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他汀類藥物的一些不良反應

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高蛋白飲食逐漸成為人們日常飲食的習慣。同時,高脂血症的發病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它是心血管疾病常見的獨立危險因素。

他汀類藥物為羥甲基戊二酰輔酶 A 還原酶抑制劑,可有效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自問世以來,此藥物對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癥效果甚佳,可明顯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但隨著臨床應用的深入,他汀類藥物導致的嚴重不良反應報道也逐漸增多。今天,筆者就將他汀類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做一個彙總,以期對各位同道的臨床工作起到警示作用。

橫紋肌溶解症

案例一

患者,男,90 歲,因胸悶乏力到門診就診,擬「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為進一步診療收住入院。患者入院前一月曾於外院經擴冠降脂等綜合處理,症狀有改善後出院。

既往有「心肌梗死,高血壓病,2 型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病史。

患者自上次入院起一直服用阿託伐他汀 20mg,每晚 1 次;阿卡波糖 50mg,每天 3 次;琥珀酸美託洛爾緩釋片 23.75mg,每天 1 次。

本次入院查體:T:36.6,P:70次/分,R:20次/分,Bp:130/70mmHg。神志清,精神軟,心肺聽診無特殊,腹平坦,肝脾肋下未及,雙下肢無明顯水腫,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心電圖:T 波異常。

初步診斷: 「冠心病,急性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高血壓病,2 型糖尿病」。予氯吡格雷 75mg,每天 1 次;阿卡波糖 50mg,每天 3 次;貝那普利 10mg,每天 1 次;琥珀酸美託洛爾緩釋片 23.75mg,每天 1 次;阿託伐他汀 20mg,每晚 1 次;血塞通 10ml + 生理鹽水 250ml,靜脈滴注,每天 1 次;三磷酸腺苷二鈉 40mg+生理鹽水 250ml,靜脈滴注,每天 1 次。入院 5d 後,患者自覺胸悶不明顯,乏力仍存在,有肌痛。

查血:CK:7901UL-1,CK-MB:459UL-1,其他指標無明顯改變。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 1 月餘,乏力、肌痛,且 CK 顯著升高,心電圖和臨床表現再發心梗依據不足,故高度懷疑服用他汀類藥物後引起肌病。

暫停阿託伐他汀,加服輔酶 Q10 10mg,每天 3 次;並做腓腸肌活檢。可發現小束肌纖維萎縮並見多核鉅細胞,肌核內移,核鏈紊亂,部分肌纖維變性,橫紋不清或消失,核固縮,肌間脂肪浸潤。

停藥後 5d,患者肌痛明顯減輕,停藥後 10d,複查血:CK:120UL-1,CK-MB:23UL-1,均降至正常範圍。

他汀類藥物屬於羧甲基戊二酰 COA(HMG-COA) 還原酶抑制劑。橫紋肌溶解症是該類藥物嚴重的、罕見的不良反應,臨床表現為肌痛、乏力、棕色尿,主要特徵是血清 CK 和肌紅蛋白顯著升高,常常伴有威脅生命的代謝紊亂和急性腎功能衰竭。

診斷依據:臨床症狀:肌痛、乏力;CK 升高超過正常值上限十倍;肌電圖:肌源性損害;肌肉活檢:非特異性炎症表現;肌紅蛋白。本例患者符合三項,可確診為橫紋肌溶解症。

他汀類藥物引發橫紋肌溶解的機制

1、乳酸鹽與丙酮酸比值的增加,使輔酶 Q10 濃度降低,紊亂線粒體功能,阻礙生成三磷腺苷,使細胞正常呼吸氧化功能受阻,使生膜結構的穩定性、完整性得到破壞;

2、固醇合成的中間代謝產物得到抑制,使某些蛋白質的合成受到抑制;或減少膽固醇的合成,引發細胞膜通透性,因此橫紋肌被損傷;

3、 鈣在細胞內含量過大,致肌細胞凋亡;

4、 微粒體細胞色素氧化酶(CYP)同工酶系統代謝降解均為大多數他汀類藥物,若與該酶抑制藥(如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等)聯合應用,可抑制他汀類藥代謝轉化,升高血藥濃度,最終導致橫紋肌溶解。

如何預防?

在使用他汀類藥物時,應注意觀察肌功能的變化和 CK 的改變,尤其是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生理性改變導致肌力減弱和功能減退,使用他汀類藥物發生橫紋肌溶解的幾率升高。

有文獻報道聯合應用輔酶 Q10 可逆轉他汀類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但長期應用他汀類藥物是否應聯合使用輔酶 Q10 還需進一步證實。

嚴重肝功能損害

案例二

患者,女,60 歲,因高血壓、血脂偏高服辛伐他汀 20mg,1 次/晚。服藥 40d 出現全身無力、食慾不振、噁心、上腹疼痛、皮膚及鞏膜黃染。

遂停藥並查肝功:總膽紅素 76mol/L,直接膽紅素 12.6mol/L,間接膽紅素 53.4mol/L,丙氨酸轉氨酶 450U/L,天冬氨酸轉氨酶380U/L,轉肽酶780U/L,其餘各項指標尚正常。

遂入院給予保肝、降酶、利膽治療 14d,症狀、體徵好轉後出院,但肝功未能完全恢復正常。

出院後在堅持工作的同時行保肝治療,病後 3 年雖堅持用藥但血間接膽紅素、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一直輕度增高。

他汀類藥物導致肝功異常的機制

1、服用劑量:他汀類藥物所致肝損害的發生與服用劑量有一定的關係,他汀類藥物每天服用的劑量如大於 40mg,則需注意加強對肝功能的監測。

2、服用療程:為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往往需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儘管臨床上肝損害與療程的關係不大,但對於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尤其是服用超過半年的患者而言,每 3 個月監測肝功能是必要的。

3、聯合用藥:聯合用藥是他汀類藥物所致肝損害的重要危險因素。臨床一些藥物如氯吡格雷、阿奇黴素、胺碘酮、羅紅黴素、非諾貝特、氟他胺、曲格列酮等與他汀類藥物聯合應用,可促進他汀類藥物所致肝損害。因此,臨床如需聯合上述藥物,則應加強對肝功能的監測。

4、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感染者在病情恢復(轉氨酶、膽紅素降至正常)以前不宜服用他汀類藥物。對必須服用者應加強肝功能監測,且服用也應該以小劑量為主。

如何預防?

1、嚴格掌握用藥指徵

2、嚴格掌握用藥劑量:治療應從一般劑量開始,在無效或效果不佳且無肝損害的情況下謹慎增加劑量。

3、儘量避免聯合用藥,尤其要避免與對乙酰氨基酚、四環素類、氯吡格雷、噻氯吡啶、胺碘酮、非諾貝特、曲格列酮、唑類抗真菌藥、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等聯合使用,用藥期間禁酒。

4、服用期間加強肝功能的監測

出血性卒中

2006 年一項卒中二級預防研究發現,使用阿託伐他汀治療在顯著降低了缺血性卒中發生的同時,卻增加了出血性卒中的發生風險。

他汀類藥物所引起的出血性卒中主要表現為顱內出血,包括腦葉出血和深部出血。其可能的機制為:

1、 膽固醇水平與出血性卒中之間的相關性

2、 微出血與出血性卒中間可能聯繫

3、 他汀類藥物自身除了降 LDL-C 以外的藥理作用。 儘管他汀類藥物應用中出現出血性卒中的風險並不一定,相關的危險因素也尚未完全弄清,但根據現有的證據,對於既往有出血性卒中病史,特別是腦葉出血的患者,仍應謹慎使用他汀類藥物。

對於在使用他汀類藥物後出現出血性卒中的患者首先需要停藥,然後按出血性卒中的處理原則,降低顱內壓,控制血壓,對症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他汀類藥物可以預防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遲發性血管痙攣,可改善其預後,而停藥可能會導致再出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