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

現在,每個家庭都非常重視孩子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養成。

因為閱讀,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

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

閱讀有多重要?

  1. 知識豐富,更有競爭力。社會越來越重視知識和融會貫通的能力,這一切都要從博覽群書中獲取。
  2. 口頭表達能力強,更具領袖魅力。表達是社會溝通的重要環節,只有大量閱讀,才能言之有物。
  3. 擅長寫作文。讀過大量書籍的孩子自然在寫作文時,下筆有神,而能有刀筆功夫的人一定有大量的知識積累。
  4. 確立正確的價值觀。閱讀過程中,孩子們自然能夠辨識真善美、假醜惡,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5. 思考力的養成。大量閱讀會讓孩子主動思考,挖掘事物的本質。
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

但也有家長反映,從小就給孩子買書,讓他看,讓他讀,但他就是不愛看書。

因為,這幾種家庭,會折殺孩子的閱讀力 !

控制型家長。

表現:把書買回來,告訴孩子,我今天給你買了5本書,每週至少讀完兩本,到時候我檢查!然後每天問,“讀了嗎?讀了嗎?”“書裡講了什麼內容?”“為什麼記不住?你就是不專心”......

結果:這類家庭,孩子會缺乏挑書選書的能力,無法甄別一本書的好與壞,也不知道自己愛不愛看,因為他是在父母的強制下建立閱讀體驗的。到了青春期,這些孩子可能會反叛,你讓我讀書,我偏不讀,你說讀書對我好,我就不按你說的辦——我要擺脫你對我的控制!


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

賄賂型家長。

表現:把書買回來,告訴孩子,“寶貝,我今天給你買了好幾本書,都是老師要求必須讀完的,抓緊讀,都讀完爸爸給你買個IPAD(給你買你最喜歡的那把槍)”......

結果:當讀書成為滿足其他願望的條件時,孩子很難沉浸於閱讀之中。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別說21天,就是210天也不會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

因為他的閱讀動機來自外部,需要不斷得到外部確認,可是這個世界不會始終給你一個外部確認的。這也是為什麼清華北大的孩子也會有染上網癮的,因為他可能從上小學開始就被稱作好孩子,上了中學,繼續被老師同學確認為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所以學習本身並沒有為他帶來樂趣,而是外部的確認給與他動力。可是,當他進入清華北大後,面對的全都是學霸,沒有人再給他確認了,他學習的動力就不復存在了。

閱讀也一樣。如果孩子閱讀的動力是那朵小紅花或者樂高玩具,而不是閱讀本身,一旦沒有了外在的刺激,閱讀動機就消失了。

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

放任(冷漠)型家長。

表現:不買書,或者書買回來,孩子愛看不看。孩子讀完書,想和媽媽分享書中的情節——“媽媽媽媽,我今天讀了《逃家小兔》,小兔子為什麼想離開家啊?”媽媽邊刷手機,邊說,“我哪知道,自己看去。”

結果:

沒有家長引導和交流的閱讀,對於孩子來說,就像盲人摸象。由於缺乏必要的閱讀引導,孩子小時候往往獲取的閱讀量較低;進入學校以後,會跟隨與他關係親密的同學。如果他有一個愛讀書的朋友,很幸運,這個孩子可能也會愛讀書;如果他交了一個愛打架的朋友,他也會跟著打群架。

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

“受挫感”是令孩子情緒低落的不良情緒之一。

孩子在閱讀中的思考,被媽媽的一句“我哪知道,自己看去”抹殺了,孩子和媽媽的交流機會也喪失了。

還有的孩子說到故事中的情節,家長沒有看過這本書,就簡單否定:“淨瞎說,腦袋裡想些什麼亂七八糟的,趕緊吃飯!”

有的孩子讀完一本書,“媽媽,我今天特別難過,黑美人被打了(孩子講述的是繪本《黑美人》的情節),媽媽說,“那都是假的,有什麼好難過的。”等等,這些忽視、否定孩子閱讀過程中的思考和感受,會讓孩子慢慢對閱讀喪失興趣。

還有一種家長雖然買來書,行動上卻不支持孩子閱讀。比如,孩子因為專注閱讀,媽媽叫了幾聲都沒聽見,媽媽生氣了,上來把書扔到一邊,對孩子吼:“聽見我叫你好幾聲了嗎?今晚別吃飯了!你要是再因為看書,就不答應我叫你的話,今後就別看書了。”

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

什麼樣的家庭能夠讓孩子愛上閱讀呢?

1、家庭有讀書氛圍。乾淨整潔的房間,隨手能夠取到的書籍,可供坐下來讀書寫字的桌子,父母良好的閱讀習慣,安靜的環境......這都是書香之家的典型特徵。

與之相反,一直開著的電視機,家人交流的聲音和電視劇的哭喊打鬧聲混淆在一起;沙發、茶几佔據了整個客廳,讀書寫字的書桌被擠到一個堆滿雜物的角落;一個晚上都在刷手機的家長;還有一種家庭,確實乾淨整潔,整潔到所有書籍全都擺在高大的書櫃裡,且書的外面擺放著各種相框、小工藝品,想拿出一本書很難。

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

2、父母喜歡和孩子討論閱讀內容。家庭中的話題經常圍繞讀書展開,父母和孩子交流最近閱讀的書籍,孩子也會講自己讀書的感受;甚至父母會和孩子一起朗讀孩子最喜歡的文字,一起背誦經典名篇。

我的一個朋友,他經常和兒子講述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這個孩子10歲的時候,對史記、資治通鑑中的很多人物都能如數家珍,平時也會刻意尋找人物傳記類的書目閱讀。這是一個家長引導閱讀的典型例子。

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

3、父母認真傾聽孩子對所讀書目的所思所想。孩子讀書後,會有自己的思考,他們往往把這些思考和爸爸媽媽分享。“逃家小兔的媽媽為什麼總是追小兔子,是不是他的媽媽不想讓他走?”“我喜歡湯姆索亞,他真勇敢。”“我也想有金箍棒,把它塞到耳朵裡。”......

孩子對書中人物和情節的理解,有些是正確的,有些是需要引導的,有些是可以深入探討的,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再擴展閱讀,或者對書中內容做更多思考。而這個過程恰恰是閱讀養成的過程。

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

4、帶孩子去書店、圖書館。把書店、圖書館作為週末娛樂的場所,給孩子帶上一個小坐墊,讓他在書店隨意翻取自己喜歡的書讀上一個小時(如果孩子喜歡,可以更久),或者在圖書館讀過一個下午,他會感受到在書海中徜徉的樂趣,這個過程中,家長也能發現孩子的讀書興趣,瞭解孩子更多的喜好。

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

5、用恰當的方法鼓勵孩子閱讀。鼓勵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用繪本的語言和孩子對話;把一件事情和某本書的內容聯繫起來;講到情節動人處戛然而止,讓孩子自己讀下去,等等,這都是鼓勵閱讀的方法。

家庭劇表演也是鼓勵閱讀的好方法。我的小侄女是冰雪奇緣的粉絲,買了幾套艾莎和安娜的周邊。為此,我們把繪本和電影相結合,在家裡表演了冰雪奇緣,由小侄女擔任導演,並告訴她導演的職責是要給每一個角色扮演者說戲,確保扮演者能夠演好這個角色。為了當好導演,她看了好多遍這本書,對我們表演時的語言、表情、動作嚴格要求。甚至為此有了新的夢想——要做導演!

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

每一本書都是一粒種子,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慢慢生根、發芽、逐漸長大,而家長的正確引導,就是給予幼苗陽光、空氣和水的過程。

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美好,讓孩子愛上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