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通證經濟撬動新時代—沒資金、沒資源、沒人脈的你如何突圍?

改革開放,先下海的人成為中國財富新貴;互聯網興起,先進場的人成就互聯網時代商業傳奇。

成功從來都青睞懂得搶佔先機的人,而先機也是極大的財富風口。只是今天,傳統行業供過於求,竟爭日益激烈,互聯網資源又被巨頭所壟斷,發展空間日益縮小,沒資金、沒資源、沒人脈的你如何突圍?

當今時代,數字在經濟發展中正發揮著無與倫比的作用。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8年)》顯示,我國數字經濟總量持續增長,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3%,佔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9%,相較2017年GDP全年6.9%的增速,數字經濟的增長速度更加迅猛,中國數字經濟的規模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且自2016年起,中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18.9%,分別比美國(6.1%)、日本(17.0%)和英國(115%)高出12.8個、1.9個、7.4個百分點。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數字技術的進步讓中國經濟獲得全新活力,中國正成為全球數字經濟革命的中心。因此,今天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是削尖腦袋想著如何在成熟的技術、模式中從別人那裡分搶一塊蛋糕,而是把握住最新的發展趨勢,學會新的技術,乘風而上,而在我看來,這最新的趨勢和技術便是通證經濟。

在競爭日益激烈、上升空間日益狹窄的市場局面下通證經濟將會成為創新、創業的強動力,會是驅動企業數字化重塑的便捷途徑。

通證經濟能夠賦予三大數字化力量:

◆通證化革命

通證化力量能夠讓人在一個系統中更加精細、理性、立體地觀察與感知數字化世界和現實世界正在發生的切,進而更加立體和更加精細地進行自身經營、產品控制、事件控制和結果控制。

◆思想性革命

通證經濟的發展模式蘊含技術、制度、文化三個層面的因素,它是一個閉環的生態系統,會改變甚至顛覆我們曾經仰仗的思維方式、結構和實踐經驗,其結果可能是在引發商業變革的同時引發認知變革。

◆邊界模糊化

通證世界與現實世界是互為鏡像的兩個世界,模糊了不同行業間的界限,這種效應正在向生態系統、企業、用戶、產品服務快速蔓延。

然而,任何一次商機的到來都會經歷“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四個階段,對於通證經濟這個概念,絕大多數人的認知幾乎為零,但這並不影響通證經濟的魅力及功能。

互聯網的深度發展,已經讓我們進入了新時期,在“雙創”、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區塊鏈技術與通證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該如何洞察國內最熱、最能帶動増長的方向?企業又該如何順應新常態,重塑新動力?

2018年9月,在2018中國新經濟產業領袖峰會上,大咖們的討論給我們指明瞭方向。

網心科技CTO(首席技術官)孫小濱表示:目前區塊鏈技術正處於脫虛向實的拐點,一旦完成3.0的轉型,將是新經濟產業變革浪潮中勢不可當的發展趨勢。

漢拓雲鏈創始人、矩陣智庫合夥人葉開表示:迫切需要通證化的是服務業以及涉及資產的產業,通證經濟改革目前比較適合做增量。

柏鏈道捷CEO(首席執行官)入CSDN(世紀樂知)副總裁孟巖表示:通證經濟的優勢就是能完善價值互聯網,能夠通證化的行業非常多。

沒錯,區塊鏈技術和通證經済是此次峰會的重點討論內容,因為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通證經濟是近年來新經濟業態的典型代表。

◆用通證賦能實體經濟

今天,靠一紙白皮書融資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沒有價值的區塊鏈就沒有共識可言,而區塊鏈本來只是一項技術,只有賦能實體才有真正的價值。各類創業者們也紛紛進軍區塊鏈領域,利用區塊鏈和通證發展自身企業。2018年7月,雲倉・雲儲鏈生態系統正式啟動,雲儲鏈(CWC)是全球首條B2B(企業對企業)商品貿易流通交互結算通道公鏈,旨在運用區塊鏈技術創建一個有充分可信標識的引證系統。

2018年9月,亦來雲( Elastos Carrier)已經在中國智能電視機頂盒中,部署應用超過10萬臺。亦來雲是一個將互聯網作為底層基礎設施(而非將其作為應用)的互聯網操作系統,以數字形式存在於互聯網上的作品思想、IP(知識產權)等用區塊鏈確權,合約轉移,成為數字世界裡的恆定資產。技術落地能力,是亦來雲區別於其他區塊鏈項目的最大特色,亦來雲已經做到了設備落地,與實業廠商開展合作,產品進入幹家萬戶。

除了以上這些,目前市場上還活躍著農業科技通證(MAT)、遊戲聯盟通證(GVM)、世界分享通證(WOS)、多元網易通證(MTR)、歐盟通證(ENX)、提款通證(CTMM)、旅遊鏈通證(TTK)、環球加盟通證(GFT)人世界交易通證(WEN)、新媒體通證(AMT)等通證項目,截至目前它們仍在各自的領域探索著,實踐著。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通證經濟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可以深入社會管理、文化娛樂、金融服務、醫療健康、IP版權、教育、物聯網、通信等各個領域。2018年4月鏈塔智庫發佈研究報告,表示金融、企業服務、文化娛樂、研究院、區塊鏈概念上市公司這5個領域是區塊鏈創業集中度最高、資本最集中、落地應用最多的領域。

◆中國通證經濟落地士壤

也許相較於國外的一些國家對區塊鏈和ICO(首次幣發行)的“溫柔政策”,中國對ICO的監管非常強硬,為此有人擔心,通證經濟在中國可能會天折。

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雖然中國強力打擊CO,但是對待區塊鏈技術卻是持支持、鼓勵的態度,並在多個國家層面的重要場合一再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先進性和實用性。

2016年12月,國務院將區塊鏈寫入“十三五”規劃。

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斤印發的《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研究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建立基於供應鏈的信用評價機制。

2018年5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發佈《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全方位解析我國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和實體經濟的應用落地情況。

而在2018年9月,更是出現了一個重磅消息:人民幣穩定幣WT( Wealth in Token)正式登場。

WT作為一種加密數字憑證,錨定的法定貨幣是離岸人民幣(CNH),按照1:1進行兌付。2018年9月18日,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銀河數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資管)簽署協議,通過對銀河資管的入股和業務重組,藉助其發行的資產通證WIT及其管控體系,將正式進入數字資產管理業務領域。在得到新股東的資源和牌照支持後,銀河資管將在香港加大資產通證化的擴展力度,合規運營,全面發展。

WT是金融領域的一次通證嘗試。目前,國家對區塊鏈技術很溫柔、開明。未來,通證經濟在合理監管下更多地賦能實體,創造真正的價值,才是發展正道。

雖然一開始區塊鏈技術運用主要集中在虛擬貨幣、智能合約等方向上,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區塊鏈技術開始脫虛向實,落地實體經濟。區塊鏈技術要想為社會帶來價值,與實體經濟結合是必經之路。區塊鏈技術賦能實體經濟涉及幾個主要問題:一是政策、法律法規問題,很多法律法規會限制應用場景,無幣區塊鏈同樣需要法律法規的支撐;二是技術設施問題,如區塊鏈公鏈技術問題、通證的市場波動問題;三是產業認知問題;四是人才儲備問題。

而通證經濟可以激發區塊鏈技術的商業潛能,讓其在更多實際商業場景中實現落地應用,性能上更能滿足大規模應用需求,服務實體經濟,產生賦能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