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的"絕地求生"


作者 | 無張孜


3月2日晚上10點,The Tasting Room酒吧的調酒師Eddie發了一條朋友圈:深夜持續加單,配圖是吧檯上一排的小酒。緊跟Eddie這條朋友圈,是另一位餐飲人分享的抖音視頻,主題是:疫情下,你的店還能撐多久……


前後兩條朋友圈,展現出疫情下餐飲業的現狀。一方面,受疫情影響,餐飲業面臨巨大困境;另一方面餐飲從業者並沒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尋求方法自救。


如何自救?"線上跑毒"或許是目前的正確方式。


企業“雲”上求生


3月3日,中國飯店協會發布《新冠疫情下中國餐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疫情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目前仍停業的餐企佔比75%,復市企業僅佔比7%。

經營著4家飲品店的曾偉最近有點焦慮。

“我屯了50萬元的鮮奶,但現在馬上就過期了。”為了應對春節,大多數餐飲店會把資金重倉壓在庫存上,而這帶來的風險,即是一旦有特殊情況就會導致損失。“春節期間,食材是我們第三大成本損失。”成都小龍坎火鍋負責人表示。


面對線下無法經營的現狀,不少餐飲企業把視線轉移到了線上,想方設法開展外賣業務,穩住自己的現金流。


就連需要面對面銷售的雞尾酒也不例外。“宅在家的人們同樣有喝酒需求。”Eddie介紹,顧客下單後,雞尾酒將由其本人開車直送上門,避免陌生人接觸風險。事實證明,Eddie的做法的確滿足了人們當下的生活需求,近一個月的時間,The TastingRoom酒吧的訂單量超過700單。


去年10月來到成都的UGLYMONKEY是一家藝術主題咖啡店。“疫情期間我們一直開放外賣,外賣訂單量比之前增長了15倍。” UGLY MONKEY創始人劉曉龍表示。“拿鐵咖啡是賣得最好的。”


和UGLY MONKEY一樣,成都小龍坎火鍋的外賣業務在疫情期間也一直開放。


小龍坎在2019年3月就已經上線了“小龍坎火鍋菜”外賣業務。“在疫情期間我們已經對產品做了優化,比如一人食的‘火鍋菜’系列、經典大火鍋外賣,出品了更多套餐,滿足顧客的多元化需求。”成都小龍坎火鍋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方便消費者快捷點單,還專門推出“小龍坎火鍋菜”小程序,“未來這些都計劃向全國範圍逐步推廣。”


線上渠道提前佈局,在疫情到來後又及時進行產品升級,這讓小龍坎線上業務獲得意外提升。據成都小龍坎提供的數據,疫情期間,外賣訂單是疫情前的5倍左右,外賣營業額為疫情前10倍左右。“在2月29號,我們外賣雙平臺單日訂單量達2000+。”


2上“雲”之後,未來在哪?


目前外賣無疑是餐飲企業度過難關的救命稻草,但疫情過去後,已經鋪開的外賣業務是否是餐飲企業必備服務呢?

烤匠麻辣烤魚是成都近年最火爆的餐飲品牌之一,在2月21日才正式上線外賣服務,比多數企業晚了近一個月。“烤魚並不適合外賣,從製作到消費者手中需要較長時間,而這會影響口味,體驗感大打折扣。”烤匠麻辣烤魚品牌部負責人表示。“但由於疫情,我們只能選擇外賣,我們在全城9個門店開通了外賣,每天訂單量約1000單。”


不難看出,產品的非標性成為牽制烤匠發力外賣的一大因素,而擁有標品的餐飲企業在開展外賣業務時擁有更好先天條件,也更能在突發情況中作出應對。像此次疫情中提前佈局外賣的火鍋,就是典型的標品餐飲。

標品餐飲意味著穩定的味道和快速出品,既能較快複製,還能獲得消費者的信賴。“目前,我們在提升菜品標準化出品基礎條件之上,正在研究保鮮技術和配送時效的極致性。”大龍燚董事兼副總裁雷星表示。“此次疫情中,大龍燚外賣額達到181萬,較於去年同期增長517%。”


於行業的長遠發展而言,一場衝擊也是洗牌,會幫消費者篩出優秀企業。隨著疫情的退潮,部分消費領域將出現“報復性增長”——這是2003年的前鑑。2020年的餐飲行業亦當如此。讓我們靜待餐飲業再次向陽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