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一代傳奇名槍,衛國戰爭的前鋒,帶你走進蘇聯波波莎衝鋒槍

一代傳奇名槍,衛國戰爭的前鋒,帶你走進蘇聯波波莎衝鋒槍

如果說MP40衝鋒槍是德國軍人的象徵,那麼毋容置疑蘇聯士兵的象徵絕對是PPSH-41波波莎衝鋒槍。也許前者製造的更加精細,但是無疑波波莎更加適合戰爭。在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波波莎衝鋒槍的貢獻更是難以磨滅的。

一代傳奇名槍,衛國戰爭的前鋒,帶你走進蘇聯波波莎衝鋒槍

研製背景

波波莎衝鋒槍的起源咱們還要從蘇聯和一個小國的戰爭說起,這個小國就是芬蘭。為謀求自己國土的戰略安全,蘇聯向芬蘭提出割讓,調整部分領土的條件,造到了芬蘭方面的斷然拒絕,於是1939年,蘇聯對芬蘭發動戰爭。戰爭初始,幾乎所有的國家都不看好芬蘭,甚至有的軍事專家認為芬蘭這個國家在開戰後的幾個小時後,便會繳械投降,乖乖臣服。然而現實卻打了所有人的臉,芬蘭頑強抵抗了蘇聯100余天,並且給蘇軍造成近百萬人的傷亡。以至於蘇軍將領評價道"我們在芬蘭佔領的土地,僅僅夠掩埋陣亡將士的屍體"。究其原因正是因為當時的芬蘭裝備了火力強勁的索米衝鋒槍,這種衝鋒槍火力猛,射速高達900發/分鐘,同時配備70發的大彈鼓,火力持續性強,配備9毫米的馬格南手槍彈,射程高達300米。擁有這個大殺器,再加上芬蘭境內多森林,運用小分隊的形式進行遊擊作戰,而蘇聯當時裝備的還是老式的步槍,在叢林作戰非常不方便,加集團作戰,無腦衝鋒的落後戰術,最終傷亡慘重。

一代傳奇名槍,衛國戰爭的前鋒,帶你走進蘇聯波波莎衝鋒槍

因此蘇聯迫切想要一種可以和索米 衝鋒槍相媲美的衝鋒槍,而設計衝鋒槍的任務交到了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喬治·什帕金的手中。當時斯大林要求,蘇聯新設計的衝鋒槍要全面優於索米衝鋒槍,並且還要簡化製造工藝,這是因為當時索米衝鋒槍的製造要求都是按照狙擊槍的製造要求來製造的,因此又想馬兒不吃草,又想馬兒跑的好。這注定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好在喬治·什帕金不負眾望,於1940年9月完成定型,1941年初正式裝備部隊,同年12月份開始大規模生產,這是大名鼎鼎的PPSH-41波波莎衝鋒槍。而且達到了當時斯大林的設計要求,全面優於芬蘭的索米衝鋒槍。有意思的是波波莎的彈鼓載彈量比芬蘭的索米衝鋒槍只多一發,索米衝鋒槍為70發,而波波莎衝鋒槍為71發。

槍械特點

波波莎衝鋒槍長890㎜,使用7.62×25㎜託卡列夫手槍彈,槍口初速460米/秒,要高於德國MP40衝鋒槍,因而穿透力更強。雖然在連續射擊中的精度波波莎不及德軍的MP40衝鋒槍,但是精度不夠火力來湊。波波莎衝鋒槍的高達1000發/分鐘的射速,意味著每扣動一下扳機就有10~15子彈發射出去,發射出去的子彈會形成一個扇面,這樣一來,大大增大了命中敵人的幾率。並且實驗證明波波莎的首發子彈精度要大於MP40衝鋒槍。

波波莎衝鋒槍的設計者有一句名言,把簡單的事情變的複雜非常簡單,但是把複雜的事變的簡單卻非常複雜。波波莎衝鋒槍就是一款非常簡單的槍械。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價格低廉,容易裝備是至關重要的兩個指標,畢竟當時的蘇聯在德國閃電戰的衝擊下,已經變得岌岌可危。波波莎衝鋒槍使用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全槍只有87個零件,加工零件僅僅需要6個工時,工人們然後將這些零件進行簡單的組裝即可完成製造。而且其槍匣,槍管護管使用鋼板經典衝壓而成,製造速度非常迅速。裝配時則採用了大量鉚焊工藝,大大縮短了裝備時間,提高了經濟性能。到了二戰後期隨著蘇聯的士兵的大量傷亡,兵工廠基本都是有婦女,老年人,以及孩子進行生產,但即便如此仍然可以保證產量。據統計在整個二戰期間波波莎的產量高達600萬支,要遠遠高於德軍MP40衝鋒槍的120萬支。

一代傳奇名槍,衛國戰爭的前鋒,帶你走進蘇聯波波莎衝鋒槍

簡單不等於簡陋。

波波莎衝鋒槍製造簡單,然而卻一點也不簡陋。仍然保持著優秀的人機功效和極好的環境適應性。波波莎的槍管護筒和槍口裝置有效的避免了由於射擊時間過長,槍管發熱從而被燙傷的情況。而且槍口下面的槍管護筒並沒有開口,可以減弱後坐力,也不會出現槍口氣焰吹起塵土,迷射手眼睛的情況。為配合蘇聯寒冷的天氣,波波莎衝鋒槍的扳機護圈設計的特別大,不會發生像日本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槍那樣,出現帶著棉手套就進不去,或者容易發生走火的情況。同時槍托採用木質結構在寒冷天氣中遠比金屬槍托擁有更好的貼腮感。而且木質槍托在近距離白刃戰中也會有一定的作用。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波波莎衝鋒槍擁有良好的人機功效。

一代傳奇名槍,衛國戰爭的前鋒,帶你走進蘇聯波波莎衝鋒槍

波波莎衝鋒槍的戰術

蘇聯在二戰中根據衝鋒槍的特性,發明了很多的戰術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坦克騎士",5,6名士兵坐在T-34坦克上,隨後上百輛坦克向德軍陣地發動衝擊,到達德軍陣地後這些士兵就會手持波波莎衝鋒槍清掃殘餘的德軍。

一代傳奇名槍,衛國戰爭的前鋒,帶你走進蘇聯波波莎衝鋒槍

波波沙槍械的變形

波波莎在二戰中還有幾種變形,咱們來說比較有名的兩種。一種是德國人手中的波波莎衝鋒槍,金盃銀盃不如戰士的口碑,由於波波莎優秀的性能,導致很多德軍士兵一有機會就會找一支波波莎衝鋒槍使用。因而在德軍中波波莎衝鋒槍成為數量僅次於MP40衝鋒槍的存在。甚至很多士兵常備有改造波波莎衝鋒槍的工具。將波波莎衝鋒槍改造成可以發射德國9㎜口徑的子彈,稱為MP41(r)。還有一種就是在被圍困長達900天的列寧格勒期間,研製的PPSH-43波波斯衝鋒槍,受當時條件原料所限,將波波莎衝鋒槍進行了更大程度上的簡化,將木質槍托改為金屬摺疊槍托,71發的彈鼓改為35發的彈匣。全槍零件全部由鋼板衝壓,焊接製成。使用的原料僅僅是波波莎衝鋒槍的二分之一,工時進一步縮短。後來PPSH-43波波斯衝鋒槍被多個國家進行了仿製,例如我國的54式衝鋒槍。

一代傳奇名槍,衛國戰爭的前鋒,帶你走進蘇聯波波莎衝鋒槍

波波莎衝鋒槍作為二戰的產物,哪怕我們以今天的眼光來評判依然算的上優秀,良好的人機功效,優秀的穩定性,71發的大彈鼓,優異的環境適應性,以及低廉的價格,簡單的裝配工藝,這些都促使他成為衝鋒槍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