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名吃:“藏匿”在东关街上的“八批果子”

文化产业的发展往往决定一个地区的未来发展。聊城市东昌府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繁荣昌盛达400年之久,境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星罗棋布。

为展现东昌府区厚重文化底蕴,即日起,大众网·聊城频道将推出《文化东昌》系列报道,通过采访非遗文化项目传承人以及挖掘地名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东昌府区独特的文化风貌,让文化传承在东昌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东昌名吃:“藏匿”在东关街上的“八批果子”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张毅恒

“要厚的?还是要脆的?”随着古城区东关街“早餐”店老板的吆喝声,深冬的寒气被屋内热闹的气氛驱散了,给沉寂一晚的古大街带来了清晨的勃勃生机。

一份烧饼,一份甜沫或豆浆,再配上酥脆的八批和外酥里嫩的四批,是来来往往的食客所必选的组合。在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烧饼夹果,吃了没火。

东昌名吃:“藏匿”在东关街上的“八批果子”

经营这家22年老店的老板,名字叫肖风勇,妻子叫高颖,1997年,夫妻双方都从各自的老单位下了岗,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接下长辈们的技术,开始从事早餐行业。“从当年以挣钱养家糊口为目的,到现在能和顾客成为老朋友,这也是做这行的意义所在吧。”肖师傅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东昌名吃:“藏匿”在东关街上的“八批果子”

在交谈中,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得知,高阿姨的儿子毕业后,没有回到聊城,而是在北京上班,一年也只能见面几次,这也是阿姨为什么见了一些来买果子的孩子,这么亲切的原因了。“看见他们,就像是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高阿姨说。

东昌名吃:“藏匿”在东关街上的“八批果子”

凌晨3点左右,高阿姨起床,把前一天发酵好的面用油打浸好,将其倒在面板上,开始了一道道的工序。油锅倒进1/3的油,开始滋滋作响,豆浆、甜沫两种配汤被封进保温桶里,小菜装进塑料桶内,由于上年纪的老人不会用微信、支付宝,老板准备了一些零钱,供来来往往的顾客找零。

这样不间断的客人,一直会持续到九点左右,送走了最后一批客人,会花两个小时的时间,把碗筷收拾好,回家休息休息,再将第二天的食材准备好,乐而不疲。

一口老锅,一个老秤,50多平米的小屋,多年的风风雨雨过去后,还是依旧如初。虽然,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城市规划越来越靓丽,但小时候的那份热腾腾且弥漫香气的早餐却一直在记忆中温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