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已經108年了,為啥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清朝滅亡已經108年了,為啥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清朝,是中國古代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自皇太極將國號由後金改為清算起,共傳十二帝,國祚276年。同時,在清朝統治時期,我國的傳統社會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綜合國力遠勝於之前的大漢王朝和大唐王朝。清朝入關以後,有十個皇帝曾指點中原江山,但只有九個皇帝在其死後葬在了規模宏大的清朝皇家陵寢。但由於兩個陵園各距北京市區東、西一百里,故稱“清東陵”和“清西陵”。

清朝滅亡已經108年了,為啥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其中,清東陵葬有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咸豐皇帝和同治皇帝;清西陵則葬著雍正皇帝、嘉慶皇帝、道光皇帝和光緒皇帝。【末代皇帝溥儀在1995年遷葬到清西陵】在這其中,清朝的皇陵也並非只埋葬著皇帝,還有皇室其他成員,諸如:皇后、皇太后以及皇帝生前寵愛的妃子。

那麼問題來了,清朝距今都已滅亡有108年了,為啥到現在清朝皇陵還有守墓人?那麼又是誰給他們發工資呢?這便是今天要講述的主題。

清朝滅亡已經108年了,為啥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守陵人,顧名思義就是守護皇帝陵墓的人,其對皇陵墳墓的敬重,體現在中國人的傳統倫理思想中,可以說是空前的。除了守護陵墓之外,守陵人還要保證陵墓的長明燈不熄滅、外部不受破壞等。雖說工作簡單,但卻容不得半點馬虎,因為守護的是皇家陵寢。

在清王朝統治的時期,守陵人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職業,他們有著特殊的政治身份和地位,還具有皇族及八旗子弟的特殊待遇。守陵人,受命於特權者,為特權者服務,不是一般人能幹的。

清朝滅亡已經108年了,為啥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起初,按照清朝的規定,只有滿族八旗子弟中的正黃 鑲黃 正藍三旗才能有資格成為守陵衛士,這些人都屬於滿族上三旗中的八旗子弟,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從關外專門調派而來,專門為皇帝家族守陵。

在清朝,守陵人都是有地位的象徵,工作清閒,不用納稅、免除服役,且政府還給守陵人獨立的小院住。這些人也有官職,從正三品至正九品不等,入也以以朝廷的俸祿為生,按照職務品級高低按月領取俸餉和生活用品。

通常情況下,守陵人都是幹一輩子,且子承父業,世世代代守護皇陵。所以,大清朝的守陵人並不是任何人就能幹的。主要由內務府指派出來的專門守陵人、八旗子弟守陵衛士以及朝廷任命的守護大臣三類人群構成。

1912年,最後一位大清皇帝溥儀下詔退位,大清統治宣告結束。但是守陵人卻依然在堅守職責,守護著清朝的皇陵,此時守陵人的俸祿則是由皇室成員自發籌錢進行發放。

清朝滅亡已經108年了,為啥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在孫殿英公開盜墓前,當時的清皇陵存在著兩個不同的隊伍。一個是清朝原本的守陵人隊伍,一個則是由國民政府指派的守陵衛兵。國民政府的守陵隊伍,自然是由國民政府發放工資;至於大清朝的守陵隊伍,則完全是因為對祖先的尊敬和對家族的情懷,而自願繼續守陵。

清朝滅亡已經108年了,為啥至今還有人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1928年,孫殿英藉著演習的名義,率兵炸開了清東陵,帶著走了不計其數的金銀珠寶。與此同時,一些守陵大臣也是見錢眼開,監守自盜,暗通衛士倒賣陵墓內的奇珍異寶,最後遠走高飛,僅留下幾個老弱者留守此處。

新中國成立後,清朝皇陵也成了我國的文化遺產,成為了知名景區。2000年11月,清西陵與清東陵一起,被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昔日的守陵人自然也就成了景區工作人員,由國家發放工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