的6位经典英烈之一,“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马宝玉:狼牙山五壮士之首

马宝玉(1920——1941),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狼牙山五壮士之首。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曾任八路军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二营七连六班班长。1938年9月,在阻击日军进攻中英勇杀敌。1941年9月24日,日军3000多人进攻狼牙山,晋察冀一分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一团星夜转移线,只留七连六班牵制敌人。25日,他率六班战士打退敌人4次冲锋,为拖住敌人,与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5人,将敌人引上山顶绝路,最后在弹药用光,可搬动的石头也用完后,率4人跳下悬崖。3人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武士敏:著名抗日英烈

武士敏(1892——1941),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人。1927年后,曾任西北军旅长、师长、潼关警备司令等职。 “七七”事变后,他率部奔赴娘子关前线,阻击日军南进西犯,协同八路军129师在正太路沿线重创日军,与东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协调作战,粉碎敌人“九路围攻”、“八次包剿”。在子洪口、天神山两次伏击战,大败日军109师团,后晋升为98军军长。1941年9月29日,日军3万余人将98军包围在沁水县东峪、西峪,他亲临前线指挥,多次组织突围受挫,突围中壮烈殉国。武士敏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你知道的张家口历史人物还有谁?


郑国柱


张家口地居塞外,但是不乏名人,找了6大名人:

1.蚩尤,九黎部落首领,曾与黄帝炎帝战于涿鹿,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涿鹿县,虽然蚩尤据传说并非涿鹿出生,但是涿鹿之战这一事关他最有名的事迹在张家口,也留下了大量遗迹,所以可以算作张家口名人。

2.明英宗时大太监王振。蔚县人。是明代第一个专权的太监,窜拖明英宗亲征瓦剌,使皇帝在土木堡之变被俘,犯了众怒的王振也被明将所杀。

​3.抗日将领武士敏。怀安县柴沟堡人。国民革命军陆军98军军长,陆军中将军衔。1941年9月在与山西东峪与日军激战时壮烈牺牲。2014年被民政部列入首批300名著名抗战英烈名录。

​​4.康世恩,怀安县人。年轻时候参加一二九运动,还曾在八路军120师任职。建国后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顾委委员常委等。

​5.战斗英雄董存瑞。怀来县人。在1948年解放河北隆化的战斗中,舍身炸掉敌人碉堡,为解放隆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英雄事迹也感染教育了几代人。

​6.马宝玉,狼牙山五壮士之班长​,蔚县人。1941年9月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撤退和其他四名战士引日军达到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不屈跳崖牺牲。

​​






磨史作镜


康世恩是从河北张家口走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是我国工业战线杰出的领导人、新中国石油工业和化工战线卓越的开拓者,被誉为是本世纪中国最受敬重的“石油赤子”第一人,为摘掉我国“贫油”国的帽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康世恩同志1915年4月20日出生于河北张家口怀安县田家庄,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石油化学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之初,康世恩就投身到石油战线工作,先后领导和挖掘了玉门、克拉玛依油田的建设。60年代初,康世恩同志参与领导和直接指挥了在大庆石油会战,他表示下决心拼命也要拿下这个大油田,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住帐篷,战严寒,带领几万名会战工人,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精神和“三老、四严”作风,敢打硬拼,艰苦奋斗,夺得了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开创了陆相地层寻找大油田的先河,为我国石油自给做出了重要贡献。石油战线上涌现出了“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王进喜成为石油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六、七十年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工业学大庆。那时的大庆在全国都非常有名气。“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等口号,在当年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我为祖国献石油》歌曲就是对石油工作者的赞颂。

1995年4月21日,康世恩同志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人生旅途的80个春秋。


zj史海拾贝


自古至今河北张家口都是名人辈出之地,今天我们只说,在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他们才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最为伟大的英雄。

董存瑞(1929年-1948年)

董存瑞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他生在贫困家庭之中,很早就成了一名抗日战士。抗日战争时期,他就被选为儿童团长,并且因掩护区委书记躲过日本人的追捕,而立下大功,并且赢得了抗日小英雄的称号。那时候的董存瑞只有13岁,在他15岁的时候,已经成了一名出色的小民兵。

1945年董存瑞加入到了八路军抗日的阵营中,成了众多抗日英雄中的一员。

解放战争时期,董存瑞曾立过三次大功,四次小功,并且荣获了三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奖章。

1947年董存瑞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1948年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董存瑞英勇牺牲,他死的时候,还未满19岁。

柴书林(1913-1995年)开国将军。

柴书林张家口张北县人,1929年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九运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党的一份子。

抗日战争时期,柴书林主要在晋察冀边区开展敌后抗日工作,先后参加过百团大战和黄土岭战斗,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柴书林参加了三大战役中国队平津战役,还有渡江战役。

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以及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心中国成立的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罗平(1917-2003年)

河北省张家口涿鹿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组织抗日斗争。1938年起担任山西省方山县委书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纵队组织科科长一职。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著名的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4年晋升为开国少将军衔。

河北张家口的名人还有哪些,欢迎留言讨论。


不才讲史


河北的张家口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历来都是重要地区,所以在这片土地主曾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商人等,他们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这样的人。


张衮 张衮,张家口怀来县人,北魏著名的军事家,深受北魏创建者拓跋圭的器重。曾被封为左长史参与军政大计。多年来跟随拓跋圭东征西讨,战功赫赫。当时有人想打退强国,吞并天下,张衮就建议拓跋圭联合强国燕国共同击退起义的势力,突破重围,这一举动也为后来北方的统一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395年又一支强大的兵力来犯,这些张衮让拓跋圭采用迂回侧击的战略,沉重的打击了进攻者,使其退缩。398年张衮因不愿侮辱他人所以被降职。

永兴二年张衮去世。 侯俊山 侯俊山一代名师,河北梆子创始人之一。曾被人赞誉“状元三年一个,十三旦盖世无双”。可见侯俊山在戏曲艺术方面的造诣。侯俊山两岁时母亲病故,被寄养在外婆家,因外婆家那里每逢节日便会有唱戏的,家人看他对戏曲特别着迷,就送他去跟村里的艺人学习。侯俊山天资聪颖,经过刻苦学习10岁的时候就可以登台演出。13岁时便已家喻户晓,十三旦的艺名也便在张家口传开了。侯俊山的代表作品有《打金枝》、《回荆州》、《辛安驿》等。

他戏路宽、基本功扎实,为祖国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戏剧人才,也为中国的戏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上介绍的两位历史人物只是张家口市历史人物的代表,张家口优秀的历史人物还有很多,希望古人优秀的技艺和精神能够被我们学习和传承下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的繁荣富强。


石家庄新闻网


张家口地区最有名的人是唐朝的安禄山,在宣化城北起兵。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lki99


张家口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也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


比如说




马宝

玉(1920—1941),

蔚县

下元皂村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六班班长。
  1941年8月,华北日军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实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9月24日,日军3000多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进攻狼牙山一带,企图一举消灭晋察冀一分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一团。当夜一分区领导机关和一团主力转移外线,仅留七连六班在狼牙山牵制敌人。25日拂晓,当敌猛攻狼牙山时,即率六班战士接连打退敌人4次冲锋。至中午,六班战士为确保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与副班长

葛振林

,战士

胡德林

胡福才

宋学义

等共五人,开枪将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陀顶峰的山顶绝路,并利用有利地形猛烈还击敌人的连续冲锋。至弹尽,仅存一手榴弹。继用石块砸敌。当敌迫近,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入敌群。随后,率4人走到悬崖边,将所携0扔下山崖,并写下同

葛振林

介绍三名战士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信。此时,敌人已攀上崖顶。即率4人整理好军帽臂章,第一个跃下万丈深谷,壮烈牺牲。时年21岁。葛振林与3名战士相继跃下。敌军为此壮举惊呆。

胡德林

胡福才

跃下后亦壮烈牺牲。葛振林、

宋学义

被崖边树枝挂住,经过老百姓的帮助,几天后返回部队。后, 晋察冀一分区召开庆功大会,表彰。“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事迹



罗平

(1917—2003.2.28)

河北

涿鹿县

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抗日游击队。
  抗日战争时期,任东北挺进军先锋队中队长,1939年任

山西

青年抗敌决死第四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7年起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北岳军区察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一纵队政治部-部部长,1949年

任华

北军区第七十军二0九师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政治部主任,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三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1955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空军系副主任,1956年任系副政治委员,1958年起任空军学院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顾问,

济南

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
  一九0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3年2月28日在

北京

逝世。


 赵志光:1938年生。

河北

怀安

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

天津

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本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西

人民出版社编审(教授),原副总。还担任中国版协连环画研究会常务理事、

山西

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现顾问、山西省花鸟画学会会长、山西省第五届文联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山西分会理事、山西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山西省图书出版协会常务理事。 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1992年由新闻出版署、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连环画工作荣誉奖。 绘画艺术师承吴光宇、王颂余、张其翼、溥佐、孙其峰、阎丽川诸先生。善长中国工笔花鸟画。




河北事儿问我


1、伯夷,夷齐让国,不食周栗。

2、扁鹊,切脉诊断,战国神医。

3、赵雍,胡服骑射,灭中山国。

4、赵奢,战国名将,阏与破秦。

5、乐毅,燕国名将,讨伐齐国,大败齐军。

6、李牧,战国四将,连却秦军。

7、毛遂,说楚合纵,脱颖而出。

8、赵佗,平定岭南,建南越国。

9、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张角,创太平道,黄巾起义。

11、刘备,夺取西川,建立蜀汉。

12、张飞,当阳拒曹,蜀汉五虎。

13、赵云,两扶幼主,扫荡西川。

14、祖逖,闻鸡起舞,东晋战将。

15、祖冲之,推圆周率,撰《大明历》。

16、郦道元,地理大家,撰《水经注》。

17、窦建德,起义反隋,称雄河北。

18、卢照领,初唐四杰,唐诗大家。

19、魏征,一代名相,直言敢谏。

20、一行,唐朝高僧,天王学家。

21、高适,边塞诗人,渤海县侯。

22、贾岛,苦吟诗人,郊寒岛瘦。

23、郭威,推翻后汉,建立后周。

24、赵匡胤,建立宋朝,完成统一。

25、李春,建筑大师,建赵州桥。

26、郭守敬,天文大家,制《授时历》。

27、纪昀,《四库全书》,《阅微草堂笔记》。

28、杨露禅,杨氏太极,一代宗师。

29、冯国璋,北洋三杰,直系首领。

30、李大钊,建党元勋,革命领袖。


爷们儿吖


 马万水

  马万水(1923~1961)河北深县马家庙村人,14岁辗转到日伪统治下的北平学徒,19岁流落到门头沟煤矿当背煤工,1948年门头沟解放,他才和工友们重见天日,成了新中国的主人。

  为了加快矿山建设,马万水作为技术骨干调到龙烟铁矿,被任命为掘进五组组长。第一个月的掘进尺度是1.7米,4个月后升到5米,半年后拿下12.2米。1950年一季度全矿评比,掘进五组夺得全矿“掘进先锋,生产模范”竞赛优胜红旗,组长马万水被评为龙烟铁矿一等功臣。以后他不断学习研究,改进掘进方法,在同年6月,一举创造了全部手工操作,独头掘进月进23.7米的全国新记录。他把成绩和荣誉作为自己向上攀登的阶梯,10年4次攀上快速掘进新高峰,到1960年,独头巷道月掘进已达435.91米,成为全国矿山建设不倒的红旗。他连续18次创造全国黑色金属矿业掘进新记录,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万水工程队成为在全国工交战线上飘扬的一面红旗。

  1961年,癌症夺走了这位工人阶级优秀分子的生命,但是他那种“永远争先进、攀高峰”的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钱福森

  明朝政府覆灭前后,各地贪官污史不顾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利用手中特权和时局变化大肆巧取豪夺,鱼肉百姓。

  也有任官廉明,为民除害出污泥而不染者,钱福森就是值得一书者。他是山西交城、石楼、河北阳原、宣化等地颇有廉名的清官。

  钱福森,字竹坪,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卒于民国十七年(1928),祖籍直隶省口北道宣化县,现阳原县化稍营镇钱家沙洼村。据钱希文(现年88岁,钱福森堂侄)回忆和刘海文同志编著的《宣化出土古代墓志录》记载:钱福森兄弟三人,钱福森排行老大,二弟早亡,三弟钱福甲。钱福森幼时读书“乡里以才子称之,20岁后,到宣化柳川书院读书,老师很器重,好读史书,擅长诗赋,每次考试名列前茅。清光绪甲午年间(1894),科颂乡荐,以举人出身为国史馆誊录官。三年后(1897),考绩保奖,分发山西补用孟县知县。1911年,到山西理交城知事,后任山西石楼县知事,又被招至宣化县授以行政科长,代理知事”。

  钱福森任职期间以除莠安良为已责,任山西交城知事时,交城素产鸦片,政府下了禁烟令,钱福森亲自率人马冒酷暑到山谷间巡查,奸佞者有所畏慑。始告肃清城南乡一姓韩年轻女子,在溪边洗衣时,被匪徒诱奸不遂被杀,匪徒远逃。钱福森微行密访,得知一姓马的颇涉嫌疑,可能逃往包头,便带人追至包头,捕获马匪,如法治罪。并为韩姓女请旌表(旧时朝政用立牌坊或挂匾额等方式,以表扬遵孝礼教之人)以慰韩女而昭其节烈,此事受到当地百姓称颂,人称神明。钱福森在石楼期间,励薄俗治村政,修屈产古迹亦多,因家有老人卸任回籍。宣化县李知事早闻钱的为人,托刘君寿昌致书招之,授以行政科长而行知县事。李知事不辞而去后,众推钱福森为代理知事,以维持宣化县现状,钱关怀桑梓,义不容辞,公事纷纭,责无旁贷,及至力竭患病不能起,在宣化县城公寓病逝,享年61岁。

  钱福森任职期间清廉从政,没有置办过田宅。在钱家沙洼故居仍是祖上留下的十余间破瓦房。钱福森生有三子,长子骏文,次子锦文,三子豹文。二子锦文早亡,长子骏文在家务农,三子豹文毕业于山西法政专门学校,曾任武川县烟酒事务局局长。钱福森在柳川书院读书时和郭维城为同窗学友,民国十一年,郭维城等纂修出版《宣化县新志》,卷首列序文三篇,依次为直隶省教育厅长张谨、宣化县知事陈时隽、山西石楼县知事钱福森所撰,钱福森也是该志校阅之一。该志卷十七艺文志,载有钱福森所作《响水铺》、《柳河川》等6篇诗歌。钱过世后,其墓志碑文便是郭维城撰文、刘景南书写,孙庆祥篆刻的。

  附:

  响水铺

  河水滔滔去,砰訇石有声。

  乱山奔绝塞,寒日没孤城。

  涿鹿秋云合,鸡鸣古驿横。

  崎岖疑蜀道,世路总难平。

  康世恩

  康世恩(1915~1995)怀安县人,宣化一中校友,早年他同所有热血青年一样苦苦思索着救国救民的途径。

  1935年,他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经过这次斗争的洗礼,从向往党进而进一步认识了党,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1936年,康世恩考入了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同年10月,光荣入党。抗战爆发后,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八路军。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保卫延安和榆林战役、瓦子街战役以及解放兰州的战斗,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积极贡献。建国后,他转入石油战线,成为我国工业战线杰出的领导人。作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叱咤风云的指挥者,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兴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心血献给了石油工业建设。四十多年来,康世恩转战南北,艰苦创业,参与领导和组织指挥了大庆等10大石油会战。把中国从一个解放前的贫油国发展成为解放后的石油大国,彻底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为跻身于世界产油大国之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78年后,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他的历史功绩,将永载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史册,他对事业执著追求,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吕复

  吕复(1879~1955)字建秋,宣化一中校友,涿鹿县人。

  1903年考中举人,1905年赴日本留学,曾在日本东京参加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任编译工作。于1911年回国,曾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吕复一生主要从事教育事业,高风亮节垂千秋。

  1921年10月,经李大钊介绍,吕复到北京中国大学讲授《社会学原理》,后兼任校务主任。1928年应聘北京燕京大学政教系教授,讲授《中国法制史》、《比较宪法》等课程。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广州中山大学、重庆中央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平中国大学校长,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为国家培育了大量的法学人才,桃李满天下。

  蒋介石发动全国内战时期,吕复立场明确,维护和平。1947年,吕复应傅作义将军之邀到张家口,以爱国思想为本,和傅作义面谈和平问题,为民请命,意甚坚决。吕复回北平后,不仅劝勉与推动傅作义将军坚决和平主张,又与何思源、康同壁等积极为和平奔走呼吁,以图确保北平古迹文物建筑完整无损,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涂炭,为促进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全国解放后,德高望重的吕复,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并先后任察哈尔、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5年6月8日,76岁的吕复因病在北京逝世,他那鞠躬尽瘁、服务人民、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与发扬。

  刘景南

  刘景南(1880~1943)字寿昌,阳原县七马坊村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举,受聘为宣化府中学堂监督。1904年赴日留学,回国后曾任齐齐哈尔中学堂校长。辛亥革命后,参加文官考试,先后任山西省屯留县和绥远省陶林县(今属内蒙古自治区)知事,他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后因厌恶官场,弃官归故里,曾任宣化商务会会长,直隶省立第四女子中学校长等职。1925年驻宣化吴佩孚部炮兵第一营,因数月未发军饷而引起哗变,城内商店均遭抢劫。刘景南挺身而出,以商会会长身份担保补发军饷,才使暴乱得以平息。直奉战争时,奉军准备攻打宣化,他不避风险,出面调停,使宣化城得以安然无恙。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宣化中学进步学生及当地进步教师24人被捕。他闻讯后,分别会晤县长李培元等,据理力争,使被押人员全部获释。

  李泰棻

  李泰棻(1896~1972),宣化一中校友,中国杰出的史学家。

  出生于河北省阳原县一个清贫的书香人家。年幼的他聪明颖悟,酷爱经史,他把自己一生的志向都融进了史籍书的海中。18岁,他以最佳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因学费昂贵,遂转入北师大,专攻史地。大学三年级是他一生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他的第一部史著《西洋大历史》问世,显示了他在史学研究方面的非凡才华,一时轰动了京城各高等学府,并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等名教授的推崇,皆为之作序。从此他倍加努力,22岁被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破格聘为北大教授而驰名教育界。此后他相继担任过北京私立国民大学、朝阳大学、国立山西大学、中山大学的教授和北京市立师范大学校长。1923年,孙中山发布大总统令:给予边教边学、教学相长之李泰棻教授三等嘉禾章,1925年又以“教育有方、成绩卓著”晋升为二等。1924年李泰棻与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结识,并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他充分利用自已的特长,为其文官讲授《孙子兵法》、中外历史,为此所著的《国民军史稿》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史料之一。李泰棻一生爱好史学,其许多史学专著轰动海内外,如《中国史纲》、《今文正伪》、《西周史征》、《方志学》等,其《方志学》阐述了方志选辑法、整理法、鉴定法等,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可谓始于李泰棻先生,他为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 苏

  张苏(1901~1988)学名张希贤,蔚县人,宣化一中校友。

  1927年入党,在白色恐怖下以教师身份从事了10年地下工作。1929年,曾任蔚县教育局局长,成为蔚县宣传马列主义的第一人。1931年,曾被捕入狱,在狱中,张苏大义凛然,不为国民党当局威胁和利诱所动,气宇轩昂,严词斥敌。1937年,张苏赴西安,开始职业革命生涯。抗战爆发后,他随同周恩来、聂荣臻等离开西安,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张苏面对日本驻蔚县警备司令官的诱劝、威胁,毫无惧色,正气凛然,将一腔仇恨泻于笔端,写出《答日本伪蔚县警备司令官书》,历数日寇罪行,铁语铮铮,震慑敌胆,极大地鼓舞了晋察冀边区广大军民抗战激情。抗战胜利后,张苏担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成为察哈尔卓越的领导人。1954年起,张苏调到中央,转到政法战线工作,先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成为我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张苏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历尽艰辛,奋斗了六十多年,“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是他一生的自我写照,他以自己走过的历史脚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塑造了一个无私无畏的革命家形象。

  何金海

  何金海(1925~1947)原籍河北饶阳,生于庞家堡白庙村,13岁便到大地主赵二家做杂活,15岁到龙烟铁矿当童工,并机智勇敢地同日寇和汉奸特务展开斗争,17岁就担任了坝口村民兵小队长,继续打击敌人,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当地让百姓竖大拇指、让敌人心惊胆战的少年英雄。

  1944年,为了配合主力部队,龙延怀交界的十几个村庄约三百名民兵组织起来,成立了“红石山游击队”,队长就是何金海。在区委领导下,仅这一年的七月,他就带领游击队猛烈袭击矿山十几次之多。此后,多次打击鬼子汉奸,并一次解救了六百多名劳工。被平北地委和冀察军区十二分区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日寇投降,矿山解放,他组织带领工人纠察队,建立革命秩序,保护国家财产。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刚刚平静的矿山一带又点起了烽烟,何金海带着县大队和民兵立即赶赴前线、奋起反击,1947年8月的一天,他带着两个中队去伏击还乡团,并将其打散,大批增援敌人到来,他为掩护大队人马撤退,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2岁。为了纪念英雄,在他的家乡坝口村南坡上,修建了烈士碑。

  童冠贤

  童冠贤(1894~1981)原名童启颜,阳原县化稍营乡堵泉村人,清末迁居宣化城内居住。

  早年毕业于宣化府中学(宣化一中),后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后又公费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以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及德国国立大学研究所研究政治与经济学。留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组织,1925年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后随国民党元老顾孟余赴广州参加国民北伐革命,遂受命返京任中国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华北分会委员。在南开大学读书期间,组成抗日组织“新中国学会”,出版刊物。五四运动期间,童冠贤在国外组织留学同学,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署长。他与联合国救济总署驻京代表蓝赫鲁密切合作,争取衣服、毛毯、奶粉、面粉、肉类罐头及药品等物资,救济灾民。还致力于善后建设工作,如修建清华、南开、燕京各大学的教室、校舍,资助保定农学院、医学院与天津工业专科学校的恢复建设,并扩大北京、天津两市的救济工作,筹建永定河上游官厅水库工程等。1948年,他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1950年迁居香港,1965年由儿女接至美国定居,1981年8月7日逝世,享年87岁。

  刘景平

  刘景平(1917~1980)汉族,宣化县深井乡人。

  他年轻时代在直隶第十六中学(今宣化一中)读书时,深受革命家张苏的影响,参加了“一二·九”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陕西东北军学兵队做政治工作并参加了“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景平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绥远河套地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任绥远河套地区特委组织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他领导锡察草原和内蒙古各族人民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担任人民解放军骑兵十六师政委的刘景平,面对国民党军队对锡察地区扇形包围的险恶形势,冷静分析,不畏艰险,果断地挑起重担,组织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牧民群众不断送子参军,革命队伍日益壮大,草原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1947~1948年,刘景平直接指挥了消灭额尔钦道尔吉匪徒的战斗,并与兄弟部队配合,在锡察草原率军南征北战,先后进行过高山堡、骆驼山、巴格赖、哈拉毛都、四台房等战斗。解放了草原重镇多伦,再战平定堡,两打宝昌,二进康保城,迫使敌人节节败退,英勇善战的十六师成了威名赫赫的草原铁骑兵。

  解放后,刘景平调到乌兰浩特做领导工作,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处书记。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并先后当选为第一至五届内蒙古人民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0年5月5日在呼和浩特市病逝,终年63岁。

  李健生

  李健生(1908~1991)原名李淑娴,怀安县柴沟堡镇人。

  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聪明好学,胆识超常。1924年8月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宣化初中并顺利地考取了北京师大附中高中班。

  1928年8月就读于北京医学院,在校时即加入了以邓演达为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党前身),1933年与章伯钧结婚后弃学南下,并一起参加了“福建人民政府”的反蒋抗日活动。1941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成立,李健生担任了妇女委员会秘书,她积极推动由邓颖超、张晓梅发起的“中国妇女联谊会”活动,全身心投入了妇女界抗日救亡运动,做了大量有利于民主革命和妇女运动的工作。1949年1月北京解放,李健生从香港回到北京出席了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妇联执委。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

  1951年李健生出任土改工作团副团长,带领工作队员深入到江西省进贤县开展土地改革工作,她与贫苦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受人民爱戴。

  1953年她又担任副团长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她不顾生命危险带领慰问团深入到哨所、战壕、前沿阵地进行慰问。

  建国初期,李健生曾任全国妇联一、二、五届执委,出任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全国政协七届委员会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咨监委副主席等职,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1991年春,83岁的李健生因病辞世,其子女秉其遗愿,将名人字画321件,人民币20万元捐给故乡政府,建立了李健生教育基金会,资助家乡发展教育事业。

  张砺生

  张砺生(1888~1975)原名张秉义,河北省尚义县土木路乡大西沟村人。

  他自幼聪颖好学,宣化中学毕业后考入天津政法学堂。1910年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步入政坛。护法运动中,孙中山任命张砺生为第一路军总司令。1927年蒋介石委托他为热、察、绥招讨使兼任第十一师师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砺生坚决反对内战,主张抗日,声明“谁抗日我就跟谁走”。1932年3月,张砺生向蒋介石提出辞呈,交出兵权。为了避开蒋介石和寻找机会参加抗日,携全家由北平回到张家口,参加了冯玉祥领导的民众抗日活动。1933年5月26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成立,冯玉祥任总司令,张砺生任副司令兼察哈尔民众自卫军军长,转战坝上坝下。

  1935年12月,张砺生继任察哈尔省建设厅厅长,1938年10月6日,国民政府任命张砺生代理察哈尔省主席一职。1946年10月张砺生任察哈尔省军管区司令。

  张砺生是国民党将领,却非常想往延安,曾三次到延安谒见毛泽东主席,受到真诚的欢迎。抗战胜利后,张砺生被委以接受察哈尔受降全权代表,成了国民党首批到北京的接收大员。1949年9月,张砺生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开国大典。1975后1月25日,张砺生与世长辞,终年88岁。

  郭荫南

  郭荫南(1891~1975)宣化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教育世家。

  青年时代,他是一个顺应时代的新派人物,满怀着强国救国之志,曾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后,创办了宣化府教育会,积极倡导新思潮。此后他担任过中学教师、实业局长、平民习艺所所长、职业学校校长等职。特别是平民习艺所,它广招贫家子弟,授之以自食其力的手艺和技能。深为乡里称道。然而,时事的变化,祖国的屈辱,渴望民族新生的愿望使他更加深切地感到发展实业是使祖国走上富强之路的有效途径,他自筹资金建厂,其中宝兴煤矿是本地较大的企业。1945年,宣化迎来了第一次解放,郭荫南毅然出任私方代表,他冲破重重阻力,积极促成了宝兴、武家沟两矿和振大面粉厂的公私合营,并在危难之际留守矿山,确保煤炭生产。1948年,宣化获得第二次解放,郭荫南首先受命恢复宝兴煤矿的生产,有力地支援了正在进行的解放战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主动放弃了企业的全部股份,带头参加公私合营,并变卖了住宅、家具等财产,所得价款全部捐助给了国家,累计现金一万六千余元。他还动员自己的亲戚朋友接受土改,在劳动中成为新人。郭荫南以高风亮节赢得了人民的敬重。他曾担任过市政府的许多领导职务,1955年调省手工业管理局任局长。郭荫南始终以一种忘我的精神工作着,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献给了祖国,献给了矿山,献给了教育。

  杨丹卿

  杨丹卿(1919~1973)原名杨生秀,张家口市宣化区人。

  她7岁入班学戏,其师名艺人张宝魁(“筱吉仙”)为杨取艺名“筱桂桃”。她天资聪慧,十分刻苦,7天就学会了《梅绛雪》,能唱30多句大板“乱弹”。后随师到山西一面演出,一面学戏,工学青衣、小旦、刀马旦。出师后是一名文武兼能、唱做俱佳的优秀演员,成为名班争聘的对象。15岁时在张家口、大同、包头等地演出挂头牌,艺惊三晋。1937年应上海“胜利”和“百代”两话匣公司邀请,与北京“三儿生”合作灌制唱片,行销全国。40年代初,与晋剧大师丁果仙同享盛名,成为晋剧百花园中的一果一桃,誉满华北。筱桂桃注重表演,刻画人物功力颇深,塑造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堪称一绝。其唱腔优美,注重以声传情,吐字清晰透明,张弛程度有节,别具一格,经不断锤炼创新,台风严谨,被誉为晋剧的“梅兰芳”。看家戏有《百花点将》、《清风亭》、《少华山》、《英杰烈》、《梅绛雪》、《杀宫》、《花木兰》、《百花赠剑》等。1945年张家口首次解放后参加戏曲联合会,积极为解放区军民演出;1954年,在河北省第一届戏曲汇演会上,她主演的《清风亭》、《百花赠剑》获荣誉奖。1952年,她任宣化晋风剧社社长,1956年任张家口戏曲学校校长。曾任张家口市妇联执行委员、市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委员。“文革”中受尽摧残,1973年病逝,终年54岁。


河北青年报


魏象枢

魏象枢(1617—1687年),字环极(一作环溪),号庸斋,又号寒松,蔚州(今河北省蔚县。在清康熙三十二年以前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府治)人。进士出身,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魏作为言官,敢讲真话;作为能臣,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大功;作为廉吏,他“誓绝一钱”,甘愿清贫;作为学者,注重真才实学。

后人以“好人、清官、学者”六字,对他的一生进行了概括。现有魏象枢《寒松堂全集》九卷存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