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满街的潮州牛肉火锅正被合力糟蹋


满街的潮州牛肉火锅正被合力糟蹋

有位老哥从乡下回来,给我带了些乡下搞来的青菜和酸菜,顺便在小区旁边一家潮州牛肉火锅店,请他们家吃了一顿。潮州是天下闻名的美食之乡,以前有人请吃潮州菜,是很给面子的事情。一说到潮州菜,人们的反应,几乎就是价钱昂贵的一餐。众所周知,潮州菜制作精良,注重调味,讲究搭配,技艺精细,主要烹调方法有焖、炖、煎、炸、炊(蒸)、炒、焗、爆、焯、烹、泡、扣、卤、熏、淋、烧等十多种,注重色、味、香、型、器、酱,具有清、淡、鲜、嫩、巧、雅等特色,尤以烹制海鲜见长。但很奇怪,在这个东南临海并无火锅传统也不产肉牛的地方,这两年流行起一道黄牛肉火锅,凭一道火锅开起一家生猛的店,并向全国蔓延。我家为圆心一公里范围内,就有十几家。

老哥的两位公子,还在读小学,吃得非常兴奋,不说搅得周天寒彻,也搅得一桌不宁。看着这哥俩,吃着吃着,突然有了些感慨,也不说正当年华,才是熊孩子。无视秩序,随心所欲乱搞的人,哪个年纪没有?满街的潮州牛肉火锅店,大概都可以拿出来当例证。可以说,在大部分的潮州牛肉火锅店里,供需双方都在合力糟蹋这本来的美食。

潮州牛肉火锅能迅速窜红,当然在于其确实美味。这美味来自潮州厨师根据本地烹饪传统风格,在这道菜的制作上形成了特有的美味焦点。牛肉火锅其实很简单,清汤锅底,烫牛肉,沾调料,哪家都一样。能做得好吃,是因为潮州厨师发挥本地厨艺精益求精的传统,抓住这简单流程中的关键细节,把功夫做精做透,从而把美味发挥到极致。

这几个关键细节依次是新鲜——部位——切工——火候。新鲜指对牛的选择,部位是对牛身上各个部位味道差异的讲究,切工指根据烫涮需要讲求切制肉片的标准,火候指烫涮牛肉要严格的流程要求。总的来说,用料讲究,注重新鲜;细分部位,因材下嘴;加工细致,刀工严谨;注重火候,善于借助传统调味用料。


满街的潮州牛肉火锅正被合力糟蹋

不是每头牛都有资格下潮州火锅

新鲜是这道火锅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所有潮州菜最关注的重点。传统的潮菜崇尚食材本味,清水牛肉火锅用简单的牛骨汤或者直接用清水作为底料,加入些南姜和盐去腥调味制成。,其中,牛肉是关键,对牛肉的选择非常讲究、挑剔,非黄牛肉不吃,非现宰现杀不吃。选用南方滇、黔、川两到四岁,自然放养吃青草长大的体健土黄母牛或阉牛,矮小、脚脖细、四肢发达、肉包大,外形漂亮,调养一个月后才宰杀。这种牛的肉质最嫩、肉味最浓,几乎都是当天新鲜现宰,每天现宰现杀,上桌一般不能超过四小时,不掺水、不排酸、不隔夜、不冷冻,卖完就没了,想吃就要早点来,其鲜嫩和品质自然让食客痛快。甚至对火锅店里畅销的牛肉丸也是如此严格要求,非纯牛肉不吃,非手打不吃,务求弹牙多汁。

每个火锅店,都是将牛肉挂起来卖,有的连骨架像挂着个不完整的牛尸,有的是按部位分成大块挂着,除了便于切割,挂起来更干净卫生,水分和营养不流失。而且,牛肉讲究新鲜,客人点了哪个部位的肉,就可直接割下来切片,保证肉质的鲜嫩美味。

但是,现在潮州牛肉火锅红遍全国,各地食客的嘴巴大多不如潮汕人叼钻,也不可能知道好吃的黄牛肉对新鲜的要求要多高,很多店如同法纪监管松弛的官员,自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而且为了节省成本,往往选用冰鲜黄牛肉甚至水牛肉,牛肉质量良莠不齐,让人大失所望。懂行的人知道,新鲜黄牛肉较为粘手,倒立碟中都不会掉,而冰鲜牛肉放的时间长会出水,煮熟后也没那股天然香气。新鲜黄牛肉烫熟后,颜色从鲜红变成深棕,口感松软鲜香,越吃越香。水牛肉煮熟后肉容易老,不易嚼烂,有些店加生粉或嫩肉粉腌制,熟后口感也算嫩口,但牛肉的天然香味荡然无存。

在潮汕一带,牛肉火锅都是现宰现卖。一般火锅店都开在饲养场和屠宰场附近,保证牛肉的绝对新鲜。往往早上宰杀好的牛肉,拿到店里进行分割前,因牛肉的神经细胞还未全部死去,常会看到牛肉连着神经的部位一跳一跳,这种现宰现卖的新鲜度,保证了肉质的鲜美。现在开遍全国的潮州牛肉火锅店,当然不具备这种开在屠宰场旁的条件,不但难以保证现宰现卖,规模小的店,还不得不将卖不了的肉冻起来。


满街的潮州牛肉火锅正被合力糟蹋

同出一身,此牛肉非彼牛肉

牛肉一定要新鲜还不够,还要区分好部位,按具体的部位论火候,计价钱。全国哪个地方吃火锅,都喜欢涮点牛肉。但一般来说,只要是牛肉,端上来食客便无异议。潮州牛肉火锅不同,潮州人把牛肉按照不同的具体部位进行详细分类,每个部位的肉质、吃法、火候、价钱都不同,其味道、口感当然也大有差别。这种分类可能比洋人吃牛排分得还细,这是潮州牛肉火锅区别于其他火锅方式吃牛肉最重要的特征。

分好类的牛肉部位,潮州人还另外各取了一个名字,像江湖黑话一样。常见的如嫩肉、吊龙、匙尖、胸口朥等,据说有十一种。有位朋友曾请我在他家小区商铺开的一家店吃过几顿,他已经跟那店混得很铁,每次去都有一位大厨专门帮烫菜,从大厨嘴里我也长了不少见识。据他说,一头牛能下火锅的部位不超过三成,加上能打肉丸的肉,所用大概也就五六成。最好的肉在脖子、背脊,其次在肩胛、腹心,再次在臀部,每个部位都有专门的叫法。脖子中最好的一小块肉称为脖仁,背脊称为吊龙及吊龙伴,肩胛肉叫匙肉,腹心带油花叫肥胼,臀部上是嫩肉。

脖仁、五花趾、吊龙伴等好的部位,因为量少,很快就被订完了,不容易遇上。不过,每个部位口感都不同,在不同的店吃到不同的部位,不能拿来评判该店的好坏。而且,太知名的店,好的稀缺部位早就被吃完,往往只能吃到常见部位,所以去生意不是太旺的小店,反而往往能吃到稀缺的部位。

脖仁(潮州方言叫牛卜,“仁”在潮汕话中是“中心”的意思)即西餐里所称雪花牛肉,是最为稀缺的部位,牛脖肉中微微突起的最核心的部分,只占一头牛的1%,而且并不是每头牛都有,是牛活动最频繁的部位,肌肉最发达,脂肪油像雪花般均匀分布在牛肉片上,有大理石般的纹路,肉质肥嫩有嚼头,口感柔嫩多脂,十分鲜甜脆爽。据说潮汕人保存脖仁,是用干净湿布拧干后,把脖仁包裹起来,再保鲜纸包住放冰箱,最大限度保留脖仁的水分,也避免吸收冰箱异味。

吊龙和吊龙伴,吊龙即西餐里的西冷牛肉眼,是牛脊背上的长条肉,在火锅店里销量第一,肥瘦均匀,肉味最浓,鲜美可口有嚼劲。吊龙伴即吊龙下面那条,肉微厚,鲜甜弹牙,虽有脂肪但绝不肥腻,十分顺滑甜美,一口咬下去,牛油香味充盈,肉的质感鲜明。

正五花是牛腱子肉的一部分,取于一只后侧小腿的内侧,肥瘦相见,纹路清晰漂亮,通常只有一条后腿有,因而很是难得,老板常常将其藏起来留给熟客。

雪花指脂肪沉淀到肌肉纤维之间,形成明显的红白相间、状似致密大理石花纹的牛肉,以牛眼肉周围的雪花为上品,肉质鲜嫩,无论质地、口感、色泽都为最佳。

匙柄和匙仁。匙柄是牛肩胛的肉条,一头牛只有两条,切片后中间会有一条明显的肉筋纹路,像钥匙柄一样,十分脆爽。匙仁则是牛的肉眼,牛最鲜嫩的部位,脂肪及水分含量较高,位于牛朴下方部位,即牛肩胛里脊肉表层,切面呈树叶状,肉筋文理清晰,比匙柄更甜嫩,肉质柔软又弹牙,是肉眼的最好部位,吃起来香甜多汁、不干涩。


满街的潮州牛肉火锅正被合力糟蹋

每种部位不同的牛肉分门别类装碟

三花趾和五花趾都是可遇不可求,去晚了就卖光了。两者区别是看肉上的纹路是三条筋还是五条筋,三花趾是牛前腿内侧的部位,肉带着筋,嚼劲十足;五花趾是牛后腿肉,大理石纹清晰,烫熟后筋肉分明,质地脆嫩,嚼劲十足。每头黄牛仅有半斤五花趾,三花趾要贵,想吃要看运气。三花趾位于牛前腿三花趾肉嫩易熟,牛肉和筋相间连,煮熟后呈半透明状,口感脆嫩有嚼劲。

最肥美的部位是肥胼,就是牛腹部的肉,脂肪含量多,肥瘦相间,最适合做下酒菜。

胸口朥就是牛胸口上的肥肉,一整块呈米黄色,熟后牛油香气浓,爽脆可口有嚼劲,而且越煮越香,虽然看似肥腻实则爽脆,不过吃多了还是容易腻。

嫩肉就是牛后腿上的部位,嫩肉粘性强,最为鲜嫩可口,脂肪含量少,吃多不会腻。

一头黄牛分为十几个部位,肉质和口感都不同。爱吃瘦点可选嫩肉,喜欢肥的可点双层肉、肥胼,匙皮肥瘦适中、嫩度刚好,匙柄的脂肪含量少、甜嫩无渣,是牛肉中最好的部位之一。

这种分类,若非特别喜好,我想非潮汕人既讲究不了,也没这种高深学问。我见过无数人在潮州牛肉火锅店点菜,几乎就是胡乱点,甚至看着价钱点。总算还有些不那么固执己见的人,听众服务员的推荐,搭配着点得还像样。

包括我自己,大概知道有这么些花样,但哪个部位味道、口感怎么样,我也没记得很清楚,点菜时转弯抹角跟服务扯皮很久。那晚上请老哥吃牛肉,我只点了五碟不同的肉,心就虚了,只好另外点了牛肉饺子、卤牛筋、牛肉丸之类的东西来凑数。


满街的潮州牛肉火锅正被合力糟蹋

好牛肉是切出来的

牛肉品质重要,牛肉部位区分细致,因而刀工也要异常严谨,才不辜负。因为潮汕牛肉不冷冻,不能像别的火锅店用冷冻刨片方式,只能人工切肉。要顺着牛肉的纹理横着切,千万不能用机器切割,否则切出来的肉,吃起来没有那种肉汁在口腔喷出的快感。

每个潮州牛肉火锅店,进店就能看到一张大案板,大师傅当堂切肉,切好的肉片一盘盘高高垒在旁边。肉进回来,就要将牛肉分类、去筋、去膜,再按照不同部位切片。不同部位切法、厚薄并不一样,刀工要达到下锅十秒内必熟的程度。这就非常考究刀艺,切肉师傅一般都有至少五六年经验,有经验的师傅能精准把控力度,手起刀落起落间是沉稳与妥帖,手起刀落剔除多余脂肪,将牛肉切成薄片,装盘上桌。牛肉剔得筋是筋,肉是肉,筋中看不到肉,肉中看不到筋,不同部位切法用刀都不一样,但每片肉大小薄厚都差不多。确保每片牛肉厚薄均匀,烫熟后口感完美。不能太厚,厚了不容易熟或口感不好;不能太薄,太薄容易煮老,失去爽滑。一般是要切成约两毫米的薄片,在滚水中汆烫几下就能捞出,沾上调料,满嘴生香。


满街的潮州牛肉火锅正被合力糟蹋

潮汕牛肉丸是讲究弹牙爽嫩的

吃潮州牛肉火锅,人们还喜欢点些牛肉丸和牛筋丸。潮州牛肉丸很好吃,香港影视片常出场,周星驰就拿来当过道具。一般选用整块新鲜牛后腿肉,完全靠富有经验的师傅,用铁棒捶手工捶打四十多分钟,捶打出来的筋手动摘除,直到打成肉浆,加入沙茶、鱼虾粉等调料,捏成红如玫瑰的丸子。煮熟后,口感弹牙爆汁,和吃牛肉比起来又另有境界。牛筋丸和牛肉丸都是用牛后腿肉制成,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加了嫩牛筋,使其更加弹牙。

正宗的潮汕牛肉丸绝对口感爽嫩,弹性十足。现在潮州市场卖的牛肉丸子,制作还有没有那么讲究,我不得而知。但遍布全国的潮州牛肉火锅店,是否也能供应纯正潮汕牛丸,就很是可疑。众所周知,现在市面上卖的牛肉丸,很多是加了面粉或猪肉,不计分量地使用化学添加剂增香提味改口感,我这种嘴皮不算太刁的人,一口都能吃出真假。实话说,我就在好几家潮州牛肉火锅店吃到过不明不白的牛丸,现在几乎不点了。

吃潮州牛肉火锅时,烫点炸腐竹吃,其实也非常美味。对腐竹我有些发言权,现在我几乎不点。是否假货我不说,但肯定可以说,很难吃到好货。


满街的潮州牛肉火锅正被合力糟蹋

酱料本身是潮州火锅牛肉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清水牛肉火锅很讲究的一个地方是,对酱料的选择非常重视。选好了酱料,既能让口感层次更丰富,还更能激发牛肉的鲜美。常用调配的酱料有:沙茶酱,沙茶酱是潮汕打火锅的标配,口感绵密,提味增鲜;炸蒜头酱,好像只在潮汕见过,花生油炸过的蒜末,炸香的蒜泥与花生油的香味相映而成一种新的鲜味,蘸牛肉吃口感层次更加丰富,唇齿留香;黄豆酱,潮汕地区几乎与沙茶酱一起排名的当红酱料,有浓烈的黄豆鲜咸味,配涮过的肉尤其显出其鲜。

潮州牛肉火锅的调味料一般以前述酱料配合调制即可,但走出了潮汕的店,什么异想天开的东西都供应。我见过有老干妈、碎指天椒、紫苏叶、芹菜末、豆腐乳、辣椒酱之类的佐料陈列堂前,供食客自行添加。我看着就有一种感觉,是不是错进了四川火锅店?


满街的潮州牛肉火锅正被合力糟蹋

这是四川火锅的吃法,不是潮州牛肉火锅的吃法

美味需要食客参与塑造

潮汕牛肉火锅是近年才推出的,没有什么传统锅具,大多直接使用现代化的电磁炉上。用的锅,大多是复合底的导磁不锈钢平底锅,锅腔为长方体,一般嵌在桌内,锅面与桌面平。每桌都有一个钢丝编的疏眼网筛,勺的另一端装有钩子,可以钩着悬在锅面上。

涮潮州牛肉火锅,不像普通火锅,将要涮的食材直接推进锅里了事,而是要将牛肉放在漏勺里,水煮开后调低温度,保持微沸,用网筛将肉放进去烫。烫法是用网筛捞牛肉放进网筛里,用筷子打散,放进汤里焯一下后,就迅速提起离开水面,排干汤汁,以便将牛肉中的血水滤掉,接着再下锅汆烫。这叫“吊汤”,反复吊三次就可以了,这叫做“三吊水”,意在一涮血水,二涮纤维,三涮酸性,然后将漏勺架在锅边缘分食,颇似重庆火锅烫毛肚的“七上八下”手法。

整个过程,主要根据涮的是哪一个部位的肉,来决定吊水时间。各个部位的肉,最多不超过十秒钟,烫至肉变色即可。否则,牛肉煮久了,再好的部位都会变老,味同嚼蜡。之所以调小火来烫牛肉,能保持肉质的鲜嫩度,而且会保持牛肉的原味。只要火候掌握得好,焯的时间就算很长,牛肉汤也不会起泡沫,给保持鲜甜口感。

不同部位的牛肉有不同的涮肉时间,弄错了牛肉轻易变老发柴,失去鲜味。比如三花趾和五花趾涮八到十秒钟口感最佳,嫩肉涮六到秒钟肉质鲜嫩略有嚼劲,匙柄和匙仁涮八秒钟口感最好,脖仁、肥胼只涮四到六秒,吊龙伴和吊龙六到八秒,雪花焯烫五秒即可食用,胸口朥会越煮越脆,嚼劲十足,但最长也不要超过两分钟。牛肉饺子在滚汤里煮四分钟就可以捞出来吃,牛肉丸和牛筋丸则起码要涮烫五到十分钟才能吃。

潮州牛肉火锅所用锅底,制作不复杂,用牛骨头加鸡骨架熬制一锅就行,往往还加点胡萝卜和玉米棒提味,加入葱段、姜片、芹菜节和萝卜祛腥,涮肉前就可以打一碗,加些芹菜粒和南姜末,喝起来清润鲜香,鲜美开胃。这样的汤底,涮牛肉片当然相得益彰。

那位大厨还告诉过我,潮汕牛肉火锅下锅要讲究顺序,要从瘦到肥,从嫩滑到筋道,从荤菜到蔬菜,最后是主食。潮州牛肉火锅的鲜美味道,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从细节里抠出来的。

但火锅是一种食客参与很强的菜式,食客必须参与菜肴制作的部分过程——选料、下锅、火候、调味等等。这就很难做到很标准化地抠细节——食客往往不懂得具体细节,或者不愿意如此烦琐操作。所以,出了潮汕地区,吃牛肉火锅的美味是打了折扣的。我见过很多食客,像吃重庆麻辣火锅一样,吆五喝六、随心所欲地一大碟食材就推进锅里,慢慢熬煮,简直就是在炖一锅大杂烩。这样能吃到潮州牛肉火锅的美味吗?我想是吃不到的。一般的店,难以配备专人为每一桌提供涮烫服务。而一般的食客,也不像潮州人那样,对吃牛肉火锅有那么深的学问。我算是懂些门道,但我既分不出哪一碟肉是什么部位,也记不住它该涮多长时间。


满街的潮州牛肉火锅正被合力糟蹋

结语:离家出走的美食会走调

总的来说,潮汕牛肉火锅的美味,来自于潮汕人对吃的严谨态度和习惯,因而在食材和做法上都力求尽善尽美的精细化处理,吃一头牛,牛身上哪些肉适合涮肉,哪些适合做牛肉丸,什么部位烫多长时间,经过不断调整改进,寻找最合适的烹饪方式,找出最鲜美的味道来。这种讲究体现在所有的潮州菜上,是一种反璞归真的美味,总体特征就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浓而不腻。除了潮汕人,一般食客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因此也尝不到那么到位的美味。

所以,潮州牛肉火锅虽然在全国开得轰轰烈烈,场面浩大,但这一美食离开潮汕走向广阔天地后,牛肉很难坚持在潮州那样对新鲜的高标准要求,牛丸未必能按潮州食客的要求来打制,食客吃火锅也不像潮汕人那么讲究那么懂行,开店的人也不会像伺候潮汕食客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很多店的味道其实已经走调。虽有其名,实非其味了。真想吃到美味的潮州牛肉火锅,建议还是去一趟吧。


满街的潮州牛肉火锅正被合力糟蹋

卤牛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