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雁來蕈

雁來蕈,又名松乳菇、三九菇、茅草蕈、雁來菌、雁鵝菌、重陽菌、天鵝菌。食用菌的一種,以寒露時松花落地所生為最佳,味鮮美,有異香。


美味雁來蕈

菌菇類子實體一般為群生,常生春夏之交和秋末冬初,與馬尾松形成菌根關係。松滋的山區和丘陵,馬尾松林分佈遼闊,氣候溼潤,適宜松乳菇生長,以湖南湘西保靖湘北臨澧和長江南岸松滋口一帶的松林地產量最多,品質最好。年產10萬斤左右,一部分就地銷售,一部分製成罐頭,遠銷外地。

“雁來蕈”生於農曆二月者叫“桃花菌”,九月者叫“雁來菌”,以寒露時松花落地所生的最佳,味鮮美,有異香,是人們喜愛的山珍,此菌在蘇南一帶的溧陽、宜興,永州新田等地丘陵地區也有生長,品質甚佳。蕈是生長在樹林裡或草地上的一種高等菌類植物。農曆二月飛燕營巢時所長的名為“燕來蕈”,秋季大雁歸來時節所長的名為“雁來蕈”。時序入秋,金風送爽,大雁南飛,此時每當雨後,就會長出一叢叢褐色小傘狀的蕈子,這便是“雁來蕈”。採摘煮熟,不僅帶有松針清香,而且鮮美無比。如用上等醬油浸漬,可久藏不壞,為佐餐佳餚。肉質嫩脆,美味可口,是素餚中的上品,被譽為“廚中之珍”。鮮蕈與蘑菇同類,含有大量於人體有益的物質,能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幫助消化,降低血壓,減少膽固醇,葷素食用皆宜。

雖然雁來蕈的外貌醜陋,很多人甚至都不認識,但它卻是世上最鮮美的食物之一。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晚年卜居江南時,嗜食“雁來蕈”,一再說“絕佳”。


美味雁來蕈

子實體中等至大型,菌蓋直徑4-10(15)cm,扁半球形,中央粘狀,伸後下凹,邊緣最初內卷,後平展,溼時粘,無毛,蝦仁色,胡蘿蔔黃色或深橙色, 喜生於松樹叢中,有或沒有顏色較明顯的環帶,花紋酷似松樹的年輪。後色變淡,傷後變綠色,特別是菌蓋邊緣部分變綠顯著。菌肉初帶白色,後變胡蘿蔔黃色。乳汁量少,桔紅色,最後變綠色,菌褶與菌蓋同色,稍密,近柄處分叉,褶間具橫脈,直生或稍延生,傷後或老後變綠色。菌柄 長2-5cm,粗0.7-2cm,近圓柱形並向基部漸細,有時具暗橙色凹窩,色同菌褶或更淺,傷後變綠色,內部鬆軟後變中空,菌柄切面先變橙紅色,後變暗紅色。夏秋季在闊葉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形成菌根。


美味雁來蕈

植被

在湘西北松乳菇主要發生於以松屬植物為主的針葉林(馬尾松針葉林,或溼地松與火炬松混合林)地上,或針葉、闊葉混交林地上。其植被的組成,喬木層主要為馬尾松,其次為麻棟、板栗等;灌木層主要為油茶、金櫻子、小果薔佑、火棘、馬桑、杜鵑,還間有茅慄、鹽膚木、小松樹等;草木層!要有白茅、黃茅、樟茅、狗芽根等禾本科植物,還間有少量芒健、海金沙及苔醉植物等,臨澧縣太浮山是典型代表。

馬尾松林下,若油茶、金櫻子、馬桑等灌木林少、稀疏,松乳菇發生量大;若無灌叢林及草木層,或灌叢林、草木層太密、廕庇度過大,松乳菇不發生或極少發生。松齡較小或老松林中,松乳菇極少發生或不發生。

土壤

松乳菇發生地的土壤有黃壤、山地黃壤、石灰土、山地黃棕壤及紫色土等,其中尤以枯枝落葉層較厚,有機質較豐富的黃壤,紫色土發生量最多,生長也最好。


美味雁來蕈


雁來蕈的歷史悠久。相傳在元朝皇家食用的“春盤面”裡,就是以它作為佐料的。新鮮的松乳菇,柔嫩爽脆,其湯潤滑清新,營養豐富,色香俱佳。羅田有這樣的民謠:“三月松菇四月雞,九月松菇當老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