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在明朝本是良將,被逼投降後金,為清軍掃平南方被封親王

在明朝江河日下時,一統遼東的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打響了一場改天換日的爭奪戰。而明朝內鬥依然不止,被時人譽為“海上長城”的東江總兵毛文龍,冤死在袁祟煥的尚方寶劍之下,毛文龍的驍將尚可喜等人也受到猜忌,於是投降了後金,成為日後清軍伐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此人在明朝本是良將,被逼投降後金,為清軍掃平南方被封親王

尚可喜,字元吉,號震陽,祖籍山西洪洞,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遷居真定府衡水縣城西北八里尚家莊,又名尚夏寨。公元1576年,尚可喜的祖父尚繼官舉家遷往遼東海州(今遼寧海城)。尚可喜的父親尚學禮,官至明朝東江遊擊,在樓子山一戰中陣亡。清朝初年,尚可喜是三大漢人藩王之一,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被加封平南王。

明末國內外矛盾激化,尚可喜在與後金的作戰中非常勇敢,在著名的鎮江大捷中還立下了大功。毛文龍死後,黃龍接任了東江總兵之職,崇禎三年,皮島兵亂,黃龍不能制服,尚可喜斬殺了亂兵,平定了亂局。孔有德等人叛明,攻陷了登州,旅順副將陳有時、廣鹿島副將毛承祿也叛亂,尚可喜帶兵把叛軍趕出了旅順,黃龍任命他為廣鹿島副將。

此人在明朝本是良將,被逼投降後金,為清軍掃平南方被封親王

天聰七年(公元1633年),孔有德、耿仲明引後金兵攻旅順,黃龍兵敗自殺,沈世奎代替黃龍為總兵。這時,部校王廷瑞、袁安幫陷害尚可喜要背叛朝廷,沈世奎偏聽偏信,企圖把尚可喜誑到皮島殺人滅口。此事被尚可喜部下許爾顯等人探知。尚可喜被逼入絕境,只得派許爾顯、班志富等前往瀋陽,與後金接洽投誠。

皇太極聽到此消息,興奮至極,大呼“天助我也”。天聰八年四月十日,尚可喜攜麾下諸將士及軍資器械航海抵達瀋陽,皇太極率諸貝勒與滿漢群臣出城10裡相迎,賞珍寶無數,釋放先前俘虜的尚可喜家族成員27人,旋即升任尚可喜為總兵官,賜其部為“天助兵”,駐紮在海州。

祟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國號大清,加封尚可喜智順王,孔有德恭順王、耿仲明懷順王,此為清初“三順王”,當年十二月,尚可喜跟從皇太極伐朝鮮。第二年朝鮮歸降,他又與孔有德、耿仲明領兵攻打皮島明軍,殺了東江總兵沈世奎。

此人在明朝本是良將,被逼投降後金,為清軍掃平南方被封親王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遷都北京。尚可喜奉命追擊李自成軍,在慶都(今河北望都縣),斬李自成大將谷可成等。當年十月,又跟英親王阿濟格西討李自成軍,攻克延安。隨後會同豫親王多鋒破撞關,定西安。後來皇上又命尚可喜跟從英親王追擊李自成軍,分兵攻克鄖陽、荊州、襄陽諸郡,李自成大將王光思、苗時化等歸降。尚可喜復與英親王合軍下九江,聞聽李自成死於九宮山,班師回朝。

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尚可喜官封“平南王”,與“靖南王”耿仲明攜家口舊部進軍廣東。沿海州、山海關、天津、登州、武昌、岳陽、南韶、肇慶,最後直至廣州。行至武昌,由於部下違反軍法,靖南王耿仲明畏罪自裁,由其子耿繼茂接任,兩路大軍同歸尚可喜節制。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二月,平靖大軍抵達廣州,圍困廣州長達10個月,最終攻下城池,盛怒之下,大肆屠城,後世稱為“廣州大屠殺”。

此人在明朝本是良將,被逼投降後金,為清軍掃平南方被封親王

但尚可喜駐粵26年間,在維持社會秩序,重建封建禮教,安撫明末遺民,大力發展教育,促進農業發展等方面,均有很大建樹。1655年,尚可喜首次上疏請求歸老遼東,順治皇帝以“全粵未定”挽留。不過,當時“天下之財賦,半耗於三藩”。三藩之中,數吳三桂的勢力最大,他割據雲南,圈佔民地,搶掠人口,苛捐雜稅,魚肉百姓,並招降納叛,廣植黨羽,其選官、練兵,都不讓朝廷過問,用度開支,不受戶部限制。因此,康熙皇帝決定撤藩。

但吳三桂拒絕撤藩,於公元1673年發動叛亂。接著,耿精忠也舉起了反清的旗幟。尚可喜以廣東彈九之地,牽制十餘萬叛軍無法全心北上,為清政府平叛創造了條件。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正月,康熙帝封尚可喜為平南親王,以示褒獎。當時廣東盜賊並起,博羅、河源、長寧、增城、從化諸縣先後告急,尚可喜分兵逐一把他們剿定。這年12月,自覺時日不多的尚可喜,在廣州鎮海樓上召集畫師為自己繪製了7幅畫像,流傳後世。

此人在明朝本是良將,被逼投降後金,為清軍掃平南方被封親王

1676年2月,尚之信發兵圍困其父府邸,奪取廣東最高統治權,響應吳三桂叛亂,尚可喜憂急而死,享年73歲。後來尚之信也與吳三桂矛盾尖銳,向清朝廷投降。1678年,吳三桂在內外交困中死去。一場席捲十省、長達8年的三藩叛亂終於平息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