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每一段爱情具有一定的与众不同

​导语: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成长于富贵家族,历经家族中途衰败、人间世态炎凉,饱尝人间心酸。正因为他经历人间疾苦,所以他能够在作品中展现现实社会腐朽没落的一面,同时又感同身受地关注与他有着同样悲惨命运的女性人物,描绘了一个女性世界。若在世间走一遭却不曾追寻属于自己的爱情,岂不遗憾。爱情自古就是永恒的话题,因为它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每一段爱情具有一定的与众不同

《红楼梦》不仅展现了不同寻常的前世今生的宝黛爱恋,而且围绕宝玉与黛玉的爱情,还描写了尤三姐对柳湘莲的爱情、司棋对潘又安的爱情、春龄对贾蔷的爱情等等,这些爱情虽有主次之分、浓淡之别,但也更是展现出了女子对恋人的用情、痴情、专情,在追寻自我爱情的路上,她们放射着反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芒,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现出女性的纯真执着的情感美。爱情是世间永恒的主题, 每个时代的爱情都有其时代的意义。

《红楼梦》中上演了一幕幕人生悲剧, 其中尤以宝黛之恋为主线, 引发了人们对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不断探讨与研究。

浅谈《红楼梦 》中的爱情悲剧:每一段爱情具有一定的与众不同:

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每一段爱情具有一定的与众不同

“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源自两小无猜、耳鬓厮磨,长期的互相了解和精神的互通,正是情投意合,互为知己。黛玉误会宝玉,气剪香囊;因金玉之说、麒麟之事,她终日放心不下,愈加憔悴;听到宝玉在他人面前私心于她,她喜惊交加,悲情而叹息地流下泪来;宝玉挨打,她哭肿双眼;宝玉送来手帕,她悟其意而神魂驰荡、馀意缠绵题诗于帕上,竟不顾及自己身体;宝玉在雨天来看她,她便把自己的玻璃绣球灯给他用,并嘱咐他跌了灯不打紧,人才重要。如果说宝玉是博爱,在把自己的情爱给黛玉的同时,还会泛爱地关心每一个美好女子,就连刘姥姥虚构出来的女子,他都会派人去打探、拜祭,那么黛玉对宝玉的爱则是纯粹而彻底的。

从最初的两心试探到后来的两心默契,她爱的专情,爱的缠绵,爱的毫无保留,爱的曲折而痛苦。从看到宝玉第一眼,一见如故,她已认定他,从未动摇过。她爱的是宝玉这个人,不是他的身份,不是他的背景,不是他的前途,她想要的只是与他举案齐眉、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她生命的意义就是爱情,永远以宝玉为前提。在薛姨妈家,宝玉喝酒正在惬意之时,却被李嬷嬷阻止、吓唬,心情十分不快。黛玉一边安慰宝玉,一边以妙语回击李嬷嬷,使其匆匆离开。听闻贾政要回来,宝玉才开始急着临摹字帖,应对检查。黛玉得知,怕论起诗社分了他的心,便不再起社,并且仿照宝玉字迹,帮他写了许多字帖。黛玉对宝玉的爱,总是能在细微之处显现出来。”

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每一段爱情具有一定的与众不同

“尤三姐对柳湘莲的爱,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她认为婚姻大事是从生到死一辈子的事情,绝非儿戏,不可轻率。且所嫁之人,应是自己心仪、自己挑选之人。可以说,她自由的恋爱观与从一而终的婚姻观,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女性,绝不亚于现在的婚恋观。只因五年前在老娘家里见过他一眼,便认定这个人,类似一见钟情。在决心嫁给柳湘莲之后,断然改正之前之事,吃斋念佛,只待如意之人迎娶。她让贾琏打探柳湘莲的消息,并以击断玉簪表明自己要嫁给柳湘莲的决心,她真的是说道做到。可见她爱的那么坚决、那么清楚,多么勇敢、多么有力量!

当收到贾琏捎来的柳湘莲的信物“鸳鸯剑”,她甚是欢喜,以为终于要遂其意愿,有所依靠。只可惜,这份爱,更多的是她对柳湘莲的一厢情愿。她们的定情之物鸳鸯剑,没能使二人白头到老,反而成了斩断她生命的利刃。看到尤三姐自刎,柳湘莲悲痛地泣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只这一句,尤三姐也应该会感到一丝安慰与值得吧!活着的时候无法向爱人证明自己爱的决心,以死来争取这份爱情,其侠骨柔肠令人震惊与唏嘘感叹。”

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每一段爱情具有一定的与众不同

“司棋与潘又安,一个是贾府的丫鬟,一个是贾府的小厮,身份低微,婚姻问题哪由他们做主。但是,姑表姐弟关系的二人,从小一起玩耍,有一定感情基础,于是,开始了秘密恋爱,悄悄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司棋对潘又安的爱坚若磐石、矢志不渝。鸳鸯撞见了她二人的约会,潘又安吓跑了,可她在坚守这份感情,即使被王熙凤等众人发现情书、信物,也不过是低头不语,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可见她在追求爱的路上是何等的大胆执着。”

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每一段爱情具有一定的与众不同

“龄官与贾蔷,一个出身低贱,是贾府中的戏子小旦,一个是宁国府的正派玄孙,管理着整个戏班。二人地位悬殊、差别较大,是不可能最终走到一起的。龄官对贾蔷的爱,执着追求并伴着痛苦。她真切地渴望这份爱情,却深知不可能走在一起而苦苦挣扎,她一遍一遍地划“蔷”排遣内心苦闷,可终是不能。她因贾蔷买鸟与他怄气,却又阻止他为她在毒热的天里请大夫,关切之情流露期间。她内心的渴望与矛盾时常的折磨着她,是可她仍是不舍这份爱情。”

在不允许自由恋爱,婚姻需要考虑家族利益等一系列问题的封建社会,悲剧总是难以避免,可是,这些弱女子们以她们执着、热烈、痴情的情态对整个社会进行反抗,充分展现出了她们的情感美。

正是“彩笔辉光若转环,心情魔态几千般。写成浓淡兼深浅,活现痴人恋恋间”。

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每一段爱情具有一定的与众不同

青年男女追求爱情,追求爱的对象,但由于爱与爱的对象是如此不易得到,他们往往把爱情寄托于想象中的人,或者某一个最易接近的异性身上。由于异性间的隔膜,他们便成为理想主义者,认为自己的所爱都是举世无双的。用尽自己的想象与偏爱去美化他 (她 )的容貌、 德性与才智,并使自己相信已堕入了伟大的爱情漩涡中。

我们说,在人们相互交流的感情中, 亲子之爱本应有血缘与伦理的基础,它是无私的,而友谊则必须求得交流与共鸣。爱情,则往往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爱与被爱都可以造成自我的陶醉,人们不但因为有所爱而喜悦,也更因为能被爱而欣喜。

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每一段爱情具有一定的与众不同

爱与被爱都是一种自我估价:爱,使人意识到自己在这种动力下达到了精神的飞扬,感到自己价值的显现;而被爱,则更是这种价值的被肯定,更有一种自尊心得到满足的快意。

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作用,使得爱情可以忽视其真正具体特定的爱情对象,而产生一种狂热的感情。这就是但丁的名言:“此 心 ,原是为爱得很快而创造了后,见着一切使他欢乐的东西,他便像惊醒了一般,立即追求上去,你的感觉力从实物取去一种印象便展开在你心里,使你的心转向了他,这倾心就是爱。”

这种精神贯穿在早期的爱情作品中,爱情在这些作品中被描写为一种灵感,一种一触即发的倾倒与爱慕,它的发生、发展、成长及变化既不建立在心灵的互相观察了解乃至认可上,又不涉及环境、社会的不可避免的影响与作用。在这些作品中,爱情本身成为追求的对象。

悲剧与喜剧只在于这种爱情是成功还是失败,而所谓成功与失败,主要也就指有没有得到长期幸福的结合。罗米欧与朱丽叶的一见倾心、生死不渝正是体现了这类爱情的巨大作用,而杜丽娘更为梦中所见的少年缱倦渴慕,乃至于死,这正说明了这种爱情的抽象特点。

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每一段爱情具有一定的与众不同

宝玉和黛玉之间是一个真实而又难得的基础:他们从小受一个宠爱他们的老人的庇护,生活在共同的环境中。这在一个难得与异性接触的社会中是少有的条件,这就几乎可以决定这两个青年男女的相爱相悦了,何况他们又在共同的文化教养中成长,相互影响、渗透,形成共同的气质、爱好以至共同的人生观。在大观园中,一切年轻女性似乎都能唤起宝玉的敬爱之情,然而他忠心耿耿地认为与他取得心灵相契的只有林黛玉。

他告诉黛玉,他知道她为他而有一身病,而他也为她而弄了一身病, 只要互相说出心事,死了也是甘心的。梦中的他还把自己的心掏出来:“不信,你看,我的心。”

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每一段爱情具有一定的与众不同

“红楼梦”细致入微地表达出了少女从落花而感到自己不幸的命运的哀怨,然而,不要忘记正是这时宝玉也正兜了一衣襟花瓣要来葬花,听到黛玉的哀词,不禁发出同声的鸣咽。这一对恋人在意识到美的殒落、青春的消逝、现实的无常的时候,共同感到了心碎肠断,体现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热爱。这也正是两人共鸣的最好篇章,贾宝玉那骇世惊俗的人生观也只有黛玉才能理解,才能接受。

黛玉死后,宝玉的心也随着这位知交死去,失去才智和灵慧。他或者可以自暴自弃地变成一个被世俗肯定的正面人物,但那个不可摧毁的爱情的内心世界以及这个世界的中心,林黛玉的失去,使他终于走上与尘世诀别的道路,告诉世人真正的爱情是不可摧毁也不可替代的。

幸福常存的爱情必应取得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一致,而在他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外在世界不允许真正的爱情存在,真正的爱情也难以适应外在的世界。

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每一段爱情具有一定的与众不同

《红楼梦》中点缀了无数爱情的悲剧,如:大丫头司棋被驱逐 , 龄官地上画字, 尤三姐自刎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内心世界的不可摧毁,外在世界之不可抗拒。两者的无法调和酿成了全部恋爱的悲剧。

不仅因为他们的故事提出了爱情的现实世界,更由于它真实,准确地反映了这种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各种微妙、深邃、曲折、错综的关系。虽然他们各有其不同的人生悲欢,但同样使人信服,爱情正是如此萌动、如此发展的。

林黛玉她们的思想感情、认识乃至于手段都奠基于各人的性格特征上,而这种性格也决定了她们在感情上的成败。林黛玉虽然充满了炽烈的感情追求,但对外在世界却是生疏而怯懦的 ,她有极高的灵慧去表现内心世界中的自己,却昧于认识外在世界,并只想以巩固爱情的内心世界来保证她的幸福。她的痛苦来自外界,那是种种远不为她理解的阴谋世界。

爱情的课题是永恒的,心灵的领域是无限的,外在世界是繁复的,可以在爱情的课题上展开无穷的探讨。

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每一段爱情具有一定的与众不同

林黛玉这一还泪的女诗人形象,在宝黛爱情中展现出爱的坚韧性,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多情女情重愈斟情、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在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中缓缓地传达出林黛玉因爱情而产发的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而这正是林黛玉最真实的生存状态。

宝玉生性多情重情,是古往今来天下第一情种,他为情而生,因情而喜、因情生悲。人生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无法离开情感的滋养,他对身边众人、世间万物都以自己热忱的情感相待,体贴尽心,无微不至;苏东坡有云“多情总被无情恼”,在宝玉付出情感的过程中,误解和冷漠也是有的,但他从未留心挂碍,只是随着自身的成长,大观园内外冷酷的现实让宝玉渐渐认识到了人生的辛酸与荒唐,情海情天,红楼一梦终是空。

总体来说,用“情不情”三个字来概括宝玉的感情比较恰切,简单定义贾宝玉“有情”或“无情”, “多情”或“专情”都是不准确的。

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每一段爱情具有一定的与众不同

结语:

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非“爱情”莫属,但是,爱情也有其区别于其他人类情感最大的特质:“独占性”。 而爱情从每个人的身上都能体现出对生活的启示。一方面是我们一定要在平时多付出,只有付出了真感情,才能够让自己在爱情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一方面是一定要能够勇敢地说出属于自己的情感,在男女相处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最重要的是,现代的男女要能够有属于自己独立的情感,不要被繁杂而虚假的爱情蒙蔽,并且保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在爱情的旅程中,清楚明白自己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