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職務越高書法水平就越高的認識已經被大眾所摒棄

在書法藝術領域內,或者是在美術界,人們一般都會認為,某人在書協或美協擔任的職務越高,他的藝術水平就越高,於是乎,在前些年,一些藏家大肆收藏一些所謂的名人字畫,花重金,託關係,幾年以後,市場迴歸理性後,這些作品絕大部分卻變成了垃圾,讓這些藏家向吃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專家:職務越高書法水平就越高的認識已經被大眾所摒棄

關於藝術職務的問題,並不是當今社會才有的,自古以來,那些文人雅士都在朝廷任職,那些這些官員基本上都要寫毛筆字,他們所寫出來的字如何流傳?就是因為和他們的官位掛鉤,送親戚、給朋友,這樣一來二去,人們就知道他不僅是當官的,也是書法家,就認為書法家一定是當官的。

但古代不同的是,古代的官員都是文化人,都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到官場的,比如明代著名的書法家董其昌就是一位學問型的官員,他是不喜歡書法的,只是因為他在考試後覺得自己能得第一名,成績下來以後他得了第二名,閱卷老師說字寫得太爛,從此他從17歲時才開始發誓要學習書法。可以得出,古代書法的傳承都是由文化人來傳播的,至少他們的書法是有一定修養的。

專家:職務越高書法水平就越高的認識已經被大眾所摒棄

當代一些所謂的書法大家、書法名人,不管他們是如何走進書協或美協擔任職務的,但是,那個位子人家都已經坐實了、從穩了,從此也就有了影響力了,一些老闆雖然手中有錢,但對藝術的修養不夠,在收藏作品時就只能是按照職務來判斷水平的高低了,這是一個必然的現象。但隨著人們對藝術修養的不斷深入,當下這種流弊已經被更多的人所摒棄了。

偽藝術品所具備的現象有三種:

專家:職務越高書法水平就越高的認識已經被大眾所摒棄

功底不紮實,作品缺乏技術性。藝術功底包括書法中的繼承性、筆墨性、用筆性,也就是說它是技法和藝術性的綜合表現,一幅作品的好壞首先是看學誰的,是哪個古人的,一些偽藝術品都是隨性而來,根本談不上對古人的東西臨摹的功底有多好,反而,都是自己的東西居多,他們慌稱這是個性,是自成一體的,忽悠大眾。

專家:職務越高書法水平就越高的認識已經被大眾所摒棄

沒有哲理性,缺少思想性。所謂哲理性就是指書法中缺乏哲學辯證的關係,我們知道,書法在書寫過程中都要強調字的大小、黑白、方圓、粗細等,而偽作品都是胡亂書寫,根本不顧及這些問題。再有就是沒有思想性,寫出來的作品缺乏讓人尋味的感受,古代一些大師的作品越看越有味道,讓人學之不盡,這類作品反而會倒掉人的胃口,看一眼就夠了。

專家:職務越高書法水平就越高的認識已經被大眾所摒棄

到處標榜,宣傳自己。真正的藝術家是一名不斷勤學,不斷吸收中國文化的人,他們把做學問當作是自己的職業,一生都在研究和學習之中,而偽藝術家則不同,他們利用職務關係,到處題字,搞筆會,只要有機會就宣傳自己,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誰,他們哪裡有時間去做學問,去搞研究?近代一些學問家生怕別人說他是書法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字寫得不好,吳玉如是“三百年來此一人”的書法家,但他不想當書法家,只想做學問。

專家:職務越高書法水平就越高的認識已經被大眾所摒棄

如今,人們的書法修養水平不斷提升,有很多人看不慣那些標榜自己是名家、是擔任某種職務的書法家,在收藏界,收藏家在出錢購買時,也會把作品的質量看作是第一位,至於身份並不重要,如果寫得差,反而會讓人唾棄。因此來說,書法作品的質量高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而並非是職務,因為卸任職務以後,作品也許就是廢紙一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