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随笔:凭什么要求女性“贤惠温柔”?


思辨随笔:凭什么要求女性“贤惠温柔”?

文 / 金泽香

人人皆知女性顶半边天,单从字面看,男女各一半委实公平。但结合现实,颇为尴尬。属于女性的一半似乎成了一种未能兑现的空头支票,整个社会浮现的仍是或明或暗的男权基调。

由韩国作家赵南柱创作的《82年生的金智英》在去年成为现象级畅销书,之所以大火在于如实反映了当代女性面临的种种困境。书中主人公金智英生于普通家庭,是一名普通平凡的女性,她接受了社会对女性的种种设置,也因此引发种种不快。如家里最好的东西总是归弟弟所有、在小学被男孩欺负,老师竟视为正常、工作后职场领导多为男性、平时免不了陪客户应酬,却不得不忍受黄色笑话和无休止地劝酒、到了一定年纪被长辈催婚催育等。越是日常,越是让金智英萌生不解。关于性别的迷思成为她无法与社会与周边与自己和解的导火索,最终因苦思不得其果,生出心理问题。

面对此,常见的论调有:“自作自受,没事想那么多干嘛,大家不都这么过么,又不是你一个!”,又如“女人嘛,都是命,不这样还能怎样?”

假若我是金智英,听闻此语只会更加自责,一切问题莫不是怪自己想太多。生活或许是一只既定的模具,男和女各自有形状,各人安分守己便是。不过,话说回来,当一个问题上升至宿命,约等同无解。我想亦是这番无解的绝望,令金智英找不到出口,因而触发幻想症。

本书作者对笔下人物抱持何种态度呢?赵南柱在开篇写明:“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在全书的结尾,赵南柱将女性对性别的诉求提升至两性层面

“我不禁想起艾玛·沃特森(Emma Watson)曾在国际妇女节这一天所说的话,她重申自己的核心理念:‘争取的不是女权,而是两性都能自由。’并清楚地指出‘女性主义从不等于厌恶男性,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Feminism is not about man hate,it's really not. If youbelieve in equality,you are a feminist)”

“期盼这本书在华人圈能有更多男性读者,让男性对女性的处境能够有所了解,相互体谅,帮助彼此。”

落脚点何等精彩!这亦是全书的核心。金智英非独特个体,而是众生群相,本义特指女性群体,尔后引申至两性,即“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作者认为《82年生的金智英》看似写了金智英的困境,实则反映了所有人皆可能遭遇的性别歧视。男女唯有“相互体谅,帮助彼此”,方可免陷困境,获得自由。

从女权上升至人权,是作者想表达的宏大期盼。

思辨随笔:凭什么要求女性“贤惠温柔”?

与女性相关的话题,免不了“女性解放”“女权”等主题,因历史之缘由,其关联性学说甚多。在此不一一讨论。仅从浅显易见的“被定义”层面而论,当前女性具有哪些被定义,常见的如温柔、贤惠、可爱、乖巧,反之被评以不温柔、不贤惠、不乖巧的女性,倒不至于犯了何种错,但听来总有不满的意思,谁不满呢?长辈和同辈的男性。甚至,此四条被某些人视为考察结婚对象的要点,人人希望妻子温柔贤惠,他们不是爱上具有此番美德的妻子,而是以一种庆幸走运的心理。更深层的意思是离开母亲照料的男性,在此之后又可享受来自妻子的照顾和陪伴。

说来说去,自私主义已不足以概括,用一个中性点的词是为“享乐主义”。

近年来,托赖于社会风气的开化,上述现象在当代有所转变,不少女性游走于家庭、职场,并做得风声水起。也有男性甘于回归家庭,当掌管后方的奶爸。角色的变化,松动了两性固有的社会、家庭之分工。不可不说是极大的进步。又即,有些男性在公开场合一再声称“爱老婆”“怕老婆”,称老婆是家里的大领导,似乎把妻子的位置捧得越高越能体现自己与时代接轨的文明度,言下之意,

将自己与压迫另一半的粗鲁同性划分开,无形中标榜自身为新好男人。言语固然无问题,一旦付诸于行动,通过各式节目、视频、社交媒体等呈现的不外是视妻子为家里大领导的男性,多以说说而已,在家中依然为老爷作派。

有意思的是,似金智英的女性仅为少数,大多数女性要么认为女人天生该为家务而操劳,这是应尽的本分,要么认为男人嘴甜点已是表忠心,奈何天生能力不济,自己继续贤惠是应当的。这些亦构成女权从18世纪末延续至今仍为热点话题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群体认知未达到高度统一,女权推进故而难以普及。

客观来讲,女性不应被定义。她可能是贤惠乖巧的,也可能是霸道张扬的。任何特指不应适用于某一群体。亦如男性,不一定非坚强勇敢莫属。

认识一个人需根据其本体而论,而非根据既定的模具去嵌套。

又及,各类定义层出,何种定义为好呢?

在我看来,不存在好与坏之分。当一个人寻找另一半,等同一个半圆寻找另一个半圆。纵是遇到人人称赞的半圆又如何,至少得相互匹配吧。顾不得匹配与否,仅凭陈规而定,不过是不愿花费时间与精力罢了。既如此,我倒是奉劝另一方不免多加考量,或不妨及时结束这场互动。毕竟人生短短几十年,你的人生你做主,与其被人评判定义,不如珍惜时间,把握主动权,去认识愿交付真心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